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靠演义成就肌肉谋圣 » 第70章 对徐州的打算

第70章 对徐州的打算

    “嘶,国让,吕布军已经撤退了么?”

    李盛换着受伤处缠着的绷带,感到了一丝抽痛,向田豫询问道。

    田豫点点头,拱手说道。

    “是的,吕布他们被击败之后,撤退到了山阳郡,这一仗我们算是胜利了。不过后面调查,我军损失确实不小,吕布军当真是天下精锐。”

    听到田豫如此言语,李盛也是苦笑一声,开口说道。

    “不谈吕布军的实力,那吕布的武艺也确实不凡,我在交手的时候便感受到了他的厉害,最后我竟然输给了他一招半式。本来以为我已经是天下无敌了,看来之后还得多学一点武技。”

    想起之前与吕布的战斗李盛就有些心有余悸,要是自己的身体没有强化到人类所能达到的巅峰状态,连柔韧性都无比强大,那一下就直接被吕布给划成两截了。

    当然,如今躺在病床上的吕布要是知道李盛赢成这样了还在担惊受怕,怕不是要直接在病床上气死了。

    “军师,如今吕布军已去,但是根据探子来报,曹军有在鄄城外活动的迹象,可能也是想要袭扰我军,夺得些粮草。”

    “不必担心,曹军不可能对我军动手的,我们对他们的震慑力可是要比吕布军大的多的。更何况......”

    李盛顿了顿,脑海中浮现起了程昱给曹操提供的熟人伙食,又想了想袁绍对曹操到援助,继续说道。

    “曹军自己能有解决的方法的,更何况袁绍也在支援曹操,袁本初不可能放任曹军被吕布军给吞掉的。更何况,如果我猜的不错,徐州又要出大事了。”

    在济阴一战之后,时间已经正式入冬,不管是曹操、吕布还是刘备军,都没有兴趣在冬天进行什么军事活动,都想等到过冬之后天气转暖,之后再做打算。

    冬季很快便过去了,到了第二年春天,也就是195年春,刘备和李盛还有陈群等刘备的谋臣,坐在小沛城内的一间厅堂里,品着热茶,一边讨论着吕布被曹操击败的局势。

    “温恭,如今刚刚开春,曹军就连战连捷,甚至在巨野县居然歼灭了吕布军的主力部队。曹操这一个冬天看来可是干了不少事情啊。”

    李盛抿了口茶,笑着说道。

    “曹孟德的北方可是有袁绍在,田使君从青州撤走之后,青州方面,袁谭面前就只有黄巾军和那些山野土匪了。加上易侯他也没有对袁绍发起什么攻势,如今能给予曹操许多帮助,倒也不出乎意料。”

    “而且这个冬天可不只有曹操难熬啊,吕布军的战力,翼德他们是领教过的。即便在兖州与曹操鏖战百日,战力依旧不弱,如今却没有了相持之相,怕是吕布军在冬天着实是损失惨重。”

    刘备叹了口气,有些担忧的向李盛问道。

    “唉,温恭,如今吕布势颓,曹军势大,连吕布手下大将李丰和薛兰都被曹操给杀了。我怕如果我们再坐视不管,等到曹军恢复过来,重新拿下了兖州对我军又是一个威胁啊。”

    李盛没有附和着刘备的担忧,改口说道。

    “主公说得是,如今曹军势大,吕布军败局已定。不过,我倒是觉得兖州并非现在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地方,而是徐州。”

    “徐州?”

    刘备有些疑惑地看向李盛,不明白他的意思。

    李盛没有开口,用目光看了看身旁的陈群。陈群见状,开口回答道。

    “主公,糜国相在传递琅琊国消息的时候提到过,陶刺史现在似乎身体有些大问题,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出来露过面了,很多时候都是在府内静养。”

    刘备眉头微皱,作为汉室宗亲,他其实一直都没有想过真正去夺取徐州。更何况,在刘备看来,徐州刺史,或者徐州牧的官职,是不可能落到他身上的,于是刘备开口问道。

    “温恭,虽然你一直都在说我能够接手徐州,但如今我已是豫州刺史,再接手徐州于法理不合,徐州那些注意名声,心向正统的名士们,怕是不会轻易接受我。”

    “再者,陶刺史也从来没有主动表示过希望我接任徐州的想法。如果陶刺史真的希望我接任徐州的话,就不会表奏我为豫州刺史,也不会让我来小沛屯驻了。”

    刘备的疑惑其实也是李盛的疑惑。在三国演义里,刘备一到徐州就被陶谦拿出了徐州刺史的大印,这时刘备可以说是白身,之前有着担任国相的经历,现在当个刺史也不为过。

    但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刘备已经是豫州刺史了,在大汉朝内,可从来没有一个人兼任两州刺史的说法。即便像公孙赞,刘虞这种,也是作为一州州牧,然后都督其他各州事项,也没有一个兼任刺史的情况。

    “更何况,以我们现在的情况看来,要是我任了徐州刺史,豫州的管理,可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主公无需担忧,徐州士族肯定是支持主公的。”

    虽然李盛怀有跟刘备相同的疑问,不过上辈子的记忆告诉他,不管问题多么的大,刘备最后肯定能当成徐州刺史的,徐州士族至少在表面上还是支持刘备入主徐州。

    听到李盛的论断,刘备还是有些担心,毕竟李盛每次说话只说一半。虽然刘备相信李盛所说肯定是对的,但没有搞清楚,终究是有些内心难安。

    看见刘备有些担忧的神情,旁边的陈群插嘴说道。

    “主公勿需担心,军师所言极是,如果徐州士族反对主公,最初就不会允许主公来小沛屯驻了。要知道,沛国相一直都是陈珪,陈家也是徐州士族魁首。我军现在在豫州扩展到了这样规模,陈珪也没有丝毫的反对意见,显然徐州士族肯定是不反对主公的。”

    听到陈群出言解释,刘备悬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不过刘备想了想,又继续开口补充道。

    “温恭,事情确实如长文所言,既然如此,你在徐州有所安排么?需不需要我现在去徐州稳定一下局势,陶刺史毕竟也是收留了我等。即便不谈稳定徐州,在他临走之前见一见他,也是有必要的啊。”

    李盛笑了笑,摇头说道。

    “主公不需要忧虑,我们只要在豫州呆着,徐州自然会有人过来迎接我们的。”

    “可是……”

    刘备想起陶谦最初刚见到自己,就拨给了自己四千精兵,让自己有了起家的基础,还是念着陶谦的好,想着能不能最后再看看陶谦,送一送这个老人最后一程。

    对于刘备的迟疑,李盛没有说话,对着刘备摆了摆手,自顾自的喝起了茶来。旁边的陈群见此,连忙又补充道。

    “主公,这才是军师的精妙之处啊。如果你因为怀念陶刺史前往拜见的话,别人可不会真的认为你的仁义。只有我们严格驻守小沛,没有陶刺史的命令哪里都不去,这样别的人才会真正相信我们。有时候真仁义在别人看来是假仁义,假仁义又被看成真仁义了。”

    听着陈群的解释,李盛脸上笑容愈发明亮起来了。

    “长文果然是能猜到我的想法,日后要是有喝茶谈事,可不能少了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