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八十三章殿试(下)

第八十三章殿试(下)

    等王道秋他们这些新晋的贡生,都去解完了手重新排好队。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们,就带着他们去了此次会试的地点,一处大宫殿,上面高挂着写有这处宫殿名字的牌匾。那名字有些搞笑,叫太素殿。

    太素!这啥意思?难道是嘉靖帝某次在这里面吃饭,嫌弃那菜里面没有肉,于是就借题发挥?

    王道秋这么恶趣味的想着,就在这处宫殿的空地上,跟一众贡生们又一次排成六行,肃立在那儿恭候圣谕。

    没多大会儿,一个穿着非常体面的太监,手里擎着一卷圣旨,小碎步的来到了太素殿的台阶上。太监站在高台上,面对一众新晋的贡生,他高声吼道:“嘉靖二十六年丁末科贡士,跪听圣谕。”

    “臣等恭听圣训,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太监宣旨前的开场白,王道秋等新晋贡士,以及现场的所有官员,全部跪下,等着听太监宣旨。

    嘉靖帝的这份旨意,也没什么干货,尽是些场面话,假大空。王道秋等一众贡士听完这一堆废话,然后就起身,跟着一众官员和太监进太素殿,去觐见嘉靖帝。

    进到大殿里,人到中年的嘉靖帝,此时很有威严的在龙椅上高座。不同于上几次王道秋见到的嘉靖帝,今天的嘉靖帝不是一副道长的打扮,而是身穿龙袍,戴着金丝翼善冠,有那么点人模狗样的意思。

    见着嘉靖帝,大家就按着礼仪,对嘉靖帝行五拜三叩首大礼。等贡士们行完礼,嘉靖帝就中气十足的吼道:“众爱卿平身。”

    这一声呵,这是帝国最高统治者,九五至尊的声音,是能决定众贡士将来命运的带头大哥的声音。这声音传来,对于这些刚从小老百姓变身为官员的贡生们,还是杀伤力很大的,很多人甚至吓的跪在那儿,身体不自觉的就开始在那儿抖,还要身旁的人扶,才能站起来。

    等众贡士从地上爬起来后,嘉靖帝又说了一通场面话,总结一下那意思就是,你们要好好发挥,要把自己的本事都拿出来,不要辜负了朕的期望。

    嘉靖帝场面话讲完,就冲侍立在他身边的吕方,打了个眼色。然后吕方就双手捧着一个杏黄丝帛题卷,走下殿来。

    而就在吕方捧着杏黄丝帛题卷,走下殿来之时,殿中是鼓乐齐鸣,殿外是鞭炮响成一片,一下子就把这喜庆的气氛给营造出来了。

    在鼓乐鞭炮声中,吕方走下殿,恭身将题卷举过头顶,将题卷交给了此次殿试的捧题官,大明的鸿胪寺卿。

    鸿胪寺卿从司礼监掌印吕方手里,一接过那份杏黄丝帛题卷。他马上就是面对嘉靖帝,恭敬的将题卷高高举过头顶,以示对嘉靖帝的敬意。

    鸿胪寺卿对嘉靖帝行完礼后,他就捧着题卷,将题卷放到了几个内阁大学士面前的东侧皇案上,由几个内阁大学士共同打开题卷。然后再由内阁首辅大臣严嵩,高声向一众贡士们,宣读了此次殿试的题目。

    大明的殿试非常简单,不考什么四书五经八股文,只考一两道国策题。严嵩宣读的殿试题就一道,也就是嘉靖帝半个月前,曾暗示过王道秋的那道安南题。

    现在安南那边权臣篡位,原来的国王和所谓的忠臣们,被赶下了台。现在他们那位篡位成功的新国王,希望大明这个宗主国能正式册封,承认他的合法地位。而安南原来的国王和那些所谓的忠臣们,则希望大明不要承认乱臣贼子建立的新政权,能始终坚定的坚守原则,并给他们援助,帮助他们平叛。

    安南现在这种情况,那大明作为宗主国,接下来该怎么办,就就是一道难题了。所以这次殿试的题目,也就变成了该怎么解决安南问题。

    面对安南这个国家,某大国后世愚民基本上都是咬牙切齿的,但做为一个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王道秋对安南这个国家,并没有什么恶感,对安南人对于某大国的敌视,也理解。

    毕竟是某大国欺负了安南上千年,面对这铁一样的事实,不要说那些自欺欺人的,什么我那都是为你好,我是在帮你?从古至今,哪个体面的侵略者,不都是这么说的,就连小东洋,他当年打的旗号,不也是很高大上的吗?

    至于忘恩负义,你对他有何恩,不过是各有所图罢了。他需要你的帮助,来维护他的王权。你需要他的浴血奋战,将漂亮军赶的远离你的家门。况且七二年漂亮国老尼过来作客,双方就签订了合作协定。而安南是七五年才将漂亮军赶出去,完成国家统一的。仔细品品这两个时间点,聪明人应该能体会岀个中滋味。

    正因为心中对安南人的这种认识,所以王道秋对安南人还是尊重的。于是他在这之前的半个月里,就想好了一个对安南普通老百姓有利的方案。那就是大明出兵,解除争权夺利两方的武装,然后将安南变成大明一个高度自治的省,除国防、外交,司法的最终裁判权,归大明中央管辖外,其他的一切交当地人自己管自己。同时为了获得安南民众的支持,切实维护安南社会底层的利益。王道秋主张把那些只顾自己争权夺利,不顾国家、不顾老百姓死活的安南权贵们,全部治罪,将他们的土地财产,全部分给当地的普通老百姓。

    这些方策具体的,王道秋觉得还是私下里跟嘉靖帝讲,更合适。所以在这殿试考卷上,王道秋本着点到为止的原则,只提一个大概的思路,不往深了说。

    思路是清楚的,又斟酌了语句,王道秋先打了个草稿,在几经修改润色后,他将最终的定稿,抄在了宣纸上。

    就只有一道题,这殿试的时间也就不可能是什么九天七夜。再说人嘉靖帝在那龙椅上,一直保持着威严的姿式,他也撑不了太长的时间。

    于是这一道国策题,答题时间也只给了半个时辰。王道秋将自己最终的定稿,工工整整的抄在宣纸上后,这考试的时间也就差不多了。写完了题,在座位上又装着沉思了一会儿,这殿试结束的时间也就到了。

    被小太监们收走了卷,王道秋他们这些贡生,又是依礼向嘉靖帝三叩九拜,然后就被小黄门给领着出了西苑。

    在西苑内大家都顾着那儿的肃穆,不敢交头接耳,现在一出西苑,那就跟JF了一样。相熟的人立马就开始三三两两的聚一块儿,谈考题的可以大声,说嘉靖帝小话的,就得压着声音了。

    袁洪愈、张居正和殷正茂他们三个,也和其他的贡生一样。一出西苑,身上没了枷桢,他们忙就跑上来找王道秋。而王道秋因为是队伍第一个的原因,这个时候他也就只能停在那儿,等自己的这三个好兄弟的。

    因为是按会试成绩排队的原因,张居正和袁洪愈他俩,几步就到了王道秋的身边,而殷正茂是从队尾跑过来的,因此他到王道秋的身边时,已是气喘吁吁。

    一到王道秋他们近前,殷正茂就喘着粗气,一脸紧张的问道:“各位贤弟,此场若何啊!”

    “题已尽做。”

    “呜乎哀栽,安南之事,吾从末听说。吾还是在刚才,听首辅大人于我等述说,吾才知道安南那边乱了。呜乎哀栽,这急切之间,吾哪有什么好对策啊?吾这次殿试,看来玄了。”

    殷正茂一问考试的事,张居正云淡风轻,就只有一道题,他还很装逼的说什么,题已尽做。玛德!就一道题,这哪来的题已尽做啊?

    张居正云淡风轻,考完还能开玩笑,一看就知道他考的很不错,对考试成绩很自信。张居正考的不错,而袁洪愈就悲剧了,安南那边的事,他压根就没听说过,今天还是上了考场,严嵩在那儿讲解考题时,他才第一次听说。

    根本就不了解情况,一个小时内要对这么大的事,给出一个完善的处理办法,这怎么可能?于是袁洪愈现在心里是拔凉拔凉的,他预感到自己这次殿试的名次,肯定会比会试时的名次,要低很多。

    看着袁洪愈那一脸的沮丧,殷正茂同病相连的安慰道:“抑之贤弟,为兄与你一样,也是上了考场才知道安南那边的事情。也得亏殿试不刷人,否则为兄此次必然落榜。抑之贤弟,你勿要多想,此次这殿试题实在是太偏了,我想此次没考好的,绝不止你我兄弟俩人。况且贤弟你乃咱们南直隶的解元,咱南直隶文风鼎盛之地,要论科考成绩,咱南直隶向来是我朝当之无愧的各省之冠。我朝立国至今,在正常情况下,咱南直隶的解元,还没有落选过庶吉士的。关于这点,抑之贤弟要有信心。”

    说完话,殷正茂就一脸坚定的看着袁洪愈,表示自己对袁洪愈的信心。而袁洪愈在听了殷正茂的话,看了殷正茂现在的这表情后。说实话,要不是大家是朋友,知道殷正茂对自己没有恶意。要不然袁洪愈一定会认为殷正茂这是在说阴话,是在讥讽他。他这会儿一定会上去,狠扁殷正茂一顿,告诉殷正茂,什么是士可杀,不可辱。

    玛德!殷正茂,你特么那说的是人话吗?还说什么庶吉士,说什么我大明立国以来,正常情况下,咱南直隶的解元,就没有落选过庶吉士的。玛德,劳纸会试时就只考了个五十几名,殿试那成绩……。玛德,我大明历届庶吉士,有上二十名以后选的吗?

    殷正茂真是太会安慰人了,袁洪愈顾忌大家是朋友,忍住了没动手,但他那脸此时却气的铁青。而王道秋和张居正这时也品出了,殷正茂刚才那些话的不妥。于是他俩忙上去打哈哈,一个对付袁洪愈,一个对付殷正茂,把话题扯到别的地方去了。

    说实话,现在面对因为没有考好,而一脸哀愁的殷正茂和袁洪愈,王道秋此时心里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毕竟他是半个月前就知道今天殿试的考题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