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月满西楼,锦书南来 » 第九章 师兄弟再相见

第九章 师兄弟再相见

    江上行了百里,又转陆路行了几日。柳南已经习惯昼夜赶路。再有书月这样长期漂泊的人在身旁,他的行程加快了不少。

    柳南不知书月将要去往何方。他自然是问过的,只是书月说,“浪迹天涯,无定行踪。”柳南是很佩服书月的率性与洒脱的。反观自己,好像自身被捆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枷锁,有些是别人给他的,有些是自己套上的,不得解脱。他从来不是一个潇洒的人,他内心敏感,个性忧郁。这样的性格并非完全被外物所铸造,更多是由于他的天性。在所有的师兄弟中,他是最为寡言,最为独立,最为孤傲的,极少有人能够真正走进他的心里。也正是这样,他和其他师兄弟们的关系算不得太好,老师其实知道的,只不过他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一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也是一件好事,书院的弟子不需要千篇一律。长袖善舞,从来不是柳南的性格。倒是他跟北星帅更为意气相投,虽然他们都还不一定算得上是朋友。

    其实,在书月看来,柳南在某些方面,和自己的那个大哥哥是很像的。书月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他与世界的格格不入,他似乎一直在努力调解自己和世界不相容的矛盾,但他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他的矛盾由内而外,他是一个意志坚决的人,但常常陷入到痛苦中。其实这样的状态在这数十日的行路当中,已经有所缓解了。他有所意识到,当自己困在一方小天地,没有去看诸多人事的时候,很多想法,他都有所偏差。

    一日黄昏,一辆马车从北方驶来。这辆马车从鲁州出发,一路南下,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马车停在了柳南和书月面前。马车上下来一人。柳南见到了他,二人对视。书月看出来,柳南的神色明显发生了变化。来人是故人,又一温儒门人。

    陈和看到柳南,心中一颤,七师兄当真是变了。眼前的柳南面色蜡黄,身形瘦削,衣着破旧。还好,七师兄眼里的光没有消散,但也不复当年那么灿烂。陈和内心笃定,七师兄过得并不开心,此时他因为老师和吕师姐而存的对柳南的一点埋怨,彻底消失了。

    “陈师弟,风采依旧。”

    “七师兄,好久不见,你憔悴了“。一拜起身,再一拜,行礼书月。“陈和见过书月姑娘。”

    “没想到,温儒十弟子居然也认得我。”

    “书月姑娘说笑了,老师门下的弟子并无非常之处,倒是书月姑娘名满天下,陈和自然认得。”

    “话说起来跟他一个样子。”

    “师弟是如何寻到此处的?”柳南不无警惕地问道。

    “师兄,我们还是坐下说吧。“

    三人来到树荫下,席地而坐。

    “师兄我一直想问一个问题,不问的话,心里头念头不通达,请师兄成全。

    “你问吧。”

    “七师兄后悔过吗?”

    后悔离开书院吗?柳南轻笑一声,“天下事情,并不能事事如愿。料定后事发展那是师伯才能做到的,我们只能够做到‘三思而行。’既然是自己深思过后的才做出的决定,便也无所谓后悔了。或许,没有做出那个决定才是真正会后悔的事情。”

    陈和点头道,“原来师兄是这样想的。其实自你走后,老师又多次提起过你。看得出来,老师他很想你。我有想过,要写信给你,希望你能回一趟鲁州,不过,最终还是不敢,因为老师并不愿打扰你。”

    柳南认真听着。陈和接着说,“不仅是老师,书院里还有很多人也都很想你。我不止听到过一次,有人说要像齐立和徐虔一样去寻你。”

    “齐立和徐虔?”柳南露出疑惑的神色。

    “师兄难道不知道吗?当初师兄离开后不久,他们便一同离开了书院。这二人素来亲近师兄,我们都以为他们是来寻你了,难道师兄没有见到他们?”

    “我这五年从未见到过他们。”

    “这倒是奇怪了。”

    柳南神色忧郁。齐立和徐虔性子冲动,书院本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却不曾想居然也一道离开了。柳南有些生气,生气他们如此冲动,但更多地是担心他们如今在何处。

    陈和等待了一会才继续说道,“我从鲁州南下,星夜赶路。北星主前辈为我指明方向,故而能在此处找到师兄。我知道师兄有要事缠身,本不应该于此时打扰师兄,但……”

    “但说无妨。”

    陈和看着七师兄,神色悲戚,“师兄,老师他,于半月前离世了。”

    平地惊雷!

    柳南愣住了。“你说什么?”

    “师兄,老师,仙逝了。”

    柳南嘴唇微动,目光冷冷地看着陈和,“不可能。”

    “师兄,是真的。”

    “老师向来精神矍铄,更何况有北星主师伯在,老师怎么可能离世。”

    “师兄,”陈和痛苦说道,“老师已经七十岁了!你离开,快五年了!”

    是的,五年了。他从来不愿意去想自己离开多久了。他潜意识里还希望自己仍然留在书院。

    “师兄也知道,老师年轻的时候积劳成疾,隐患已久,能支撑到现在已经疏为不易了。北星主前辈的确有通天之能,但是老师认为生死有命,不愿过度窃取天寿。老师离世前,旧病并没有复发,幸而没有经历什么苦痛,诸位师兄弟都陪在了他旁边,他走的时候很安详。”

    “陈和,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柳南抓住陈和的手臂。

    “师兄,老师知道你心结未解,他不愿你痛苦地回到鲁州。”

    柳南瘫坐在地。他没有想到,老师的离去会这么突然。他满以为,满以为还能见到老师。但最终连老师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书月看着他,自己也感到难受。她示意陈和走到一边。柳南需要一个人安静地待着。

    “陈和先生……”

    “书月姑娘还是叫我陈和吧,姑娘当前,不敢当先生之名。”

    “陈和,柳南现在这样,该怎样安慰他?”

    陈和内心诧异,但是面上不动声色。“七师兄至情至性,十分敬重老师,悲伤是难免的。老师临终前,说七师兄定然心痛难当,但老师相信他能挺过来的。”

    “温老夫子,就真的没想过让柳南提前回去?”

    陈和神色复杂地看了一眼柳南,然后才对着书月说道,“老师又何尝不想见七师兄。年纪大了的人,总是希望能看到自己孩子在跟前的。老师也曾经犹豫过,甚至一度准备让北星主师叔传信于他,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到底是什么心结,这种情况下都不想让柳南回到柳州?”

    “这些事情也比较复杂。其实,柳师兄也是很痛苦的。”

    “你怎么说话神神叨叨的。”

    “书姑娘见谅,有感而发罢了。说到底,终究是为情所累啊。”

    “哦~,这倒是听到了大事,你别卖关子了,快说!”

    “此事我实在不好妄加议论,我也只知道大概,更何况老师素来不喜我们私下里谈论此事,请书月姑娘见谅,若有一天,七师兄能彻底放下,解开心结,或者得偿所愿后,想来自己便会说吧。”

    “好吧。”闻言,书月也不再强求。

    “温老夫子乃当世圣人,现在他离世,想必整个文坛将会震动,朝中也会有大动作吧。”

    “老师不愿意他的死引起太大轰动。本来皇帝陛下嘱意国葬,不过老师早有布置,因而取消。仍是如此,仍看见不少人,在家中设灵位,祭拜老师。”

    “夫子他一生至善,大才大德,自然为天下人信服。可夫子是夫子,你们是你们。他走后,你们该怎么办?”

    陈和说,“夫子的弟子,并不耽于权势名利,这是温儒的传统。我们以前如何,以后便如何。以前我们在老师的庇荫下生活得很安定,现在,我们会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这个世界活着,才不辱没老师的教导。”

    这一晚上,书月和陈和,轮流守夜。柳南一直在火堆前坐着,一句话不说,跳动的火焰里,倒映出当年。

    柳南那时侯经常感到迷茫和惶惑,他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应当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应当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他愤世嫉俗,他向往天下大同。圣贤书让他着迷,经国方略让他沉醉,可是他也不认为自己能达到先贤那样的高度。他越读书,越感到无所适从。母亲曾经时常带着他们三人看星星,那个时候,柳南就很向往天外的世界。如果在这个世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那么在别的世界呢?小小年纪的柳南,还是一个会逃避的小孩。

    后来他到了鲁州,进了书院,拜了夫子。

    夫子问:“你想做什么?”

    “我想回家。”

    “你不想学东西了吗?”

    “我能学到让自己心安的东西吗?”

    “你觉得什么是心安?”

    “我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好孩子。夫子我没办法直接告诉你答案,但是我希望能帮你找到答案。学海无涯,我们的困惑,以前的人也有过,他们把自己的答案写进了书里,但是每个人看到之后得到的答案都不相同。你愿意跟我学东西吗?”

    柳南始终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决定收他为弟子。老师学究天人,精通古今,一举一动似乎都有大智慧,他的深意,往往令人忍不住去猜测。柳南性子刻苦,拜师后学问更是一日千里。数年过去,他成了大家口中的七先生。老师一生未婚,柳南曾经问为什么,老师说:“曾经爱过,也被爱过。我曾经在等一个人,也被人等待过。老师没有等到想等的人,却也耽误了另外的人。后来啊,慢慢地,就忘记了。柳南,我希望你可以等到,如果你没有等到,你就想想老师吧,哈哈!”

    谁曾想到,当年老师的一句戏言,如今当真应验。

    柳南是个性情悲观的人,母亲很早就知道这一点,她很担忧。到鲁州拜入夫子门下后,他问夫子,为什么会时常感到看不到未来?

    夫子慧眼如炬,他和蔼地笑了笑。柳南知道了,也感到羞愧了。

    很多人都向往未来,但是未来从来是艰苦的。

    次日清晨,柳南衣服上沾上了很多露水,整个人显得很憔悴,由于滴水未进,嘴唇干裂,他声音沙哑地问道,“老师的后事怎么处理的?”

    “遵老师遗愿,一切从简,不得大办丧事。在院中设灵堂五日,我们日夜候着,鲁州百姓听闻,仍自愿挂白绫三日,恸哭声响满城。五日后,老师葬于书院后山,他将继续看着我们。”

    “不孝弟子柳南,跪送老师!”柳南面朝鲁州方向,双溪跪地,三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