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一百五十三章山东剿匪(上)

第一百五十三章山东剿匪(上)

    在京师盘旋了四日,王道秋领了银子兵甲,又自己去宛平招收了三千多名矿工。就这样四日后,王道秋带着马芳的一千骑兵,和自己招募的三千多矿工,以及兵部调拨的负责加造兵甲、器械的一千工匠,锦衣卫调拨的一千名锦衣校尉,总共六千多人,坐船浩浩荡荡的南下了。

    因为这次要在淮河两岸招兵,以及要力保此次贼势不能蔓延到,大明的赋税主要来源地,南直隶和浙江。所以王道秋南下,把自己的剿总司令部,放在了中原第一军事重镇徐州。

    此次嘉靖帝和朝廷给王道秋的地盘不小,中原总督兼任山东巡抚,总辖南直隶长江以北,以及山东、河南两省的军政。

    一到徐州,王道秋就让马芳带着银子,以精兵的标准去朱元璋起家的淮西地区,招募一万名兵卒。然后他自己则在徐州召开了剿总第一次联合会议。

    会议开始,南直隶那边大佬太多,势力盘根错节,这一地区的军队,他们也是一直都听应天的,不大鸟北京。而王道秋知道应天那边也有一整套的中央机构,北京有的衙门,应天这边全有。

    而且应天这边的其他所谓中央机构,也许是天天茶话会瞎扯淡,但南京兵部他是有实权的,他掌所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兵权,差不多是后世一个大军区的样子。所以南直隶的军队,自朱棣将首都由南京迁往北京后,他们一直都由南京兵部负责日常管理,北京那边对他们来说太遥远,大家不熟。

    正因为知道南直隶的军队,不会听自己的,他们到这儿的目的,也就是受南京兵部差使,过来守淮,防止山东暴民冲进他们南直隶的腹地,去祸害他们。

    同样河南那边派过来的军队,他们到这儿来的目的,也只是为守住京杭大运河,防止山东暴民冲过京杭大运河,进入他们河南去吃他们的。

    知道南直隶、河南两省派过来军队的目的,只是为了“御敌于外”,不会去管山东乱不乱。因此在剿总大会上,王道秋也没跟这两个省带兵的总兵官多费话,让他们一个去守淮河,一个去守京杭运河,就把他们打发走了。

    等南直隶和河南的人走了之后,王道秋对现在主持山东剿匪工作的,登莱总兵李国栋说道:“现在没外人,李总兵,说说吧,山东匪乱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以及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平叛。”

    被王道秋点名,登莱总兵李国栋马上站起来,抱拳回禀道:“是大人!不瞒钦差大人,那些灾民起来闹事,经我们现在所掌握的情况看,鲁王府只是一个主因,另一个主因就是白莲教。白莲教在我朝立国以前,他们在黄河两岸就教众众多,势力庞大。说句大不敬的话,当年太祖爷也是借助着白莲教这股势力,才统一天下的。后来太祖爷拥有天下,他就把白莲教定性为邪教,全力镇压。”

    “不过自我朝立国以来,白莲教一直都在民间秘密传播,尤其是这十年九灾的黄河两岸地区,在这一地区,他们的势力一直都很强,每到灾年但凡官府在赈灾上有什么失当之处,引起了民愤,他们就会鼓动灾民起来闹事。这次也一样,自那鲁王对灾民做出种种荒唐之事,引得民怨沸腾后,暗藏在灾民之中的白莲邪教分子,就鼓动灾民起来造反。同时兖州当地的白莲邪教,也乘势策动兖州当地对鲁王、对官府不满的穷苦人起来造反。”

    “不敢瞒钦差大人,现在山东匪患在明面上,虽只丢了兖州府城,和兖州所辖运河以东的七个县,以及邻近的济南府、青州府四个县。但实际上济南府,青州府下辖的大部分乡村地区,都已落入贼手,甚至莱州,登州所辖的乡村,也发现了有白莲邪教,在鼓动当地百姓起来造反。大人,未将跟您这么说吧,现在我山东,已经跟着白莲邪教,起来造反的暴民不下二十万,随时都有可能跟着白莲邪教起来造反的山东百姓,至少有上百万。大人,现在山东的情况很慒啊!未将现在也只敢让手下军队,守着县城和交通要道,而不敢去向暴民发起攻击。”

    白莲教,这个在种花大地上流传了上千年的宗教,最高光的时候拥有朱元璋、刘福通等一众牛逼教众,可谓是当时种花第一势力。只是后来朱元璋夺取天下后,他怕后世还有人会利用白莲教,造他的反,造他子孙的反。于是他就动用国家机器,严历打击白莲教。

    但意识形态这种东西,尤其是宗教这种东西,大家都懂的。只要你不把他的信徒杀光杀绝,你所谓的“禁”,顶多也就只是明面上的,暂时的。

    就比如某大国的那个人时代,那些年对宗教的镇压可谓残酷至极吧?那真是杀的血流成河,人头滚滚,为这被整死的人,至少是以百万计的。可那人一死,新君新政之后,那某大国又怎么样了呢?还不是全国遍地佛寺、道观、教堂,如雨后春笋般被建起来,还不是亿万百姓纷纷去供奉参拜?所以说宗教这种东西,单纯靠暴力的“禁”是没有用的。

    知道了这次暴乱,是由邪教领导的,王道秋心里也就有底了。于是听完李国栋的介绍后,他问道:“既然这次暴乱是由邪教组织领导的,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应对呢,李总兵对此可有良策?”

    “是,大人!末将认为白莲教,在中原地区兴盛已有上百年,实力强劲,民间秘密教众众多。而我山东各卫所,至成祖靖难后,除沿海几个卫所还偶尔与倭寇作战,有实战经验见过血。内地的那些卫所兵,不过都是些没见过血的穿军装的农夫罢了,让他们守守城还成,但让他们出城野战,那绝对是不堪一击,一溃千里的。”

    “山东本地百姓中,白莲教秘密教徒太多,不可靠。山东本地的卫所军又战力赢弱,不堪一战。所以大人,未将想请命去辽东招兵。不瞒大人,未将就是辽东铁岭卫的军户出身,世袭的指挥佥事,长年在辽东打鞑子、打女真人,后因军功升到卫指挥使,辽东都司副将。三年前因为山东沿海倭患严重,未将才被朝廷调来山东,出任登莱总兵的。”

    “大人,未将从小生长在辽东铁岭卫,十七岁从军,二十五岁袭父职为铁岭卫指挥佥事。未将在辽东作战二十二年,一直作到了辽东都司副将,辽东的情况,未将可说是非常了解的。未将可以跟大人您保证,辽东的青壮,他们要远比山东这边的剽悍,是难得的强兵。大人您看?”

    招东北老铁入关作战,怎么一说到这个事情,王道秋就想到了那个浓眉大眼、社恐严重的宅男呢!可惜跟错了人,半辈子助纣为虐。

    东北军的战力,在整个中国史上,他们除了在张小六子手下,拉胯的一塌糊涂,其他时候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所以现在李国栋一提要去辽东,组建东北虎,王道秋立马就心动了。

    他对李国栋说道:“李总兵的提议很好,本官今天就上表朝廷,请求朝廷准许你去辽东招兵。一旦朝廷的圣意下来,李总兵你就带三十万两银子,去辽东招募五千名精兵。另外李总兵,如果你去辽东,那山东这边的军务,你打算推荐谁暂代啊?”

    一听王道秋这么爽快的给银子,让他去辽东招兵,而且还是三十万两银子招五千,平摊下来六十两银子招一个兵。给得起这价钱,那辽东的棒小伙,还不由着自己挑吗?

    想到这些,李国栋心里爽的不得了,对王道秋也是倍有好感。于是面对王道秋的问话,李国栋也是脱口而出道:“未将去辽东期间,谁暂代山东这边的军务?这个未将有两个人选,稳妥的就是让未将的副将暂代,这人年纪大资历高,能有面子让底下人听他的。”

    “但此人思想老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什么事能过得去就行了,属于那种既无能力又无魄力,不能做决策,只能给人当当属下,听上官吩咐办事的那种人。让这个人暂代,好处是平稳,但缺点是万一事急有大变故,他会手忙脚乱,稳定不住大局。所以未将不大建议大人,用未将的这个副将,在未将去辽东期间暂代未将,主持山东这边的军务。”

    “未将的第二个推荐人选,是一个少年英雄,他叫戚继光,字元敬。他先祖戚祥,曾是太祖爷的亲兵,洪武十四年时,从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时阵亡。后太祖爷追授其为明威将军,并安排戚祥后代到山东登州,世袭罔替戚祥的这个明威将军封号,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是嘉靖二十三年,他十六岁时袭的登州卫指挥佥事,后他一直在登州卫一边屯田,一边防备海上来的倭寇。”

    “这个戚继光年纪虽轻,但用兵灵活,也能与手下的军卒同甘共同,做事公道,因此其的部队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必胜。未将去年去登州卫巡查军务时,与他相识,当时与他一番长谈下来,未将觉得此子少年天才,将来必成一代名将。因此当时未将就向兵部推荐,升这个戚继光为登州卫指挥使,可奈何兵部一直都没给回执。”

    “这次民乱起,未将也是让这个戚继光,组织登州卫所兵,赶来兖州这边平叛。大人,这个戚继光年纪虽轻,威望不足以服众,但其统兵打仗能力,绝对在未将之上。所以未将推荐戚继光,在未将去辽东招兵期间,暂代山东这边的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