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中河沿十二幢 » 第六章 邻里之间的事情

第六章 邻里之间的事情

    过了一个月,梅先妈到了岳老三家里,对岳老三夫妻两人说起了在农村里打听到的事“岳老三,我已经帮你打听到有一户人家,姑娘我也看见过了,有模有样的,是九华乡中学里的初中毕业生,家庭条件都还可以,女方的父母也很有家教,以前是养蜂为生的,家里有点积蓄,十年前蜂不好养了,就靠做农活持家。对男方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就是家里还有两个儿子还没有成家,亲家也谈好了,就等大女儿成家之后,再给儿子办婚事。女方的父亲只提出一个要求,就是想让他的女儿能在城里落户,虽然这个要求不是很大,但办起来有点困难。”

    “要在城里落户,这必须要在结婚以后,而且要在城里有正式的工作单位,是正式工才能办理,这在没有结婚之前是不能确定的,是不是他不好意思不同意,而有意推托。”在当时,农村里的人想要在城里落户,这是必要的条件,老公必须是城里户口,而且女方在城市里有正式的工作单位,是正式工,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都可以。

    “不会有意推托,她父亲是有诚意的,要不,找个合适的时候,我让她家人到我家里来坐坐,你和她的家人说说,有没有可能办到。”梅先妈对岳老三解释了起来。

    过了一个月,双方的父亲在梅先妈的家里见过面了,谈得很好了,双方都十分满意,还是要看看两个人自己有没有好感。

    到了第二天就让两个人见面了,王八对绿豆,对上眼了。

    于是就约定了一个好日子,大儿子就结婚了,儿媳妇在百货公司里做临时工。

    过了一年,岳老三的小儿子如出一辙,也在农村里找到了对象,也在大南门的供销社日杂公司里做临时工,择日也结婚成家了。原来一家四口人,变成了六口之家。

    有了家庭之后,看看城里人的生活,好象自己已经成为了城里人,因此原来想到城里落户的想法也不是很重要了,反而原来还算是比较宽敞的房子,显得十分的拥挤。又过了一年,这两个儿子都有了小孩子,还都是同一个月出生的,你想这样的家庭还能安静的下来吗。不吵不闹反而不正常了,不是家里有人生病,就是遇到了什么过不过去的门槛,非出事不可,楼上楼下都已经习惯了,唯有叶明良难得到家里来住一天,才会感到不适应,不自在了起来。

    外面的人听起来岳老三的家里好象是在吵架,熟悉的人都知道岳老三一家人十分地和谐,噪门大这是两个儿媳妇从农村里带来的习惯,原来没有小孩子的时候,大噪门也就是在大白天,现在有了小孩子,小孩子半夜里醒过来,本来就已经很拥挤的房间,加上中河沿三圣巷十二幢是比较早建起来的空心楼板的老旧楼房,隔音效果很差,一点动静,楼上楼下没有听不见了。

    幸好岳老三一家人与楼上楼下的左邻右舍关系处理的很好,好象有了岳老三这一家子人,中河沿三圣巷十二幢房显的十分的热闹。

    两个儿媳妇一到城里就在商店里工作,还都是在日用品的商店里上班,商店里每逢换季的时候,都有清仓便宜的日用品要处理,那都是个便宜货,有些都是打三折进行处理的东西,还有一些市面上买不到的东西,或者要凭票供应的稀缺商品。但凡能够分到这些商品,他儿媳妇都会给各家各户送去,挑挑拣拣剩下的自己留下用。时间一长,楼上楼下听不见岳老三家里那闹轰轰的声音还真不习惯了,不是在乎他儿媳妇那便宜的东西,而是他一家人的热乎,亲切劲。

    卸善对叶明良说“这家人都这样,可能你以前从来没有在家里住过,对这家人不了解,我们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没事,真有什么事,反而没有了动静。明天你到我上班的地方来找我吧,我带你去见见国际业务部里的主任吴通,行与不行,你与吴通聊聊再说。”

    卸善抄了水表就下楼了。到了家门口,见向阳妈在家里整理东西,就问“向阳妈,今天你怎么了,平时这个时候,你和向阳伯伯正是最忙的时候,今天这么早就收摊了,离天黑还可以再摆两个小时。”

    向阳妈说“南湖要拓宽了,从今天开始进行清理,南湖桥旁边不能让我们摆小吃摊了,向阳伯伯正在找关系,想在五金公司门口摆摊,城管办在那里设了固定的摊位,摊位只有一个,还是的铁棚,五金公司门口的西边,中华电影院斜对面。如果没有熟悉的人帮忙,那我们就要竭菜了,城管办对其他地方也开始整顿了,以后不能乱摆摊了。”

    “那就休息一段时间,不能摆就不摆,向阳伯伯有退休工资,再找点其他的事情做做也可以,看你一头的愁眉苦脸,办法总是有的。”卸善安慰道。

    “不能停下来的啊,向阳和向陈都已经大了,我们竭下来之前最起码要把两个儿子的房屋解决好,趁我们两个人身体还好的时候,还能做点小吃,就多做点,像岳老三,一家都挤在一起的生活,我们不习惯,帮他们带小孩可以,住在一起会弄出家庭矛盾。”向阳妈说。、

    在中河沿与向阳伯伯一家是最早的邻居,记得那时中河沿三圣巷十二幢楼房还没有建起来的时候,老旧平房还没有被大火烧掉的时候,在老旧平房里的元木厂车间刚刚搬到新桥街去,梅先妈一家刚刚搬到中河沿时间不长,元木厂里的职工向阳伯伯也搬到了风火墙东边的一个小房间里。那时向阳还非常小,向陈还刚刚出生,荣林伯伯一家在向阳伯伯搬来之后,也搬到了一起。梅先妈一家与他们两家仅隔着一个天井,那时靠无名小巷的小门还没有打开,与他们两家人自成一体。

    风火墙西面大院的后院两层楼房里,元木厂里的机器设备还没有搬走,老旧楼房空荡荡的无一户人家。

    风火墙的东西两处也只有通过向阳妈门口的一个小门相通。元木厂在后院两层楼房里的机器设备搬走了之后,陆陆续续搬来了许多不熟悉的面孔,中河沿三圣巷十二幢三楼的淑贞,伯佬,还有二单元的基溶,胡楼红就是在这个时候搬到后院里来的。

    向陈出生了之后,原来小的房间已经无法住下去了,就在后院两层楼上隔了一个房间,东面通向西面的小门就始终开着。过了几年,向阳伯伯退休,他们就在南湖桥旁边开起了小吃食生意,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做小吃食生意肯定是辛苦。

    向阳妈是东门菜业队里的人,一直以来都没有工作,一家人不这么做还真不行。

    向阳妈妈原来是在机场里帮人,机场里的军人要换房,被南京军区调到了南京去,向阳妈妈也随着跟了过去。向阳妈妈跟到南京去,并不是向阳妈妈自己要求跟去的,毕竟在军人家里时间待长了,与他们一家人都已经有了感情,小孩子还小,也需要熟悉的人帮,而且军人家里的佣人也要经过政治面貌审核,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这军人提出来让向阳妈妈一起随军到南京去,向阳妈妈也就同意去了。听向阳妈妈说这个军人是个部队里的领导干部,至少是师团长的首长,有关军事机密不好问。

    中河沿老旧的平房被大火烧掉了之后,过了两年,中河沿三圣巷十二幢就建了起来,原来住在老旧房子里的人家也基本上都搬到了楼房里住,唯有少数像老冯这样的人家,自那场大火烧了之后,就被房管会安排到了新的楼房,少数,不多。

    除了老冯一家没有搬回来住,还有许国强一家也没有看到搬回来了。

    老的面孔少去了一些,新的面孔就多了,六楼的钱志明,五楼的叶明正的父亲,四楼的岳老三,巨建公司的陆会计都是后来搬到中河沿来住的,还有西面二单元楼上几家原来也不住在这个地方的。除了平时要到各家各户去抄水电表,在楼下,或者街道上碰到也很少主动去打招呼,邻里之间远不如住在原来的老旧房屋里的邻居,隔着板壁,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大天井的那么亲热。

    生活住房的条件好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拉开了。

    倒装水表,乱接电线的这种偷水,偷电表的行为,并不是中河沿三圣巷十二幢独有的现象,邻里之间经常为这种事情闹事,随着城市地下管道的改造和电路的更新,过了几年,ZZ市水务集团和供电局对城市居民的水电收费也有了更新,不再是一栋楼房用一个总表了,每家每户的水电表都是独立与水务集团,供电局对接的,而且水电费都是要每家每户自己到水务集团,供电局里的营业厅里去缴费,不缴就单个停水停电。因此也不用每家每户轮流起来抄水电表了,减少了麻烦,邻里之间也减少的矛盾,同时也减少了户与户之间的接触,更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