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月满西楼,锦书南来 » 第二章 白清清与李子和柳南

第二章 白清清与李子和柳南

    在集市上,清清与李子正在购置物品,二人着简单的粗布蓝衣,这在女子中是极为常见的装扮,不仅仅是因为蓝衣符合平民的身份,这其中也有一则传说。在很多年前,当朝公主天资卓绝,自幼跟随名医学习医术,这当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是当朝皇帝爱女心切,根本没有理会教条先生。后来瘟疫爆发,公主便是一席蓝衣,舍生忘死,替人救治。瘟疫去除,但是公主不幸英年早逝,皇帝痛心不已,为公主举办了宏大的葬礼。为了纪念公主,有画师将公主的画像画出,自此蓝衣公主便成为了天下人心中敬仰的奇女子。

    河郡每月中旬在中心地带会有一次集市,对于小地方来说这样的集市是很盛大的,很多平时少见的、买不到的物品将会出现在某个摊铺上,而且东西也更为便宜。所以这样的集市很多人都不会错过。在河郡中心镇子里的街道上,人声鼎沸,放眼望去,似乎每个摊位上都挤满了人。围观的人并不都买,或许只是看看新奇的东西,也或许是买主和卖主之间你来我往的杀价让他们极为感兴趣。

    生活拮据的人们必须要练就的本领就是杀价。摊主并会那么实在地订一个合理的价格,如果不懂得杀价只能吃一个哑巴亏。这里的人的确心思淳朴,但是又兼有爱赚小便宜的习性。这似乎有些矛盾,其实不然。闭塞的河郡不会有太多的利益纠葛,所以他们终其一生都不会养成很深的城府。然而困顿的生活让他们不得不在仅有的资源交易中占得更多。他们并不坏,这只是生存的手段。

    李子早就练就出了杀价的本事,她带着清清从一个摊位走到另一个摊位,镇定自若地和摊主讲着价钱。每成功一次,她都会很高兴地和清清邀功般眨眨眼。对于这样的事情来说,清清发自内心地觉得李子很厉害。

    临近晌午时分,清清与李子从集市上归来。清清提着竹篮,篮子里有猪肉、豆腐,李子双手抱着布匹、草帽和宣纸。李子自幼不是很爱读书,但没回上集市,她都会记着要买些宣纸回去。清清身为大姐,自然知道李子是为了什么。此时天已经放晴,两个姑娘踩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心情很是雀跃。

    “没想到就几里地的距离,那边还是天晴,这里就下了这么大的雨。”李子说。

    “现在是雨季,雨水多,但是像今天这样下的范围这么小还是少见的。李子你走慢点,小心摔着了。”

    “知道了姐姐,我不会摔着的。姐姐,你有没有发现今天集市里要比往常热闹一些啊,多了好些没见过的东西,而且还有来了一些外乡人。”

    “据说来了几个年轻士子,兴许集市的改变是因为这个吧。秦老府上的管家说,过几天秦老也要招待一些远来的客人。本来秦老想让柳南也去的,但是他拒绝了。”

    “柳南会去才怪了,他那么闷的一个人,不会对这些感兴趣的。”

    “那你有没有看到有意思的事情?”清清随口问道。

    “没什么有意思的,不过想起来倒是看到一个人明明是女子,却偏偏男子打扮,真实奇奇怪怪。”在河郡女扮男装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出现的,李子此前没有见过,所以会觉得很奇怪。清清兰心蕙质,隐隐间猜测些人或许有了不得的出身。兴许,他们只是路过罢了。

    “如此装扮,也许是为了方便。”她没有跟李子在这件事情上深究。她和柳南其实有一个共同点,很少对无关的事情表现出兴趣,她所在意的,唯有柳南和李子。

    老伯看她们回来,停下手里翻土的活计,迎了上去。“两位姑娘回来了啊,赶集可还顺利?”

    “这集市跟往常一样热闹,辛亏去得早,不然想买到称心的东西怕是难了。这两顶草帽是李子给你和老姑挑的,你们试试。”白清清说。

    “哎呀,谢谢,谢谢两位姑娘了。”老伯忙不迭戴上草帽

    “老伯,你带这顶草帽真合适。”李子笑说,“姐姐,咱们赶快进屋吧,我快要饿肚子了。”“你都吃了东西了,要饿也是柳南饿啊。”

    “嘁,他饿我也不管。”

    “对了姑娘”,老伯想起柳南让他转告的话,“先生前一会已经出去了,他说要几个月才回来。”

    李子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冷了下来。

    白清清问,“他有没有说为什么要出去?要去哪?”

    “先生没说为啥出去,只是说要往北方去一趟。今天邮差送来了一封信,先生出去或许是跟这封信有关,先生走的时候看起来很着急。姑娘,先生不会出事吧。”

    清清沉吟道,“不会的,老伯,您放心吧。这天也不早了,老伯先回去吃饭吧。”

    “那好那好,白姑娘,老汉先回去了。”

    李子赶忙跑进屋,清清追了上去。二人看到了桌上柳南留下的信。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姐姐,柳南怎么能这样呢?他在母亲坟前说过的,他说不再离开,他说过的啊,他怎么能又食言呢。”

    “李子,韩善人曾经救过他,他这次去,也是情有可原的。如果母亲知道,同样会让他去的。”

    “情有可原,又是情有可原。当初母亲走的时候,他就是情有可原迟迟不归,母亲到死都没着他一面。可是凭什么他就要去见韩锦,他把母亲当什么了?”

    “李子,母亲都说了不要怪柳南,况且他也一直在愧疚。”

    “愧疚?他本来就应该愧疚,这是他活该,姐姐,我不会原谅他的。他不是要走嘛,好啊,他就不用回来了,这些东西他也别用了。”说完,将买回来的衣物和宣纸全都扔到了外面,只一会,新衣物上变沾上了大片的烂泥。李子跑回了自己的屋。清清将李子丢掉的衣物捡了回来,放在了木桶里边,又将还干净的宣纸裁好,放在了书桌上。然后便去厨房开始做饭。她是大姐,所以她必须要照顾好他们。已经记不清,一家人开心吃饭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李子不愿意原谅柳南,柳南沉默寡言,封闭着自己的心。她很累了。豆大的泪珠不断流出来。这个女孩在做饭,腾不出手去擦拭眼泪。在无声的哭泣中,她好想念母亲。

    背后一双手抱住了她。

    “姐姐,对不起。”

    ……

    十二年前的一个雨天,一个八岁的小女孩,面黄肌瘦,穿着一身满是补丁的衣服,坐在一座破道观的门口,看着雨怔怔出神。她的旁边是两个小她一岁的孩童,睁着大眼睛,一言不发。乌云当空,天色晦暗,更让这道观显得阴冷。江南的梅雨季,大雨连日连日地下,整个世界弥漫着水气。道观里的墙壁不再能抵抗这样的天气,渗出了水。就像它现在终于在时间的侵蚀下露出了颓相。在这样的天色中,三人和身后的道观已经被世界遗忘了,被这黯淡的灰色融化了。

    也许,如果没有奇迹,三个小孩很难活下去。但是,变数出现了。

    一个背着包的女人经过,停下来,打量着破败的道观。女人心下了然,这里已经没有大人住了。她看着这三个小孩,心颤了。

    “我叫凌菡,你们愿意跟我走吗?”她弯下腰,嘴角带笑,问道。

    这是一个很好看很温暖的女人。小女孩本能地觉得这个女人亲切。凌菡给两个女孩取名白清清和李子,给男孩取名柳南。三个人在这天又有了母亲。凌菡给她的三个孩子取了姓氏各不相同的名字。她没有说为什么,小孩子长大后问道为什么,凌菡只是笑笑。她从未对他们三个说过自己的来历身世,这么些年,一心一意抚养他们长大。都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话用到凌菡身上一点不假。依靠着浣衣、做包子、替人写信等等活计,赚取钱粮,不仅把三个人健康拉扯大,还让他们读书识字,习教化文章。三人从小感情甚笃,视凌菡为生母,极为孝顺。

    清清自小最为乖巧懂事,温婉可人。柳南生性孤僻,骨子里有着狂狮般的血性和孤僻。李子活泼,个性率直,性子泼辣。河郡地处偏远,民风淳朴却又彪悍,小小少年们懂事早,常伴母亲左右,没少跟郡里的人争执理论,年少却从来不退缩。多年来,三人的生活过得很拮据。凌菡由于过度操劳,染上病根,后来也不见好转。柳南15岁时,河郡有教书先生有意带柳南去鲁州。鲁州相隔太远,柳南不想离家,但凌菡执意让他去。柳南心里不舍,却不愿让母亲失望。那是柳南第一次离开河郡。或许凌菡自己也没有想到,柳南会拜温老夫子为师。当凌菡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时,曾写信与柳南,奈何柳南归家未成,凌菡没见到柳南最后一面,这件事情一直是他们三个的一块心病,李子至今未原谅柳南。

    二人在厨房里忙活,谁也没有开口谈论柳南的事情。清清不想再让李子生气。李子心里很清楚,夹在中间的姐姐是最为难的,她是大姐,母亲不在了以后,她就担当了母亲的角色,所以李子很清楚清清内心的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