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中河沿十二幢 » 第二十三章 国良最初的想法

第二十三章 国良最初的想法

    本来想晚上大家回来之后,和子女说一说这件事情,晚上正好是东门鼓楼街的菊英儿子结婚,大家都去参加婚礼没有到家里来。一夜无事,到了第二天的上午,国良写了一张纸条,递给了他。

    国良说要立一个字据,注明这两万元是他出的。想想这也是应当应分,没有多想,也没有表示置疑,就盖了一个私人专用印章。

    这房屋的钱就算这么解决了,国良收了字据就回云溪去工作了,到好晚上,大家都回到了家,他也没有和子女们提起上午发生的事情,不是没有时间说,而是说话已经不清楚了,听的见,而话再也说不出声音,中风瘫痪开始加重了。

    杜善,卸善,赛赶忙把父亲送到了急诊室,到了半夜一点钟才从医院里回到了家。在一路上断断续续地和杜善,卸善,赛说起前一天上午国良给家里拿来了两万元钱,说是用来房改,还立了字据。

    杜善,卸善,赛,三人虽然早已经听说中河沿三圣巷十二幢要进行房改,而且衢州城里像这样的房屋都要房改的,只有知道正在普查当中,快要开始,还没有真正开始办理。又听父亲说,国良的意思就是能让卸梅先住在家里就行,房屋还是父母的房屋,等兄弟姊妹有钱的时候,在还给国良。钱已经交给了母亲,而且已经立下了字据,再把字据收回来,大家把钱集一集还给国良,这样的做法,一下子就会弄出家庭矛盾,原来大家平时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口角。三个人也没有再说什么,事情已经既成了,再说已经没有必要了,只要父亲的身体能好起来。

    过后的一个星期,国良每天都往城里跑,很快就把房屋买下来了,房产证梅先妈只看过一眼,就被国良收藏了起来。

    杜善和大姊说起了这件事情,这事应该先问一下家里的老大,兄弟姊妹六个人,她是最艰辛,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小学都还没有毕业,就和父亲一起到乡下去做生意了,在新桥街上卖米豆腐,到孔家砂石场里去挑砂,结婚成家了之后,每个月还要交家里十块钱,在那时,十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

    卸梅先在小时候,身体就不是很好,父母对她关照的很好,吃力的事情都是老大先做,好吃的东西都让给卸梅先吃。

    杜善长大了之后,就顶替了杜梅先。

    父亲已经糊涂了,母亲在家里又不太会发表自己的主见,父亲对这件事情是不是已经考虑清楚,杜梅先这么想,就想去问一下国良是什么意思,然而卸叶把她阻挡住了,房产证不是还是父母的名下。大家都知道这么一来,父母百年之后,肯定会给兄弟姊妹留下一些矛盾,以后肯定会有事情要发生,在那时大家的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想拿两万块钱来虽然有困难,但借还是能借到的。

    这一停一顿一糊涂,中河沿的房屋就这么稍里糊涂地办好了,房产证始终锁在卸梅先的写字台抽屉里,大家想看一下都很难,不到非必要的时候,也不会要卸梅先拿出来大家看看,那张纸条字据上写的是什么内容,房产证上的房主到底是怎么写的。家里人没有就这件事追究下去,只要父母在,谁也别想把父母赶出去,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卸梅先和国良也没有想独占的意思,当时也只是想让自己一家人在城里有一个固定的住所,女儿和儿子都已经长大了,女儿师范学校毕业以后,在城里的小学里教书,虽然比较困难,但想要在城郊的小学里教书也不是不可能。

    ZZ市中心已经向周边的下张,双港以西,花园乡,九华乡外延了,如果能在这些乡里的学校教书,那住在城里,天天到学校里去教书,有专门的公交车直通,就不可能天天到云溪去住。

    儿子已经在城里站住了脚跟,天天睡在隔起来的阳台上,冬天还要好一些,在夏天,那阳台上到了半夜还是热气滚滚,无法入睡。

    卸梅先从小对父母的依赖都比较多,已经离不开城里了,中河沿的房屋要进行房改,以后一家人住到那里去?要想在城里另外去租房,已经是不可能了,城里房管处的房屋都要实行房改了,租房已经租不到了,到私人那里去租房住,房租又太贵,如果自己要在城里买房,那远不止这两万元就能买到的,最起码要六位数,十几万元一套。

    如果兄弟姊妹出钱买去了,那自己极有可能要住到云溪去,最起码有这个思想准备,因为他(她)们的住房条件也不是很好,更何况老人的身体已经中风瘫痪了,在这个时候,岳父最需要子女的侍候。

    国良虽然在城里根本就算不上一个人物,在城里人的眼里是个农村里的人,城里人卸梅先嫁给他,他全家都高兴坏了,结婚的时候,在西山轰动了一时。但在云溪乡,或者说在西山村里那可是个人物。

    他在云溪的机管站里是个技术工种,车床操作工,也是机管站里唯一的机床工,平时最善活动,在云溪乡是个灵通人士,上下呼应。他家里在西山也是有点势力的家庭,兄弟五个,还有一个妹妹,人丁兴旺。他父亲曾经做过西山村里的村长,曾经在西山村里很有威信,年纪老了之后,就让出了村长一职。下面四个弟弟也各有所长,农村里的行家里手,造房子,养畜牧,门前就是一个大池塘,屋后大片的菜地。然而,也有他自己的困惑,自他把机管站买下来之后,两个弟弟就到了他预制厂里来做水泥工了,原来机管站里的老职工退到了一边,看预制场,做搬运工,原来有序的工作安排不能由自己作主了,两个兄弟有亲家,家里要造房子的时候,这预制板说拉去就拉去,亲家那还能开口收钱,有了一次,就有第二次,一个弟弟拿,其他弟弟肯定会跟着拿。

    卸梅先之所以会嫁给云溪西山农村里的国良,也是在那个时期特有的现象,虽然也有,但并不是很多。

    一般情况,农村里的姑娘嫁给城里人比较常见,而城里的姑娘嫁到农村里去,不是没有,而是很少,有的还不愿意上调,不愿意回城参加工作的,真正做到了扎根农村。

    卸梅先下放到樟戴街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成为农村里人家的媳妇,接受再教育是那个时候唯一的想法。虽然国良的家庭的经济条件在农村里算的上比较好,但在城里人看来,并不是那么的上眼。

    就在卸梅先初中毕业的时候,迎来了上山下乡的高潮,最早是下放到樟戴街村务农,住在农民的家里。

    因为外婆也是下余村里的人,农村里的生活习惯卸梅先也很快就适应了,但农村里的体力活,她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小时候生过肺结核病,身体一直处于软弱的状态中,在樟戴街待的时间不长,就调到了云溪公社的碾米厂里上班了,因为姨夫是云溪公社里的领导干部,樟戴街大队属于云溪公社下面的一个生产大队,调到云溪公社的碾米厂里上班也属于比较正常情况。

    原因是在碾米厂里做的人都是从下面的生产大队抽调上来的,调谁到碾米厂里来也就是一个招呼而已,没有什么具体的条件要求。

    卸梅先在碾米厂上班,平时就是做些碾米的轻松工作,但在油菜收获的季节,炸菜油就繁忙了起来,碾米厂的人肯定忙不过来,而且在碾米厂里都是一些女同志,炸菜油完全是人工操作的,完全是体力活,就从云溪公社机管站里抽调年青人到碾米厂来忙炸菜油,一年一度都是这样。

    就在炸菜油的过程中,国良看中了卸梅先,本来就束手无策的卸梅先时不时得到国良的帮助

    本来就身单力薄,又没有什么主见的卸梅先,在农村里能够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对于她来说,求之不得,然而,这仅仅局限于工作之间的帮助,要想进入卸梅先的生活,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卸梅先从小就深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封建意识很浓,男女授受不亲,卸梅先的房间里,国良根本就不敢越雷池半步,稍有一点异动,这脸孔就耷了下来。

    就这样日复一日,卸梅先要到城里来,国良就让公社里的拖拉机送她到城里来,第二天又到城里来接她回去,卸梅先仍然如故,根本就没有往那个地方去想,仅仅是公社里的同事。后面发生了一件事情,这才让她对国良注重了起来,卸梅先的外公邵祥吉在城里自己家里溘然长逝了,那时卸梅先在城里护理外公,而国良从卸梅先的姨夫那里知道了这件突如其来的事,在卸梅先悲痛的时候,国良及时出手相助了,前前后后帮着小海先一家人做她外公的后事,无微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