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藩乱 » 第24章 领导动动嘴,下属跑断腿

第24章 领导动动嘴,下属跑断腿

    领导动动嘴,下属跑断腿。

    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身为下属,不仅对领导提出的要求及时落实到位,还要在实际工作中融汇贯通,把领导讲的每一句话都一点点地揉碎,再一点点地咀嚼,慢慢品味领导发言的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吃透领导的讲话精神,正确领会领导意图,在工作上做得更符合领导的需求。

    每一任的领导都有他自己的风格和习惯。

    下属能做的,不是改变领导的风格,而是改变自己行为去适应新领导。

    延平王是泉州府的新任领导,背后站着一堆兵的那种。

    很明显,这个新领导的风格就是雷厉风行的“拨乱反正”。

    因此对泉州府的官员而言,如何调动积极性来适用新领导风格、来更好地落实延平王的最新指示,是现阶段保住脑袋的头等大事。

    就像这次,延平王下令,要彻查泉州府内是否藏有叛国背主之人。

    叛国背主的那肯定要查,管你是在职官员还是返乡士绅,这是基本要求。

    那问题来了,如果查不到叛国背主之人怎么办?总不能跟延平王说“查不到”吧。

    知府老爷交代的事情你说办不到,最多可能就是丢帽子;延平王交代的事情你说办不到,那绝对就是丢脑袋。

    要是真查不到叛国背主之人怎么办呢?

    放心,这种事情难不倒在县乡里破家灭门的吏员们,那就扩大缉搜范围,把责任一层一层往下压嘛。

    于是,从府到县,从县到乡,从乡到都,从都到村、街,层层加码。

    侮辱国主的查不查?查!

    叛国之人死了,那亲眷查不查?查!

    有家族成员在清廷那边做官的,查不查?查!

    于是,整个泉州府上下大小官员、胥吏、衙役、壮班,甭管在编还是不在编,全都调动起来了。

    短短一天之内,延平王的命令就传达到泉州府的每个角落。

    在陈绳武、冯锡范等王府属官的指挥下,泉州大小官员把整个泉州府都掀了起来,严格地贯彻落实好延平王的讲话精神。

    严格到什么程度呢。

    这么说吧,就算是一条野狗从泉州城下经过,都得把它拦下来搜身。

    大肆地巡检、彻查,真就被泉州府的官吏们,在泉州地界内找出了侮主之人。

    杨明琅,崇祯年间进士,泉州晋江人。

    甲申国难时,杨明琅本人正好在京城。

    当时崇祯皇帝煤山之变,杨明琅身为大明臣子不能死难报国就算了。

    反而胆敢为了讨好顺贼,在投降顺贼后,在顺贼的队伍中扬扬得意,策马经过皇帝的梓宫而不下马,复而睨视之,斥崇祯皇帝为亡国之君。

    万万没想到,一个读书人,能这般厚颜无耻。

    先君以死殉国,你一个食明俸的明臣怕死投降也就罢了,但人家皇帝尸骨未寒,你一个降臣就急着在新君面前表现,指着先君的尸骨辱骂。

    这种行为已经不仅是无君无父了,简直就是禽兽不如。

    杨明琅以为自己及时地“坚定立场”站在顺军这边,斥责顺军的“敌人”崇祯皇帝的做法,能得到顺军上下的认可。

    可没想到人家顺军根本不鸟他。

    人家顺军是“反贼”没错,但人家是因为没饭吃才造反的,而不是因为无耻才造反的。

    所以杨明琅寡廉鲜耻到这种地步,连“反贼”都看不起他,最后直接把杨明琅赶回老家去。

    在郑经下令大彻查后,杨明琅这桩陈年旧事被捅了出来,被小吏上报给了王府属官。

    延平王收到属官的报告,高度重视。

    下令部将何佑将杨明琅家眷百余口全部逮捕,并在斥责杨明琅后,将其全家流放到东宁极边的狼娇(亦作“琅桥”,即今台湾最南端的屏东县恒春半岛)。

    与杨明琅一起去狼娇做伴的,还有洪承畴的胞侄洪士昌、洪士伦及其眷属。(注1)

    说起来,杨明琅还算是命好,辱骂的是明朝的皇帝,处理他的,也是明朝的藩王。

    要是杨明琅辱骂的是清朝皇帝,并且处理相关事宜的是清朝官吏的话,估计杨家九族都得上菜市场。

    延平王在泉州拨乱反正祀忠良、重整天罡的行为,大获泉州百姓好感。

    再加上郑家本来就是泉州籍贯,不仅有亲昵的乡梓之情,而且又是令人亲切的故国衣冠。

    怎么看都比臭名昭著的耿精忠强,于是泉州全城官绅军民,迅速归心,成为明郑集团反清的重要支持力量。

    在泉州期间,还发生一件小事,让郑经仁德忠义之名遍布大街小巷。

    刘佑,原为清廷委任的南安县令。

    先前,泉州南安仍属清占时期,南安准备兴修县志。

    南安县出了两个名人:一个是国姓朱(郑)成功,一个是大学士洪承畴。

    乡绅以承畴、成功二家的事迹向请刘佑请示:县志内容要怎么写。

    刘佑曰:“洪不可太褒、郑亦不可太贬”!

    郑经闻其语而感之。

    后来,精忠之变(明军反攻福建),刘佑逃匿光山谷。

    等到明郑大军占领泉州后,郑经令人致聘刘佑,将欲官之;

    刘佑辞说:

    “我说那些话,是因为公道自在人心,容不得泯灭,岂是为了今天!

    我的官职授于清朝,城破不能死难,已经是我的罪过了,又怎么能为了偷生而投降呢!”

    郑经感念刘佑的忠义之举,虽然是敌对阵营,但大家各为其主无可厚非。

    特意遣兵护送刘佑北归清廷,礼待甚厚。

    在康熙十四年、永历廿九年(1675年)这一年,随着厦、泉二地的快速稳定,郑军兵锋直指八闽之地,大明延平王的威名响震东南。

    郑经也即将迎来人生巅峰。

    注1:“三月,郑经流经略洪承畴眷属及前进士杨明琅于狼娇。时祀洪承畴于学宫。经毁祠,破木主,改祀故相黄道周、忠毅蔡道宪;流承畴胞侄士昌、士伦及其家属于东宁极边狼娇。并责杨明琅“甲申之变过崇祯梓官不下马、且斥为亡国之君”,亦流于狼娇。后皆死于窜所。——夏琳《闽海纪要·乙卯·康熙十四年(明·永历廿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