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我在龙国记载华夏 » 第二十一章 白起

第二十一章 白起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离世,其在位56年间,先后大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的河东和南阳、楚黔中和楚都郢。

    通过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大胜赵军。占领和蚕食东方六国大片国土,使楚国国土缩小一半、魏国韩国国土缩小2/3、赵国缩小1/3,并不断离间六国关系,灭亡东周。

    其在位后期秦国实际控制国土已经超过东方六国总和。

    秦昭襄王死后,秦孝文王继位,赢异人被立为太子;

    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后离奇死去,秦庄襄王继位,三年后逝世,

    此时才十三岁的秦王嬴政继位,尊奉吕不韦为相邦。

    赵国边将李牧率军大规模反击匈奴,斩杀匈奴10余万骑兵,

    赵国四名将之一的李牧闻名六国。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逝世。

    嬴政之弟,秦长安君成蟜造反,使得数万人失去性命,数十万人被发配;

    之后嫪毐造反,吕不韦被免除相位,在被放逐至蜀途中服毒自尽。

    秦王嬴政下令“逐客”。李斯上书《谏逐客书》,使秦国统一天下的谋略免于夭折。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入秦,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在李斯的诬陷下,被捕入狱,一年后在狱中自杀。

    一代名将赵国李牧大败秦国桓齮,被封武安君。

    公元前230年,六国中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

    近期更新的内容引起很多网友的不满,其中以“昭襄粉”反对的最多。

    对于白起的死,龙国历史上记载为病死,而并非赐死。

    很多粉丝觉得这样的下场完全对不起白起的战功,即使他抗拒对赵用兵,也不至于被赐死,

    这种下场对于名将,特别是白起而言,比病死更让人觉得憋屈。

    “战国核武,你当是开玩笑的?”

    “一个把屈原逼得跳江,为我们争取三天假期的人,作者你怎么好意思这么写,你过端午的时候心不会痛吗?”

    “这可是战国四名将之首,武安君,白起的名字可不是白起的,作者信不信夜里人屠带着鬼军去你梦里蹦迪?”

    其次是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龙国历史上,前者在位六年时间,后者在位九年时间,并且统一了六国。

    故华夏网上的内容让很多网友很是气愤,阴谋论家更是发表各种帖子认为作者用离奇死亡是暗示秦庄襄王联合吕不韦杀害了秦孝文王,否则怎么可能只在位三天?

    许多网友纷纷在论坛里发帖要求作者改写,照这么写下去,“暴君”嬴政会完成统一六国的壮举,这是秦庄襄王的拥趸者和嬴政的反对者不愿意看到的。

    而如谢安等人对李斯写的《谏逐客书》更感兴趣。

    又是如同《离骚》等诗篇一般,如此经典,但却凭空出现,没有任何史书记载。

    事实是,龙国历史上的秦庄襄王统一六国时,李斯才前往秦国不过两年,《谏逐客书》更是无从说起。

    在华夏历史上,根据《史记》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

    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

    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临行前主动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被认为是公文写作的典范,诸如此类的还有诸葛亮的《出师表》,欧阳修的《朋党论》。

    后人评价此文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著名文学家,中国经典语录开创者,都是我说的——鲁迅先生曾言,“法家大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辞”,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说的就是《谏逐客书》。

    千古名篇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众多龙国文坛大佬细读此文后,无不为之折服。

    开头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文章中间一段,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鹘落,可谓骈体之祖。

    尤其是最后文章用“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进行精辟的总结,全文一气呵成,雄辩气势难挡,着实令人心服口服。

    文人相轻,为了快人一步,早日完成对《谏逐客书》的译读,找到出处,

    于是这群大佬的家人,学生,同事开始发现,这群老爷子开始经常往图书馆跑,有时候夜深了也不肯睡觉,有些脾气暴躁的老头强行被拖去休息的还发起脾气了。

    如李正则老爷子,为了压张书簏一回,就是不肯早点休息,为此李湘竹不得不使出美人计,让张玉鸣拖着张老爷子休息,然后再去劝自家老爷子。

    至于张玉鸣被发现后挨揍的事就不值得一提了。

    张青看着手中,他派人调查到的陆明部分信息陷入了沉思。

    资料显示自己曾经当任过陆明的课程老师,为此他不止一次怀疑是不是自己对文学的鉴赏能力降低了。

    随着无历史记载的古文出现的越来越多,

    甚至出现了两篇足以称得上千古名篇的佳作,让他不得不怀疑这些佳作的来源。

    千古名篇之所以能得此殊荣,很少会因为历史的转动而失传,哪怕不见全篇,至少也会留下只言片语。

    这些理由,让他不止一次怀疑过是否为陆明所创作,或者华夏网上记载的华夏历史是否真的存在?

    在看到陆明的信息后,他通过学校调出了陆明在学校的试卷与论文,只能说中规中矩,

    虽然有一些亮眼的地方,但与华夏网上的名篇诗作相比,差的太多太多了。

    陷入纠结的张青最终被门外的脚步声打断。

    他皱着眉头起身打开房门,开口叫住了正用极其骚包的步伐往大门走去的张玉鸣:

    “不在家准备你的论文,老往外跑什么?”

    硕士期间,根据学校要求,通常需要在研一期间发表一定水准的小论文,研二研三期间准备毕业论文的事情,

    张玉鸣研一刚结束,小论文张老爷子也看过了,在他看来,差的不是一点两点,加上最近张玉鸣阻碍自己导致被李平嘲笑的缘故,心中可谓是一团火气。

    已经实岁23,虚岁24,晃25,毛26的人了,还整天没个正经,天天往外跑。

    (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