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难以忘记的人和事 » 07章、富民进城学手艺

07章、富民进城学手艺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两年多过去了,此时凤英的女儿也两岁多了,开始牙牙学语,在凤英和富民结婚的这四年多里,夫妻俩一直跟着父母在土地里“刨食吃”,看着近些年有的人出去打工,多少都挣了些钱回乡,凤英着实有些眼红。

    凤英想着要是自己也可以出去挣点钱就好了,但是和唐家一大家子的人吃大锅饭,实在是没办法,有啥好吃好喝的都得在大家庭里一起分享。

    回想起刚结婚时富民身体都还算可以,但随着年岁的增长,跟着大家庭吃的伙食也是一般,身体逐渐也有些消瘦了。

    一天在下地的时候,唐家裕叫住儿子富民,说道:“富民啊,我跟城里的老张头,就是小时候住咱家隔壁的那个大伯,张天庆张大伯,听说这几年他去城里做补锅匠,挣了不少钱,搬去城里住了,前些日子他回来拿东西时我碰到了他,和他说好了,让你去跟他学学补锅的手艺,做个补锅匠,你看啊,现在家家户户的大铁锅啊,大铁盆啥的都不少,你去好好学学手艺,回乡来做个挑担走户的补锅匠吧,多少能挣点钱,贴补下家用。”

    唐富民放下手中的锄头,来到父亲的跟前,疑惑的说道:“爸,做那个啥补锅匠能赚到钱不?我要是去张大伯那里学手艺去了,那地里的活儿您一个人忙得过来吗?我看弟弟们也都还小,二哥和二嫂肯定不会帮衬您的,三哥又这个样子,我这走了,你忙得过来吗?爸,您再考虑考虑吧,是不是真的是要让我出去学这门手艺?”

    唐家裕思索了片刻说道:“这年头啊,钱不好挣了,光靠家里种地,卖点粮食,一年下来也剩不下多少钱,给你娶凤英借的那些钱,这几年也慢慢的还了个七七八八,我早就想过了,你还是得要有门手艺才好过将来的日子,去吧,好好学门手艺,将来挣点钱,也好补贴补贴家里,这老八眼瞅着也要上学念高中了,以后花钱的日子还不少嘞。”

    唐富民见父亲这样子说,觉得他说的也在理,就没再推脱了,点头答应了父亲,俩人便下地去了。

    在富民去学习手艺的这半年里,他十分认真的学习着手艺,因为他知道,这以后可能就是他养家糊口的本事了。

    家里的凤英也没闲着,做家务、下地干活、带娃,她也俨然把自己活成了另一个自己,一个吃苦耐劳的自己。

    半年很快就过去了,富民也学成手艺回来。

    “富民,你回来啦,今天我去集市上买了些鸡鸭鱼肉,给你接风,也算是庆祝你正式出师。”凤英一边清洗着手上的青菜,一边和坐在桌边休息的唐富民说道。

    富民也回应道:“今天这饭菜,都快赶得上过年了呀。”调侃的说道:“这还没开始挣钱就开始花了吗?哈哈哈...”

    说话间,一家人都哈哈的笑了起来,毕竟富民回来了,一大家人都很开心。

    没过几天,富民就置办好了走街串巷的挑,唐富民也正式的开始了他的走街串巷补锅匠生活,一边走一边喊着“修铁锅、铁盆咯…”

    富民还时不时拿着两个铁器敲击着,发出“叮叮当、叮叮当…”有规律的声音。这种敲击发声的叫喊方式,是一种当地特有的走街串巷修补铁锅叫喊方式。当经过村子时候,村子里的人只要听到喊声或者击打声就知道补锅匠来了,便纷纷把家里要修补的东西拿了出来放在家门口。

    等到补锅匠经过时候,就会朝着家门里询问是不是要修补铁锅,这时候家主人就可以出来叫补锅匠补锅了。

    那时候的家家户户都没几口锅,尤其是大锅基本就只有一口,在煮饭做菜时候难免就会戳个洞弄个眼儿啥的,直接换吧,又没多少钱,所以就只有是叫补锅匠修补,所以也才有了这门补锅匠的手艺。

    就靠着这门手艺,富民走街串巷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了,家里的生活又开得好一些了,弟弟们上学的学费啥的也都有了着落,一家人都很开心,王玉凤直夸她的儿子富民能干能挣钱。

    但是这一切在凤英的眼中,就是一些无谓的付出,她也开始有一茬没一茬的在富民面前提起分家单过的事情,但是富民每次都假装听不见,或者就是置之不理,觉得凤英是在无理取闹。

    这一切都被唐家裕看在眼里,他却不明说而已,直到儿媳凤英是不想开始帮衬这个大家庭了,但是又怕富民和凤英因为分家的事情吵起来,就一直沉默不语,假装不知。

    直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凤英的话富民听进去了,他也开始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