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天渡人缘 » 第十四章 格物致知

第十四章 格物致知

    情意绵绵,山河悠悠,凡尘俗事付之东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梨花村的人们随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下地耕耘的人们荷锄戴日,欢声笑语。

    今天的小昱安没有一如既往的早早起床练枪,大爷跟娘亲都以为小昱安是累着了,想着以前叫他偶尔多睡一会,小昱安都是不乐意的,今天晚一点,他们好像更乐意看到偶尔有这样的情况。

    但是都要吃早饭了,还没见小昱安有任何动静,娘亲才发觉事情可能不太对,于是着急慌忙的到小昱安房间,敲门也没回应便直接推门而入了。

    娘亲查看了小昱安的状况,呼吸平稳,脉搏正常,没有任何异样,便稍稍安心了些。但很快却闻到一股臭味,还以为小昱安该不会是拉在床上了吧,掀开被子才发现,衣服被子都是湿的,而且还有很多污垢,仔细琢磨查探一番,才发现小昱安晚上睡觉的时候竟然破境入通玄,而且已经通玄圆满了,这让娘亲着实震惊不已。

    虽然小昱安出生的时候有位高人出现,告知他们小昱安出生便先天满窍,只要正常煅体便很容易破境通玄至通玄圆满,但还是为自己的安儿感到高兴与吃惊。

    娘亲没有马上叫醒小昱安,而是热好洗澡水才将熟睡中的安儿叫醒。小昱安洗漱好,吃过早餐便去找小青岚一起去师傅那,但是都快走到茶铺了,都还没看到小青岚,这完全不是小青岚的作风啊,便跑到茶铺问柳老板,才发现小青岚原来也只是睡过了头,没啥大事。

    两人一块叫上姚碧练,结伴一起去李秀才那。个子最高也最壮的姚碧练看着身边这两个人,说不出有啥不一样,但是总觉得跟昨天不同,好像走路都显得轻盈了些许一般,摸不着头脑。

    来到李秀才院子,看到李秀才正拿着昨天姚碧练给的小锄头在给花松土除草,就像一位田间农作得农夫一般,显得李秀才颇具闲情逸致。

    李秀才看到小青岚跟小昱安,顿时察觉他们身上气机的变化,惊讶的锄头掉地上了都不自觉,张着嘴巴呆在原地。不曾想江湖代有人才出,也不应是这样出的,这两人放在古今也应该是天才中的天才了。自己当年十六岁通玄,已是九洲四公子之一,那这两个六岁通玄,还有一个通玄圆满的,真真是让以前不说自傲吧,也是怡然自乐的自己自叹不如太多了。

    李秀才回过神,缓了缓思绪,捡起锄头便叫他们进屋了,其他学生也陆陆续续到来。

    李秀才游历九洲多年,而且自小便惊才绝艳,琴棋书画样样都是出类拔萃,虽然是因为爱花而被冠之“放花郎”,却也万万不能将其才华给掩盖了去的。

    学生都已席地坐好,就如嗷嗷待哺的雏鸟等待着被喂食。

    李秀才负手踱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做”。又说:“世间所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飞沙走石,动的静的,有生命的或是没生命的,都是可以被探究,成为我们探索的目标,但是我们探索的出发点要明白,我们为何要去探究他们,这才是我们该探究的根本。”

    李秀才看了眼小昱安,又接着说道:“就像一个人,拥有的能力越强大,那么就更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为何要拥有强大的力量。是为了杀戮?还是为了保护?虽然有时候保护不得不杀戮,但是出发点不一样,那么我们的行为也就会不一样,性质也就不一样啦。”

    小昱安若有所思。

    小青岚也是有所思也有所得,昨晚做的那个梦,很是奇怪,但是她心里的情感却有些许变化且愈发坚定。以前见着小昱安,那是一种懵懂的亲近,而现在则是坚定的守护。小青岚心中便有了答案,那就是为了守护他。

    姚碧练看了眼小青岚又看了眼小昱安,说不清道不明,就是心里不是滋味,但是没有恨。于他而言,他对小青岚是那种小孩子间的喜欢,小青岚就像是他的妹妹一般,嘴上嚷着要娶她做媳妇,他也不懂什么是爱情啊。对小昱安无非就是小孩子之间的争强好胜罢了,但是他心里却是对小昱安有那么些崇拜的,毕竟自己打不过他。

    小昱安突然问道:“师傅,书上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是不是一样的意思?”

    李秀才骇然。说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有的探究,映照的都是自我的成长,自我的成长又以内心的成长为最,当我们自身处于迷茫的时候就要懂得去参照古往今来的先贤,取其长,补自身短,只有这般,所做之事,才能更加贴合本心,而不会为心所困,做出悔之晚矣的事情。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讲的正是本心,而不是说不去借助外物成长,也正是应合了只在身心做的道理。”

    小昱安获益匪浅。

    对于出生在梨花村,成长也在梨花村的小昱安来说,他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是需要去慢慢塑造的。以前的塑造者是娘亲,是大爷,是冰冷的书籍和自己的悟性。而现在又多了一个貌似挺厉害的师傅。

    小昱安很开心,开心的是不仅自己多了一个厉害的师傅,更是这个师傅同他在村口“守望相助”了三年。那时候小昱安没有什么交心的说法,只是会听那个书读的多了些的秀才讲些故事,讲些典籍,自己开口也无非就是说说对李秀才所说的事情阐述下自己的见解或者疑惑。

    那天会问出那个问题,可能是因为自己打定主意不会常去村口了,而那个秀才好像也有自己想等的人,会不会烦恼有时候会有相通之处?

    琴棋书画,有所共通,也各有所长。简单来说,琴是一种陶冶,以出世之心看入世之事,能提升一个人的情操;棋则是培养一种格局,讲究以点看面,全盘皆顾,步步为营;书则是一种修身养性,讲究迟缓有度,刚柔并济;画则是一种审美,需要天马行空,也需要细致入微。

    李秀才每天的课程安排,都是先说圣贤书,讲典故,教孩子们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好让孩子们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成长的更好。再就是教孩子们练习书法,能够从细微处,日积月累的培养孩子们的脾性。古语有云“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这也正是对人们口中所说“字如其人”最好的阐述。

    李秀才告诉孩子们,书法的分类何其多,但是总分五大类,楷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而他要求的就是孩子们现在练字,只准写楷书,这也是书法里最基础但其实也是最难的。就像一个人,堂堂正正,顶天立地,无愧于心,本就是最基础的为人之本,却也是最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