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热血帝王:不做纨绔做皇帝 » 15.改造神臂弩

15.改造神臂弩

    朱慈炅领着两个黑大个来找曹化淳和史可法,和两人商议自己要在这里就地招兵,曹化淳也觉得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三人商量了一下就把这事交给了锦衣卫来负责。

    朱慈炅给黑牛兄弟找了身锦衣卫的飞鱼服,可把兄弟两个高兴坏了,都说这人靠衣装,还真是不假,本来两个赤条条的黑大汉,这穿了飞鱼服再跨上绣春刀,还真是很像样子。

    李若涟这时已经奉了曹化淳之命来找朱慈炅问具体怎么办,朱慈炅就让他出告示,命人宣告所有的灾民,庆王府要招收府兵,名额一万人,不但管饭而且有月银,每人每月二两银子。然后朱慈炅又和李若涟说了一些细节和标准,虽然不是军队的人,但是李若涟自己也是个高手,对于挑选武人也有一些经验。

    告示刚贴出来就引起了轰动,这些灾民有很多家里已经没什么人的汉子都跑来直接报名,也有一些想赚月银养家的,总之只要符合要求的都跑了来,一时间这些人搞的锦衣卫应接不暇,一个下午的时间一万人的名额就满了。

    到了晚上这些灾民就能吃些干饭了,也有不少人都恢复了一些体力,不过朱慈炅还是准备让他们在江边呆上两天,一个是能多恢复恢复,一个也是出于防疫的需要。万一这些人有什么疾病冒然让他们上岛那就危险了。

    李若涟来回报,一万人的名额一个下午就报满了,朱慈炅想了想,领着李若涟来找曹化淳,“老曹,我想再招一万人,用民兵的名义来招,这些人身无长物,很多人连家都没有了,这样的兵源不可多得呀!”

    曹化淳也赞成不过他担心的是怎么养活的问题,朱慈炅告诉他不必担心,老太监只能把心放进肚子里。

    于是第三天又是招兵,很快又是一万人招齐,又过了两天这七万人也被送到了八卦洲,这时八卦洲的木屋已经足够十万人居住了,再有一个月在八卦洲的南部就能建成够这二十七万人居住的木屋。

    两万士兵都领到了一身布甲,这是事先朱慈炅就向南京兵部采购的,在这时候铁甲是个稀罕物,朱慈炅觉得一个是没必要,再者也有点贵。大明的一身标准的步兵甲重达近六十斤,要穿成这样到是能挡刀剑,但是也十分消耗体力,就是健卒穿了铁甲也会极大的影响运动能力。这和那时候的打仗模式有关,在当时来说打仗是要组成战阵的,排好战阵之后就是近距离的一阵冲杀,所以步兵的铁甲是他们在战场上的生命保障,尤其是在攻城的时候非常重要。但是朱慈炅的战争理念和这个时代的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不认为自己的士兵一定要冲上去短兵相接的拼杀,那样的话要弓弩干什么?要火枪干什么?要大炮干什么?朱慈炅完全就是后世现代化战争的理念,能远距离射杀你那为什么要接近你呀?拼刺刀是可以但是总不能一上来就拼刺刀吧!

    因为有这些战争理念,朱慈炅给自己士兵的定义就是轻装上阵,远距离打击,打不过就跑。毛委员的十六字真言适合在任何的环境下应用。

    这两万士兵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修建营房,他们在八卦洲的东北开辟了很大的一个校场,因为盖房子的缘故八卦洲上边的树木被砍的很多这也给这些士兵减轻了不少工作量。

    看看这些都还需要一些时间来完成,朱慈炅也就回了王府,容妃都快半个月没见他了,回来陪容妃吃饭说了一会儿话,朱慈炅就由又要出去,容妃也知道形势紧迫不能说什么。只好叮嘱小荷照顾好王爷。

    朱慈炅带着小荷,福禄寿喜,还有刚收的两个护卫黑牛兄弟进了南京城,来到皇城侧门王福拿出东厂的牌子,门口的守卫立马放行,一行人来到了兵杖局。李资材不知道庆王爷要来,慌忙把朱慈炅接了进去,朱慈炅一看几位负责的都在就问了问各项进度,他告诉铁子准备上八卦洲开炉炼钢。然后说起了自己今天的来意,原来他是来看有没有弩箭的库存,袁枢对这个最清楚,便上前一步回话。

    “回王爷,我大明自嘉靖以来军队的远程攻击就比较依赖火器,三眼铳,虎蹲炮等等的火器比弩箭威力大,所以我九边之地基本不怎么使用此物,但是我南京兵杖局的弩箭库存却很大,这是因为虽然不怎么装备边军但是却一直在研究,每次都要制作几百张看效果,而且所有需要修缮的弩弓也都在这里,所以我南京兵杖局现在有各式弩弓的库存一万多把,其中以克敌弩和神臂弩最多,大型的弓弩我大明一直没有制造,不过我们兵仗局仓库里有研究和仿制的三十驾三弓床弩。”

    “好,命人把单兵用的拿来我看看。”

    袁枢听说王爷要看,马上亲自领着人开库房去拿,一盏茶的功夫,袁枢领人扛着两把弩弓回来了,他把两把弩弓放在桌上,给朱慈炅观看。

    其中的一把非常大,这是仿制宋朝的神臂弩,按照宋史兵志和武经纪要的记载此弩应该是弩弓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步,入榆木半笴。

    朱慈炅知道前些年在西安发现了一些前朝遗留的神臂弩,这些估计根据那个仿制的。

    “宋大人,我记得你在天工开物中有说到弓弩,弓箭强者行二百余步,弩箭最强者五十步而止,即过咫尺,不能穿鲁缟矣。然其行疾则十倍于弓,而入物之深亦倍之。不知你在书中所说的弩弓是这个仿制的神笔弩吗?”

    宋应星听朱慈炅说看过自己写的书非常激动,“回王爷,那倒不是这神臂弩,而是那个小号的克敌弩,这两种弩弓都是按照宋制仿制的,自从嘉靖之后我大明的军队基本没有列装弩弓,也就很少有人在这弩上边费什么功夫了,是以我大明的弩弓不如前朝,战国之时韩弩和秦弩名扬天下,宋时的神臂弩和克敌弩也是名扬天下,后来蒙古人认为此物是神箭手之敌就销毁了前朝弩弓制作的技艺和图样,所以到了我大明只能是仿制前朝的弩弓,但不尽如人意。后来火器的使用越来越多,这弩弓也就没有再成为重要的军械,但不知道王爷是准备怎么做要改进弩弓还是如何?”

    “哦,当然是要改进,战国策的记载几位应该都知道,当时就说能射六百步,而宋时的神臂弩能射三百步还能有很好的穿透力,而到了我大明就不行了?呵呵”

    袁枢自己也研究了一段时间弩弓了:“王爷我觉得这个很麻烦,因为要想把弩的射程和力量提高那就要用更紧更硬的弓弦,那这个时候怎么拉开就又成了问题,就是向神臂弩一样设计成用脚踩的都不一定能满足需要。”

    “嗯,袁大人,说的好,其实你们大家想想,战国策说的六百步已经超过一里,有没有可能呢?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因为战国时的战略是用密集的弓箭开路,那么这时他必然是抛射,如果弓弦足够硬那么抛射六百步估计是有可能的,但是估计就没什么杀伤力了,就如宋大人所说不能穿鲁缟。而宋朝的神臂弩射三百四十步还能射入榆木半个箭杆的深度,那说明此弩必然很难拉开。”

    “本王是这样想的,我们不必要什么都仿制前朝的,也不必要一定要和他们一样,我觉得这个大号的神臂弩我们可以先定一个目标,精准射击一百步内的目标,一百五十步左右仍有杀伤力。那个小点的克敌弩,精准射击六十步之内的目标,一百步左右仍有杀伤力。”朱慈炅觉得能有这样的射击精度和威力就足够了,完全不用去追求古人的文章描述,要么是有点夸大,要么就像宋应星说的连布都射不穿。

    “这两个弩弓我拿走,三天之后袁大人来找我。另外本王准备把兵仗局的制作工厂搬到八卦洲上边,有空的话老李和宋大人一起去看个位置,这八卦洲的上边有条小河,也是江中的活水流过,你们可以在这小河的上游划地建厂,到时候我在过去看。”交代完这些朱慈炅又领着人来到了庆春园。

    进了门朱慈炅发现卞玉京有客人,而且这说话声音还很熟系,到了屋内一看原来是寇白门,寇白门看到朱慈炅很是惊讶,“炅哥哥,你怎么在这里,我都有二十天没见到你了,你跑哪里了呀?”

    “呵呵,原来小寇子也在呀,我也挺想你的,不过最近有点忙,没时间找你玩。你怎么在这里的?来找卞小姐玩吗?”

    “炅哥哥,看来你没有完全了解玉京姐姐的身份哟!她可是和小宛姐,如是姐齐名的人物呢?”

    听寇白门这么一说朱慈炅也想起来了秦淮八艳卞玉京,后世说她修道了,看来不对,这天机门主怎么会去修道。别说自己和这八艳倒是有些缘分,这就认识四个了。

    寇白门是纯粹来找卞玉京玩的,朱慈炅确实要借用天机门的小工厂来做弩弓的改进,和两女玩笑一会儿朱慈炅就跑去改造弩弓了。

    一晃三日就过去了朱慈炅也完成了自己对神臂弩的改造,换了弓弦,加了一个绕轮,做了一个行星减速装置来增大拉弓弦的力量,这样射击之前射手需要先转动手摇的转轮大概摇十圈的样子就可以把弓弦上到位,也不需要用脚踩,然后放上小弩箭就可以发射了。从上弦到瞄准激发用时需要十几秒左右,朱慈炅觉得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就是用火枪也需要这么长时间。接下来就是让袁枢他们对比试验,如果性能可靠就可以把库存的所有弩弓全部进行改造。

    做完了这些把弩弓交给袁枢,又交代了他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朱慈炅又问了问卞玉京正在制作的八锭纺机的进度,而后百无聊赖的回了王府。

    跟了朱慈炅几天之后这刘黑牛兄弟两个明显的变胖了,几天的功夫能胖上去十好几斤,朱慈炅研究弓弩的时候,他们央求天机门的长老出手,给他们每人打造了一件兵器,这俩家伙小时候学过一点功夫皮毛,但是兵刃是没有用过的,拿着刀也不会耍。结果兄弟两个一合计就让给他们俩一人打了一根熟铜蟠龙棍,棍长七尺重六十多斤,别说这舞起来还真是威风。

    从这儿以后这俩人就是棍不离手,方正化也觉得这俩人绝对是有把子力气,不过他对于棍法不是很精通,所以也就没有指点他们。

    可巧这天门外来了一个说和尚不和尚说头陀不头陀的出家人,满头的乱发有二尺多长,这人这块头绝对超过两百斤,脖子里还带着穿珠子,真好像是鲁智深重生一般,好一个疯癫的莽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