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爷爷是朱棣,我怕谁! » 第15章,阴谋显现

第15章,阴谋显现

    见到纪纲,朱瞻基喊了一声。

    纪纲见到朱瞻基,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朝着朱瞻基走来,笑呵呵道:“拜见殿下。”

    朱瞻基道:“你倒是还挺实诚。”

    纪纲道:“诚如皇爷所说,我能下面,是我的荣幸。”

    朱瞻基欣赏地看了纪纲一眼,随后与解缙一同坐下。

    解缙看了一眼纪纲,有些疑惑:“他……是锦衣卫?”

    朱瞻基点头。

    “锦衣卫下面?”

    “哈哈哈,有趣,有趣。”解缙笑吟吟的。

    但朱瞻基知道,纪纲并非寻常人等,他可是锦衣卫总指挥,历史当中甚至还差点造反的存在。

    可这一世,有自己镇压他,便是天王老子也翻不了身。

    很快,纪纲麻溜地给解缙和朱瞻基下了两碗面过来,朱瞻基这才看向对方:“知道我为什么要安排你在这吗?”

    此话一出,纪纲有些疑惑。

    一个屁大点的孩子,不就是觉得好玩,才让他在这里下面,难道还有什么特殊的安排不成?

    就连解缙也是这么想的。

    可伴随着纪纲摇头,朱瞻基却朗朗开口:“这一天的时间,你听到了什么蛛丝马迹?”

    身为锦衣卫,探查的能力自然是很强的。

    这几乎成为了纪纲的本能。

    可现在听到朱瞻基这番话,纪纲却突然恍然大悟!

    他沉声道:“这场百姓游街,仿佛更像是一场蓄谋。”

    “表面上看,的确是百姓自发,可实际上应该有人暗中操作。”

    朱瞻基闻言,满意地点点头:“发现了就好。”

    此话一出,纪纲神色一变。

    他这才猜到了朱瞻基将他安排在这里的用意。

    明面上是给大家下面,但实际上是探查情报。

    只有在这面摊子里面,才能查到最多的情报,融入大众,才能听到大众的心声。

    所以,他才能从这些人的心声中判断出,这是蓄谋!

    顿时心神一凛,纪纲拱手道:“殿下高明。”

    这真的是才十岁的孩子?

    十岁的孩子,竟然已有这么长远的谋略,这么深的城府?

    哪怕是身为锦衣卫总指挥,纪纲也从内心对朱瞻基多了一丝敬畏。

    果然,生在老朱家的人,都不简单啊。

    解缙也没想到,朱瞻基还能有这样的心思。

    他欣慰无比,犹如发现了一块瑰宝,站起身来朝着朱瞻基拱手道:“殿下聪慧过人,我大明后继有人啊。”

    这种欣慰,是发自内心的!

    解缙很高兴,高兴于朱瞻基的聪慧,也让他更加坚定,选择辅佐大皇子和长孙一家,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朱瞻基笑着摆了摆手:“先生,既然查出是有人预谋的,那么这件事就好办了吧?”

    解缙颔首:“这得揪出幕后真凶才知道了。”

    “能组织这么多百姓游街示众,只怕其势力也不容小觑,估计是某位大人物。”朱瞻基分析道。

    解缙欣赏地望着朱瞻基:“对。”

    小小年纪,当真是聪慧过人啊!

    这一番沉着冷静的分析,让人不得不夸赞。

    “目前,怕是无法轻易查到究竟是谁。”朱瞻基喃喃道。

    随后,又一脸似笑非笑地看向纪纲道:“纪纲,昨天我爷爷让你查的五城兵马司,查出来了吗?”

    纪纲郑重道:“是二皇子的命令。”

    “二皇子命令五城兵马司,全城抓捕。”

    “现在整个锦衣卫天牢,已经住不下了。”

    说到这,纪纲也是十分头疼。

    朱瞻基嗤笑一声,觉得有些可笑:“二叔还真是好玩啊。”

    他早就猜到了,极有可能会是二叔的命令。

    “这百姓越抓越多,能抓得完吗?而且法不责众,难道把他们抓进去又怎样,还能砍头吗?”

    朱瞻基一番话,说得纪纲频频点头。

    他忽然觉得,不提大皇子,二皇子和长孙是真的不能比。

    当然,纪纲是马上杀敌的人,和朱高煦也有过很深的交情。

    所以,他其实更加偏向于辅佐二皇子登基。

    可现在见长孙分析得头头是道,纪纲的内心也在动摇,要不要转阵营?

    跟着二皇子,实在是没前途啊。

    朱瞻基继续道:“纪纲,那就多做几日面,看看能否揪出幕后真凶。”

    纪纲拱手:“是。”

    两人吃过面,这才从面摊子上离开。

    朱瞻基怀着一丝疑惑,还是看向了解缙,询问道:“先生,你知不知道那幕后真凶是谁?”

    他还是有很多不懂,需要询问解缙。

    把解缙请出来,也是为了这个原因。

    不过,解缙却笑了笑道:“这件事,你不妨去鸡鸣寺,问问那个老和尚。”

    “那老和尚精通卜卦算命,据说很灵验的。”

    这倒是给朱瞻基指了一条明路。

    朱瞻基颔首:“好。”

    “也有许多日子没见过那老和尚了,我也想去看看他。”

    ……

    此时,大殿之上。

    百官正在早朝。

    朱棣不耐烦地坐在皇位上,望着下面的百官:“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顿时就有不少的文官站出来,纷纷弹劾二皇子。

    “禀皇上,二皇子朱高煦行事乖张,竟将数千百姓都关进天牢,这成何体统?”

    “皇上,据说那天牢都快挤爆了啊。”

    “这事您肯定得管,现在整个南京城都闹腾得人心惶惶啊。”

    文臣们,纷纷攻击二皇子!

    有些人甚至义愤填膺地指责。

    此时,大理寺卿也终于憋不住,站出来拱手道:“禀皇上,别说是锦衣卫的天牢,就连我那小小的大理寺,现在也是人头攒动啊。”

    “成天都装这些百姓去了,我们大理寺还有案子要审啊。”

    身为靖难之战中最有功的皇子,五城兵马司是朱棣放权给朱高煦管的。

    昨天吃面的时候,朱棣就猜到有可能是那小兔崽子干的了。

    而现在,果然得到了证实。

    一时间,朱棣气得脸色发黑。

    听到各大牢中已经人头攒动,朱棣怒骂一声:“逆子,滚出来。”

    汉王有些无奈地走了出来,拱手道:“皇上,那些百姓嘴不好,关他几天就没事了。”

    朱棣怒斥道:“你猪脑子吗?别说是光几千人,就是几千头猪,也得把各大衙门的经费吃空了。”

    深吸了一口气,朱棣道:“吩咐他们,立刻放人。”

    朱高煦就有些急了:“皇上,不能放啊,要是放了,那群百姓又要闹腾了。”

    这下,朝廷可是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