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天湮一:肃灭 » 【章节施工中】第二章:血色之线

【章节施工中】第二章:血色之线

    【时间:半年前】

    【████区████气象中心】

    “它掠过了大气层,然后又离开了。”

    气像学家看着全息投影区间里,那根与行星边缘相切的红线。

    那是一道中微子的运动轨迹。

    气象站里异常清冷,他裹紧了白大衣。

    但寒意依旧伴随着恐惧升起,从直入行星深处的地基一直到气象站高耸入云的尖塔。

    周围的风声已经沉寂。

    “这里是████气象中心,呼叫星系管制中枢。”

    “中枢收到。”

    他犹豫了一下,要把这诡异分散出去吗?

    “本月第十一次,中微子运动轨迹。

    他几乎是发颤着说。

    “来自————”

    气象学家按住投影仪的手不受控制地抖动着。

    “来自撒旦环。”

    终于轮到我了吗?他想。

    这位气象学家的眼神躲闪着,似乎是在躲避什么看不到的东西。

    他切断了和管制中枢的联络,可接着又突然浑身一颤。

    “呼叫星系管制中枢,这里是气象中心。”

    “中枢收到。”

    “气象网络协会申请的调查组有进展吗?”

    “没有,他们在撒旦环上什么也没有找到。”

    “那██派出去的调查组呢?那几个科学家?”

    他依旧是似乎带着一丝希望地问道。

    “不,他们结束后的回应也一样,他们没有在2201GD13上发现任何可以发射精度如此高的中微子的机械设备。”

    “他们……他们调查清楚了吗?您确定…………您能肯定?!”

    细密的汗珠渐渐在他的脸颊上出现,他的影子在气象中心检测室里显得格外清冷。

    这里只有淡淡的微光。

    “您肯定?”

    他再次是几乎恐惧一般地又问了一遍。

    “那只是几个中微子而已,科学家们一致认为那是自然形成的。”

    但他等来的是管制中枢联络员轻蔑的语句。

    “疯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气象学家尽全力压制着情绪。

    “调查清楚,不可能!怎么会,自然形成的中微子,从四面八方射过来,完美地交汇在撒旦环——2201GD13的公转轨道上,这不可能!”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

    “他们可以走的很远很远,他们可以携带信息。”

    “但我们无能为力,别管它们,先生。”

    气象学家大口喘着气,却渐渐地麻木下来。

    “是的,我们…………”

    他切断了联络。

    他想要休息,不知道为什么他被弄的非常累。

    气象学家四处张望着,密密麻麻的设备被横着或者竖着摆在检测室里。

    几乎没有可以休息的地方,他打算离开,不管怎么说,先强制休眠,先睡上一觉。

    “老兄,你怎么样?”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在他身后响起,他扭过头去,看着全息投影区间里正在向他打招呼的一位理论物理学家。

    这是他的友人,也是少数不多,会和他经常交流的人。

    “你的气色看起来不太好。”

    那人顿了顿又说。

    可气象学家却像是要被宣判死刑了一样等待着他说出那句话。

    “现在你信了吗?”

    “信了。”

    他冷漠地点了点头,调整了刚刚憔悴的神态。

    “你一直不信。”

    就像有什么悬在天上的东西落下来一样,他觉得很踏实。

    “你现在信了,今天又有四处气象中心报告了中微子的的轨迹,这些中微子似乎是被极其精确地设置好的,虽然我还无法完全破译其中的信息,但里面部分内容是关于自译解的。”

    “也就是说,这是用来和其他文明交流的吗?”

    “不,更像是古代的漂流瓶。”

    “漂流?那里面到底写了什么?”

    短暂的沉默。

    “没人知道。”

    恐惧再次袭来,他喃喃地重复着好友说的话。

    “没人知道。”

    …………

    二十四天

    【天湮一,第三星团,第四星系,资源型类地行星2201GD13】

    【新公元纪年:2417年8月14日上午九点二十五】

    【环2201GD13赤道轨道,政府特别工作舰艇:澄州仲裁官号】

    “已经有多少进入行星地表了?”

    副组长打开中央控制室的舱门进来,突然向江辞端问道。

    “从给出的信息来看,一个专家组,一个军械组,三个特别事物组,一个团的兵力还有封锁各个区域的警察,以及封锁地区的封存者。”

    “一共就这么多吗?”

    “是的。”

    江辞端转过身来,看着副组长李尧,李尧二十八岁左右,是整个特别事物组的核心力量之一,在大脑各部分芯片和大脑本身天赋的加持下,李尧就是一台人形超级计算机。

    “回到位置上吧,我们也准备下去了。”

    “即将进入星阍传送区域,请随舰人员立即回到自己的位置,请随舰人员立即回到自己的位置。”

    星阍管制中枢发来信息。

    这颗行星的星阍是引力驱动星阍,与大量使用的虫洞星阍不同,矿区内不乏有恒星际的巨型运输舰或者运载舰,所以使用虫洞相当不方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虫洞的入口大小都有限制,大型的舰船无法通过。

    【书内注释:星阍:用来联通行星表面和宇宙空间的大型交通设施。

    星阍是重要的主权设施,它意味着星阍所有方的文明完全占有这个星球,通常情况下,星阍都会配备有驻军,环星阍轨道上也会有驻军。

    星阍通常用于行星外舰艇进入星球表面,不过不同的星舰需要不同尺寸的星阍传送装置,一些体积过大的星舰,是无法进入星球表面的。

    其次,正是由于其重要的交通意义,星阍在太空中的部分,也就是星阍的外站台,需要实时与地面部分,也就是地基站联系,接受调度和管控。

    通常情况下,外站台,地基站,星阍管制中枢,星阍调度中枢和星阍特派部队(包括行星防御部队),组成的系统叫地空交通系统,整个系统的核心设施叫星阍,系统也可以简称为星阍。】

    江辞端打开了中央控制室的舰艇视界仪,随后AI把舰艇的视角呈现在了中央控制室上。

    在2201GD13这颗行星的表面,是密密麻麻的白色光圈,光圈很小,但是排列的非常整齐,仿佛是上帝沿着2201GD13的经纬线画出来的一样。

    这些光圈看上去让人极为不安,它们从行星赤道附近一直延伸到两极,这不得不令人感到匪夷所思,这颗行星的矿用率为什么这么高。

    这些明亮的光圈就是这颗行星表面的矿井的探照灯。

    探照灯在反重力场释放设备的帮助下上升到一万多米的高空,2201GD13上疯狂的沙暴时不时席卷整个行星表面,光圈连同被照亮的黄沙如同成千上万道金锥,一直漫延到行星边际。

    2201GD13蕴含着丰富的高密度物质,这个星系形成时因为未知因素形成了两颗恒星,2201GD13受他们的潮汐引力摩擦作用的影响,形成了近四千米深的高密度物质地层。

    后来恒星合并了,2201GD13也就无法再形成高密度物质地层。

    地层内部的高密度物质,密度极大,储量多,是用来质能转换的优质原料,使用这种高密度物质,既不用担心质能转换影响时空,也不用担心聚能工程中引起其他物质的衰变,通过弦转换成为能量后,其烈度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组长,是我。”有人进入了中央控制室,站在了江辞端旁边,此刻,江正坐着,操作着与星阍的交互。

    “马上就要传送了,你查出什么东西来了。”

    “这个——”

    “等下。”

    江辞端打开了他旁边空中的安全员席的密码锁,激活了座位后,让那人坐在里面,方便等会儿通过星阍。

    唐怀瑜坐了下来,他调出了一个智能窗口,随后打开了停机人员中的失踪人员名单。

    “这几个人,您看看,在临时滞留的居民中,他们已经在这里待了两三年之久,根据信息记录显示,这几个人组织了一个名叫科学之眼的协会,半年前,曾经有政府的机密文件通知我们组,说宇宙空间出现不明起始点的中微子,您应该还记得这事吧?”

    “记得,继续说。”

    澄仲舰开始缓慢进入星阍第三运载通道,星阍传送设施开始向舰艇施加引力场,原本缓慢前进的舰艇开始减速,最终在指定地点准确停船。

    随后舰载AI检查了每一位成员的过载抗性,确保身体机械化改造都达标后,确认了过载抗性允许在该星球使用引力场的方式穿过星阍。

    “我调查了这个协会,几乎什么也没有查出来,但是从时间节点来看,政府好几次检测到非人类文明释放或未登记的中微子活动都来自同一个环,很显然,这个环的位置与2201GD13的公转轨迹非常接近,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中微子很可能来自这颗行星。”

    唐怀瑜调出了绘制的中微子交汇点,在宇宙空旷的空间之中,接近一百多道直线围绕着一个小点旋转,仿佛那个点就是圆心,轨迹就是一条条半径。

    唐怀瑜放大了那个点,江辞端这才看清这是一个环,这个环的位置几乎和2201GD13的公转线路一模一样,只是时间上有误差。

    “我知道了。”

    他淡淡地说。

    “这是人类目前已经观测到的,说不定还会有更多。”

    “最终检查已完成,传送倒计时开始10。”

    星阍再次发来信息,江辞端思考着,他不时瞄一眼那复杂的运动轨迹。

    “8。”

    他忽然想起了李尧,立即用通讯设备联系了他,此刻他正在舰艇中央的数据中心检索停机人员的身份信息。

    “5。”

    江辞端立即把不明中微子的轨迹图发给了他,随后全息投影了他的实时影像,李尧把全息的轨迹图打开看了一眼,然后立即发了回来,并附上一条信息。

    “缩小。”

    信息只有两个字,但江辞端已经明白了他的目的。

    “传送装置已启动,请乘组人员不要离开自己的位置,不要离开自己的位置,本次传送预计耗时五分钟。”

    舰载AI在中央控制室的侧壁上投影了舰艇的视角,此刻,晨昏线刚刚经过了星阍所在的位置,一片死寂的2201GD13迎来了新的一天。

    一片又一片照明灯被关闭,这些照明灯已经失去了继续亮起的意义,因为所有的工程均已停止,所有的设备均已关机。

    等到下一个夜晚来临时,接管它们的将是案件处理中心。

    江辞端开始缩小这个轨迹图。

    从图上看,这些轨迹均已被标红,一道道射线均匀的围绕着2201GD13的公转轨迹中心,疏密程度几乎均匀,但实际上还是会有微小的差值,随着轨迹不断被缩小,一些聚合程度密度小的轨迹会被自动省去。

    最后只有几条线可以留下来,他们一般都是轨迹线密度最大的区域中间的那根线。

    舰艇在疯狂地加速,江辞端不为所动,他冷静地缩小着轨迹图。

    越来越多的红线不断消失,这些射线大都长约两光年,很难被缩到底,江辞端加大了缩放速率,然后继续缩放。

    舰艇传来极为微弱的抖动,接着抖动不断增大,这是舰船进入了大气层的表现,此刻,澄仲舰正高速切开2201GD13里的大气层。

    红线基本快要消失光了,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寥寥数十根,江辞端见还没有缩到底,依旧继续缩小。

    紧接着,眼前的一幕简直让江辞端诧异到了极点,原来将近一百多条均匀分布的红线都不见了,全息投影区间内只留下了两条光秃秃的交叉直线。

    实际上,这不是两条相交的直线,而是四条分别在两条直线上共线的射线,共线的笔直程度远超江辞端的想象。

    不错,眼前的数据不可思议,在将近两光年的量程上,任何微小的误差都会被放到无限大。

    在两条近似重合但不真的重合的直线上各取一点,两点的连线到两直线交点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直线近似重合,但当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放到四光年这个长度时,连线到交点的距离甚至可以达到几十公里,甚至更多。

    然而眼前的这两条直线不仅完全共面,而且射线的共线程度也无法被AI检测出来,这意味着,那个科学之眼协会,它的中微子发射水平已经完全可以凌驾江辞端所属的新人类文明之上了,新人类文明想要在如此大的量程上进行如此精确的发射,必须使用非常特殊的设备,但那些设备是用来帮助星舰跃迁时定位精确方向用的,发射中微子是闻所未闻。

    而更加诡异的却这时才到来,随着缩小的不断进行,这些轨迹终于迎来了尽头,不再向外延伸了。

    江辞端对此感到难以理解,投影区间上,一个长约四光年,宽约零点四光年的红色巨叉子兀然出现在眼前,这个巨叉所属的平面,就是2201GD13公转所围绕的恒星赤道所在的平面。

    江辞端立即缩小了轨迹图,如他所料,这里所有的直线都处在一个共同的面上。

    他看了一眼中央控制室内主全息区间内投影的速度,这个数字正不断加大。

    江辞端把目光投向投影视角里的远方。

    这起案件的体量已经够大了。

    如果这些轨迹真的冥冥之中和2201GD13的停机案存在关系,那么,这一切的主导者究竟出于什么目的,发动如此大规模的袭击。

    他依旧思考着。

    不可能做的这么明显,而且他发射的轨迹分向四面八方,难道四面八方都会有其他文明的接收站吗?这些中微子大多只发射了两年之久,最多也就移动了两光年,距2201GD13两光年内没有任何恒星,最近的一颗恒星距这里二点三光年,还是人类的主权恒星。

    江偏了一下头,继续端详着全息投影区间上这一百多来条红线。

    ……………………

    【未知】

    【纪元研究院】

    “和你想的并不一样。”

    “计算出来,想要发动本次袭击,使用的武器应该是大型意识干扰场。”

    科学家对着另一位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说道。

    “大型?该有多大?大到可以解决一个星球的人?”

    “这不是我们想象的到的。”

    “教授,这听起来真的不可能。”

    “但这是事实,现在██已经把江辞端派了过去。”

    科学家研究着停机人员的各项指标。

    “他会带来真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