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叶落汴京 » 伐南唐 杀意

伐南唐 杀意

    齐山不是一个嗜杀之人,从小少林寺里习武的他,也颇得少林寺的教诲,心里也牢记佛家众生平等的理念,但是,齐山又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一个重兄弟情义的人,眼看着自己的战友被别人屠杀,齐山的心里又想起了刚参军时柴荣的训话:“我们要靠自己保护我们的民族!保护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所以,大家要勤奋训练,要不畏生死,要有打到敌人家里的本事,而不是让敌人在我们的家园肆虐!”,顿时,杀意起!山河红!

    接下来,又是一场屠杀!一场周军对唐军的单方面屠杀!一场陆军骑兵对水军的屠杀!面对从山坡上汹涌而下的周军骑兵,毫无准备的唐军慌了,虽然有人数上的优势,但是抱着“痛打落水狗”心态出来追击敌人的唐军,眼看着战场形势突变,自己成了被打的落水狗,顿时乱作一团,这时,齐山等60余人也跨上战马,带着满身血污冲进了战场,齐山把手上的长矛换成了大刀,杀红了眼的齐山如同一只猛虎,只是手起刀落、手起刀落、手起刀落!敌军如同草芥一般被收割,随着齐山砍杀的人越来越多,身上被砍的伤口也越来越多,就连不远处的方侠看了以后,都不觉心惊胆颤,齐山仿佛变成了一个他不认识的人,变成了一个杀人机器。此时此刻,山顶的赵匡胤也注意到了齐山,他也被齐山的杀意感染到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身上竟然爆发出如此大的气势。

    战斗结束了,赵匡胤的两千骑兵牺牲不到200人,却歼灭了南唐8000余人的军队,但是,此时的齐山却因为受伤过重晕倒了,赵匡胤连忙命人为齐山包扎止血,同时,打扫战场,回到柴荣驻地。

    柴荣听到赵匡胤的汇报,心下大喜,让赵匡胤赶快回去休息调整,因为接下来,周军还要消除来自于东南方向南唐将领皇甫晖嗯威胁!

    赵匡胤回到营帐,放心不下齐山,这个小伙子给了他太多惊喜,他可不能让这个小伙子出事!来到了军医的营帐,见到了还在昏迷中的齐山,虽然军医也说,看起来除了左大腿后侧的伤势比较重,其他部位并无大碍,但是赵匡胤依然不放心,一定要自己亲自查看,于是,军医等人把齐山身上的被子打开,抬起左侧大腿,赵匡胤仔细看了一下伤情,虽然这一刀砍的很深,但是并不致命,以赵匡胤多年征战的经验,估计只需要静养一段时间。就在赵匡胤准备转身离开时,忽然注意到,齐山左腿膝窝的后边,有一块紫红色的胎记,形状近似于一块玉牌,这么一块显眼的胎记,赵匡胤也忍不住多看了一眼,然后转身离开了营帐。

    第二天,齐山醒了,军医把赵匡胤来看他的情况说明了,特别强调了赵匡胤专门检查了齐山的伤口,齐山很受感动,同时也想起了申泽,想起了那些死在战场的兄弟,心里浮起一阵伤感,这时候,方侠来看他,先是问了一阵伤情,二人又一起感慨了一会申泽,方侠起身要走,不经意间,说了一句:“保重,兄弟!”齐山的神经敏感的一动,忙问道:“方侠,你什么意思,是不是又要出兵了?”齐山心里清楚,之前赵匡胤就提到,东南方向皇甫晖的十万军队始终是一颗必须拔掉的钉子,看到方侠那一丝若有若无的离愁别绪,齐山就知道,这个任务,又派给了赵匡胤。方侠见状,知道自己又说漏了嘴,便解释道:“没有,没到时间,你别急!”方侠了解齐山的为人,遇有大战,岂能退群,奈何赵匡胤专门派人交代他们几人,齐山伤势未愈,不要让他知道出兵一事。齐山道:“你不用说了,我都知道了!”方侠没辙,只能起身离开。随后,龙捷军另一名士兵来军医营帐看望战友,齐山随口一问:“哪天出兵?”对方张口答道:“后天早晨。”齐山知道了,第二天晚上,已经可以慢慢活动的齐山,把大腿伤口绑上了又紧又厚的布带,便硬撑着装作没事人一样来到了赵匡胤的营帐门口,求见赵匡胤。赵匡胤坐在案前,看见齐山进来,又见他走路的姿态一如平常,便问道:“好了?”齐山躬身肃立,答道:“回禀将军,末将已经痊愈!”赵匡胤说:“那就好好休息,调理调理!”齐山回答道:“将军,请让我随您出征!”赵匡胤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齐山,问道:“为什么?”齐山铿锵有力的回答道:“为了复仇!”

    清流关驻扎了十万唐军,易守难攻,固若金汤,赵匡胤率一万余人来到了清流关,见此情形,也不禁在心里叫苦不迭,这清流关,如若强攻不仅徒劳,还会损兵折将,就在赵匡胤一筹莫展之际,手下来了一员偏将,向赵匡胤奏道,自己旧年有一幽州同乡,在此地教书多年,姓赵名普,此人学识渊博,多智善谋。赵匡胤闻言大喜,忙带着此人和齐山等人,来到附近一村庄,经过多方打听,到了赵普住处,一番引荐下来,赵普急忙引赵匡胤等人进到房内,客套几句后,赵匡胤也不见外,直接说道:“先生,南唐国主昏庸,百姓生灵涂炭,我大周兴仁义之师,征讨南唐,以救百姓于水火,今我奉大周皇帝陛下之名,前来攻伐清流关唐军,奈何此关易守难攻,一时难以攻克。而今听闻先生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奇计百出言无不中,特地前来请教,望先生赐教。”赵普一家多年来辗转于乱世,苟活得性命,也一直想有一个稳定的靠山安身立命,何况,赵普一直自命有孔明之才而难遇明主,今日见赵匡胤登门求教,不禁生出千里马得遇伯乐之感,略一思索,说道:“清流山背后,有一条小径可通到滁州城,素来无人行走,连南唐军士都不知晓,如果从此绕道而出,趁着涧水大涨之期,浮水而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清流关弹指可破,滁州也唾手可得”。赵匡胤大喜,要求赵普引路,赵普欣然允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