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白手起家,请来一本未来之书 » 第25单 多么伟大的历史时刻,香江回归

第25单 多么伟大的历史时刻,香江回归

    很快去到了酒店,三口人住进了一间超级小的房间,比杜班自己那间小房间还要小。

    不过他们也无心去抱怨,稍微收拾了一下行李,又在柜台存放了一下贵重物品,杜家三口人又跟着地陪出去了。

    祝生跟他们先说了一下接下来行程的安排:下午先去香江某步行街走一走,逛一逛食品店、珠宝店等,然后去茶楼吃晚饭,跟着去捏一下骨,在捏骨店休息3个钟,好有精力去红利酒广场看晚上的直播。

    杜班小声地跟父母说了一下:导游肯定是给珠宝店和食品店带生意的,不过香江这边有些东西相对内地是便宜一点,像巧克力啊、黄金啊什么的,还是可以买一买的。

    “黄金!太贵重了吧?我们这些乡下人买什么黄金珠宝?”杜父有些排斥地说。

    杜妈平时倒是挺节省的,没想到她这时倒有点心动:“要不看一看?如果不贵,老杜你能买一对耳环给我吗?”

    “你!”杜父皱着眉,小声嘟囔着:“黄金哪有不贵的?”然后他磨蹭了一会儿,改口说:“看看就看看呗。”

    杜妈面露喜色。

    杜父抿着嘴,有些不满地嘀咕:“败家娘们!”

    杜班无辜地站在一旁,忽然觉得空气有些不够新鲜,酸酸臭臭的。

    此次香江有不少来自内地说着普通话的游客,这不,没走几步,杜家三口人就遇上了另外一家。

    “你们好,你们好,你们也是专门来看97回归的吧?”对方的一个妇女非常的自来熟,听到杜家人说普通话就上来套近乎。

    “是啊,是啊。”杜妈也是热情地回答人家,在这一个人生地不熟、又是讲着听不懂的语言的地方,遇上一个讲普通话的,自然就有种亲切感。

    “我们也是呢!”那个女的说。

    对方一家也是三口人,父母加一个男孩,父母二人比杜家父母要年轻一些,那个男孩也只有两三岁。

    对方男的叫米微明,女的叫叶狄,是来香江走访亲戚的,同时参观97回归盛事。

    米家夫妇身穿休闲套装,气色甚好,见广识多,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职业地位,显然要比杜家父母要高很多,不过正值回归大典,双方不用找都有共同话题,还是能谈得来的。

    两家人自我介绍一番后,一起在步行街走了一会。

    米先生也是性格外向喜欢说话的人,说着说着,就说起回归大典的事。

    “今天我们何等有幸,见识到这一历史时刻。……”

    “150年啊,香江这颗东方明珠终于回来了,强,我们国家是强了,英国这个老牌帝国,也要向我们低头了!……”

    “杜先生,今天我们国人真是大快人心啊,眼看着华夏一年比一年富强,腰杆子一年比一年硬,香江回归就是最好的证明,……”

    米先生滔滔不绝的话感染了杜父和杜班,要是平时,这种话难免会给人假大空的感觉,但换成97回归前这个历史见证的特殊时期,却又是那么的真实和纯粹。

    杜父咧着嘴,一个劲迎合米先生的话:“对,太对了。”

    杜班也帮衬父亲的话头:“就是,我们后年还要收回澳门,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

    米先生哈哈大笑:“没错,接下来就是湾湾,我们也要收回湾湾。”

    他们几个内地来的游客,就在街边高谈阔论,身边不断走过香江的本地人,和他们相比,香江的本地人的脸上就没有这种意气风发激扬斗志的表情。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那时候的香江人,可从来没有接受过华夏的爱国主义教育。

    他们拿的身份证件还是英国的海外公民证件,但等到明天,他们就要更换成华夏这边的身份证了。

    祝生有良好的导游的素质,耐心地等这两家人谈了好阵子的天,终于分手了,这才带着杜家人去步行街买东西。

    在步行街,杜家三人遇上的内地游客更多,一波一波的,凡是遇上说普通话的,都会很热情地打招呼,都会聊上一会儿天,对接下来的回归盛事进行憧憬和展望。

    祝生忍不住叹气了,照这个势头,他想把自己带的客人,引进那些店铺里面买东西,都没什么机会了。

    不过他倒也看得开,毕竟这个时候是百年不遇的历史关头,和平时必然有所不同,少赚点钱也是没办法的。

    而且这一次因为九七回归,收的地陪费用还是比较高的,所以也没有什么好计较。

    杜班也沉浸在这一伟大时刻之中,时光倒流前,他只从电视上稍微看了一下当时的情形,虽然也有些激动,但却没有处于那种慷慨激昂的现场气氛中,感受不够深刻。

    这一次,他自己身处此时的香江,周围全是热血沸腾的同胞,那种历史见证感,那种与有荣焉的感觉,让他是无比的振奋和幸福。

    杜班的父母也同样如此,他们没什么文化在回应别人的时候只会说:“太高兴了,太好了!”

    但没所谓,匮乏的语言,照样表达出了他们的拳拳爱国心,遇上的人们无不报以真挚的笑容。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对于保护我们的伟大的祖国母亲,所有的华夏子民同样深爱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