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异界诸天我最强 » 第五十章 披香殿收取三至宝

第五十章 披香殿收取三至宝

    且说三藏师徒四众,送了樵子回家,遂下了隐雾山,奔上大路。行了数日,又见一座城池临近。

    三藏道:“悟空,你看那前面城池,可是天竺国么?”行者摇手道:“不是!不是!如来处虽称极乐,却没有城池,乃是一座大山,山中有楼台殿阁,唤做灵山大雷音寺。天竺国还不知离灵山有多少路哩。这座城池想必是天竺之郡,到前边一问便知。”

    不多时到城外,四人进到三层门里,见那民事荒凉,街衢冷落。又到市口之间,见许多穿青衣者左右摆列,有几个冠带者立于房檐之下。三藏上前,对众人道:“贫僧乃东土大唐驾下拜天竺国大雷音寺求取真经者。路过宝方,有失回避,望列公恕罪。”

    那官人回礼道:“此处乃天竺国凤仙郡。因为连年干旱,郡侯差我等在此出榜,招求法师祈雨救民也。”行者闻言喜道:“老孙的买卖来了。你的榜文何在?”众官即将榜文展开,挂在檐下。

    榜文大意是:天竺国凤仙郡郡侯,悬榜招聘明师作法求雨。因郡内连年亢旱,河道干涸,田地荒芜。富人仅能求生,穷人难以活命。一斗粟要价百金,一把柴要价五两。十岁女孩卖米三升,五岁男孩免费过继。城中家家典当衣物,乡下户户打劫吃人。因此挂出榜文,请各方贤哲,祷雨救民。愿以千金奉谢,决不虚言。

    三藏道:“悟空,你在车迟国也曾求雨,何妨做场好事,解救这一方黎民?”行者道:“祈雨有甚难事!就算是翻江搅海、换斗移星,也不过是幼年玩耍的勾当!有何稀罕!”

    众官听说,急去郡中报道:“老爷,万千之喜!”那郡侯立即整衣步行,不用轿马,径至市口,当街倒身下拜,道:“下官乃凤仙郡郡侯上官氏,拜请师父祈雨救民。望师父大舍慈悲,拯救本郡百姓!”

    三藏答礼道:“此间不是讲话处,待贫僧到那寺观,却好行事。”郡侯亲自牵马,径至府中,一一相见。郡侯命人看茶摆斋。

    少顷斋毕,唐僧谢了斋,却问:“郡侯大人,贵处干旱几时了?”郡侯道:“敝地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说罢落下泪来。

    行者听说,上前道:“出家人慈悲为怀,正要积功累德。待俺老孙送你一场大雨。”那郡侯立即请行者上坐,低头下拜道:“师父果舍慈悲,下官必不敢悖德。”

    行者道:“且莫讲话,请起。你只要好生陪着我师父,等老孙行事。”行者念动真言,诵动咒语,即时见正东上,一朵乌云,渐渐落至堂前,乃是东海老龙王敖广。

    那敖广收了云脚,化作人形,走向前,对行者躬身施礼道:“大圣念真言呼唤,不敢不来。只是未奉上天御旨,不敢随便下雨。岂不闻泾河龙王私自更改雨数,已被斩首?大圣既有拔济之心,烦大圣到天宫奏准,请一道降雨的圣旨,我却好照旨意数目下雨。”

    行者见他说出道理来,只得发放老龙回海。他却一路筋斗云,径到西天门外,早见护国天王引天丁力士上前迎接道:“大圣,取经之事完乎?”行者将凤仙郡求雨一事相告。

    天王道:“我曾经听说,那郡侯撒泼,冒犯天地,玉帝见罪,立有米山、面山、黄金大锁,直等此三事倒断,才该下雨。”行者不知此意是何,要见玉帝,径至通明殿外,又见四大天师迎道:“大圣到此何干?”行者又将前事讲了一遍,四大天师道:“那方不该下雨。”

    行者笑道:“该与不该,烦为引奏引奏,看老孙的人情何如。”葛仙翁道:“俗语云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行者大怒,掏出金箍棒要打,葛仙翁吓得转身就跑。许旌阳拦住行者道:“大圣,不要误事,且去参拜玉帝。”

    邱洪济、张道陵两位真人引至灵霄殿下,启奏道:“万岁,有孙悟空路至天竺国凤仙郡,欲与求雨,特来请旨。”玉帝道:“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凤仙郡,见那郡候上官氏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

    二天师即引行者至披香殿里看时,见有一座米山,约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约有二十丈高下。米山边有一只公鸡,在那里紧一嘴,慢一嘴,啄那米吃。面山边有一只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长一舌,短一舌,舔那面吃。左边一座铁架子上挂一把金锁,约有一尺三四寸长短,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儿燎着那锁梃。

    行者不解其意,回头问天师:“这是什么意思?”天师道:“那厮触犯了上天,玉帝立此三事,直等鸡啄尽了米,狗舔尽了面,灯焰燎断锁梃,那方才该下雨哩。”行者闻言,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降云下界。

    那郡侯同三藏、张清、沙僧、大小官员人等接着,都簇簇攒攒来问。行者将郡侯喝了一声道:“只因你这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把那斋天的素供,推倒喂狗,恰好玉皇下界巡视,见你将斋供喂狗,又口出秽言,玉帝即立三事记汝。”即将前事讲了一遍。那郡候大惊失色,哭道:“不想我一时造孽,竟连累满郡百姓受苦。我愿即刻自尽谢罪,只求玉帝饶恕无辜百姓。”

    张清在旁说道:“不打紧!不打紧!哥哥肯带我去时,待我变出法身来,一顿把他的米面都吃了,锁梃弄断了,管教下雨。”行者道:“贤弟!此乃上天所设之计,你怎么能解?”张清道:“且去看看再说。”

    行者将信将疑,带着张清再上天庭。进了披香殿,张清见那三样物事,心中欢喜,道:“我常想要试试,凭空造物到底能够造出多少?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此次正好做试验。”

    于是拿出两个葫芦,均在里面创造了一个星系的空间,然后施展挪移大法,一个收米、一个收面。那米和面随收随生,似无穷尽。

    张清仔细观察,不断加快收取速度,那米和面也不停地加快生出的速度。最后竟达到1千吨/秒的速度。张清心中暗喜,再次加快速度,达到1万吨/秒的速度。那米和面生出的速度终于跟不上了,被渐渐收尽,露出了地面。

    只见地面上显出两个金盆,一个里面盛满了白面,一个里面盛满了白米。

    聚宝盆!

    张清以前只是听说过有此宝物,没想到今天一下子就遇到了两个!这是可以无限复制物品的宝物,简直比他的吞噬能力还要神奇!当然前提是物品的大小恰巧能够放进宝盆里去。民间有很多关于聚宝盆的传说,几乎是放进去任何物品,都能够无限制地复制出来,永远拿不完。

    张清自从拥有吞噬能力之后,也曾经想要制造出类似聚宝盆的宝物,但是一直没有成功。但是也知道这种能力并非那么逆天,实际上是有一定的限制的。但是,毫无疑问,这种宝物非常的珍贵。张清毫不迟疑,直接伸手将其摄取到了永恒之井宝珠里。米山和面山就此消失。

    在旁监视的两大天师大惊失色,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张清又来到金锁面前,拿出一盏油灯,放在锁下面。这正是太上老君送给他的八景灯。只见灯上的一缕紫火轻轻地舔了一下锁梃,那锁梃直接融化成金水了。

    张清顺手收起两盏灯。那盏油灯虽然没有八景灯那么神奇,但是就凭着永远不灭的特性,已经是一个宝物了。

    他转身对两大天师道:“玉帝所立三事已经倒断。现在可以去见玉帝请旨降雨了吧!”

    四大天师无话可说,只得引着行者和张清到灵霄殿下,向玉帝启奏。玉帝闻听亦是大惊,问道:“天蓬,你从何处得来这三样宝物,破了朕的三件事?”张清笑道:“三样宝物皆是太上老君所赠。葫芦原是老君盛丹的,油灯原是老君照明的。”

    玉帝面色很难看,半晌才勉强说道:“好吧,既是太上老君的手笔,这件事就算了吧。你们往九天应元府,点检雷神,再去风部、云部、雨部,点检行雨之将,就有雨下也。”

    行者、张清谢过玉帝,转云步,径往九天应元府,求见天尊。雷部天尊整衣出迎,相见礼毕,闻听玉帝有旨,即差邓辛张陶率领闪电娘子,即刻下降凤仙郡行雷。

    那四将不多时到凤仙境界,即于半空中作起法来。只听得唿鲁鲁的雷声,又见那淅沥沥的闪电。风部、云部、雨部众神亦到,在天空会合。顷刻间风云际会,甘雨滂沱。

    一日雨下足了三尺零四十二点,众神祇渐渐收手。孙大圣厉声高叫道:“那四部众神,且暂停云从,待老孙去叫郡侯拜谢列位。列位可拨开云雾,各现真身,与这凡夫亲眼看看,他才信心供奉也。”众神听说,只得都停在空中,拨开云雾,各现真身。只见那龙王显象,雷将舒身,云童出现,风伯垂真。

    凤仙郡百姓顶礼拈香仰朝天上神将,洗心向善尽皆皈依。孙行者又起在云端,对众作礼道:“有劳!有劳!请列位各归本部。老孙教郡界中人家,供养高真,遇节醮谢。列位从此后,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还来拯救拯救。”众神依言,各转归部不题。

    郡侯连夜差人治办酒席,又安排起盖祠宇。次日,大开佳宴,请唐僧高坐,孙大圣与八戒沙僧列坐,郡侯同本郡大小官员部臣把杯献馔,细吹细打,热情款待。数日后,新寺盖成,郡候请师徒四人参观,又请唐僧留一寺名。

    三藏道:“留名当唤做甘霖普济寺。”郡侯称道:“甚好!甚好!”广招僧众,侍奉香火。殿左边立起四众生祠,每年四时祭祀;又起盖雷神、龙神等庙,以答神功。唐僧等执意要走,合郡官员人等,盛张鼓乐,大展旌幢,送有三十里远近,犹不忍别,掩泪目送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