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神三编年史 » 第一卷 诸侯讨董

第一卷 诸侯讨董

    汉,中平六年,并州牧董卓(字仲颖)进京师洛阳,废少帝刘辩,立弘农王刘协(字伯和)为帝,后弑杀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自任相国,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虎贲,更封郿侯。

    骁骑校尉曹操(字孟德)亡归陈留,矫诏举义兵,关东豪杰云集响应,刘备(字玄德,时任平原相)亦往,路遇颍川士子陈曦(字子川),为其义弟张飞(字翼德)所见,刘备以其为主簿,刘备以为天下奇才,刘备同窗旧友公孙瓒(字伯珪,时任幽州刺史)以步骑两千赠刘备。

    初平元年,二月,共十九路诸侯于酸枣会盟,推袁绍(字本初,时任渤海太守,封祁乡侯)为盟主,袁术(字公路,时任后将军、南阳太守)督粮草,孙坚(字文台,时任长沙太守,封乌程侯)为先锋,共讨董卓,刘备与公孙瓒、孔融(字文举,时任北海太守)、陶谦(字恭祖,时任徐州刺史)等善。

    董卓闻关东盟军来犯,以华雄(字子健)为先锋,率步骑五万,开往汜水关,徐荣领五万大军驻守虎牢,樊稠张济、李傕郭汜等各扼险要。

    初,孙坚力战有功,然袁术断其粮草,遭华雄袭营,部曲将祖茂战死,遂不尽力。

    华雄于汜水关下搦战,连斩袁术将俞涉、韩馥(字文节,时任冀州刺史)将潘凤,刘备义弟关羽(字云长)请战,生擒华雄,归时酒尚温,盟军趁势攻克汜水关。

    董卓以通贼为由,斩太傅袁槐,灭其门,首级送至袁绍处,袁绍大怒,命兵出汜水,进攻虎牢,然久攻未克。

    时北地胡人寇边,公孙瓒将步骑六千及帐下都伯赵云(字子龙)托付刘备,自领五千白马义从回幽州,董卓从李儒(字文优)计,调徐荣坐镇后方,加公孙瓒为镇北将军,节制刘虞(字伯安,时任幽州牧,累授大司马,封襄贲侯),自领兵与李儒至虎牢。

    董卓义子吕布(字奉先,时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夜袭大营,盟军大乱,吕布连败颜良文丑,战关羽、张飞、夏侯渊(字妙才)等,后见士卒聚拢,乃退;华雄感刘备恩德,降。

    次日,袁绍一扫怠战,言:当摒弃私怨,为天下苍生计;袁术亦劝孙坚:你我私仇,当讨董之后决断,今不可使董卓得势而使天下倾颓,百姓流离;孙坚乃摒弃前嫌,愿效死力,袁术曰:汝死,汝妻儿吾养之。

    吕布虎牢关下搦战,斩王匡(字公节,时任河内太守)将方悦、张扬(字子稚叔,时任上党太守)将穆顺,孔融麾下将武安国(字安国)出战,为吕布所败,幸得赵云所救;张飞与战,不胜,关羽并战,伤吕布,吕布大怒,重创关张二人,赵云挺枪而出,三人共战吕布,布败走;董卓惊,推随侍李儒下关,李儒命吕布将高顺(字恭正)守虎牢,联军趁势冲关,未果,每日攻防,亦未有结果,而联军亦各有心思,其帐内歌舞升平。

    董卓从李儒计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孙坚得玉玺,匿之;刘备往蔡邕(字伯喈,时任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处,得千卷书。

    曹操往追董卓,为吕布及其将张辽(字文远)所伏,大败几死,族弟曹洪(字子廉)死战得脱,亦幸得刘备所救;华雄聚拢溃卒,得西凉骑兵万余,归附刘备。

    众人知孙坚得玉玺,剑拔弩张,刘备言自将转任泰山郡守,众喜,粮草送之;孙坚请辞,为众人所阻,孙坚立誓曰:若吾窃取玉玺,必将死于乱箭之下。盟军遂散。

    刘备往奉高赴任,途径颍川,未有士子跟随,唯一游侠名徐庶(字元直)言:当吾熟读孙吴,当往效之;过谯国,得许褚(字仲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