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江户渡世人 » 第五十一章 设伏

第五十一章 设伏

    成田隆孝正要出去时,岛崎胜勇补充了一句,说道:“要防备医者里有诸贼寇的线人,成田君,放他们走时最好派几个人‘送’他们。”

    骅点头说道:“对,选些精干的亲兵‘送’他们,要一直把他们送到家里,送到后这些亲兵不必急着回来,在他们家里待两天再说。”

    成田隆孝笑着应了声“好”,问道:“要不要去通知幕府?”

    “当然要通知。不但要通知幕府,还要通知幕府派兵。现在持吾虎符去郡外营中,叫郡兵立刻入城,搜查内外,并叫山本等人来府中见我。……原田君,这个任务交给你了。”

    成田隆孝、原田军兵卫领命出门。

    骅又对蓝染右介说道:“蓝染君,今天在街上行刺的这些人必是逃入北山的贼寇死士,这是要起兵夺城的先兆,我给你两个时辰,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必须要拷问出他们是谁人的部下?共有多少人?藏身在何处?

    “哈依!”蓝染右介应命,亦出门去。

    等蓝染右介出去,骅令内藤隼三、三繁佐修、泊村佐阵守在门外,没有他的命令,不许任何人进来,叫岛崎胜勇、山本重国、浦源西助三人于室内秘密商议。

    四人所商议之内容自是:可以从此次遇刺中收获到什么。

    正如骅所说,行刺他的那些刺客必是贼寇派来的,由此,首先可以收获到的就是:一场胜利。

    贼寇派人来行刺他,刺死他后很可能会来攻城,如果他们来攻城,那么就可半道击之。当然,也有可能他们不会来攻城,那也没关系,他们不来攻,骅可攻过去。骅是郡代乃贼寇大敌,他被刺身亡,贼寇听到这个消息后就算再冷静的人也会很高兴的,一高兴就会松懈,一松懈就有机可趁。总而言之,不管贼寇来不来攻城,这都是一个击敌取胜的机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向郡中豪族下手,借机把城防收归己手,同时有了控制郡兵的机会,又同时可以插手郡中的治安了。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骅白身上任,虽是郡代,但要是没有好的理由,却也不好无缘无故地乱插手、乱揽权。多摩现存之郡兵良莠不齐,其中多有豪强、武家的子弟或奴客为军官,没有充足的理由,他也不好下手整编统合。现在这种种的问题、麻烦,现如今都迎刃而解了。有了遇刺的借口,不管控制城防也好,整合郡兵也罢,又或者插手治安,他都名正言顺。

    接着让山本重国写檄文,传檄诸代所。总之,郡代死了的声势闹得越大越好。声势越大,消息传得越快,也越有利于我部击贼的兵卒悄悄离营。

    檄文刚送出去,蓝染右介回来了。

    骅问道:“如何?”

    蓝染右介答道:“幸不辱命。那酒娘的嘴倒是紧,不过剩余那两个刺客的嘴就没那么紧了。”

    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死士或许不怕死,可却不一定能熬过刑。蓝染右介分别拷问那两个轻伤的刺客,得到了相同的口供。他说道:“彼辈是冈部藩余孽——家老岛田家,其部现有溃卒千五百余人,骑数十,藏身在郡西北九十里处的山谷里。”

    骅大喜,立即叫岛崎胜勇铺开地图。诸人细细查看地图,定下了郡郊高地山为设伏之处。

    内藤隼三说道:“此山临路,是岛田贼的必经地,有三利,一则,南边丘陵密布,宜於设伏;二则,离我郡城近,距岛田贼藏身处远,利于我部以逸待劳;三则,山北有河水,能够断贼退路。”

    岛崎胜勇问道:“要是岛田贼不出谷,没能把他诱出来,又该怎么办?”

    骅笑道:“他若不出,则我军进。我今夜遣兵出营,先至此山埋伏,等到明天,要是岛田不出谷,就急行驱驰,袭击其谷!”

    旋即骅对山本重国道:“为防走漏消息,我不能亲自带兵设伏。山本君,此战就由你指挥。此战不能用郡兵,只能用我招募之浪士。只是只有三百,任务艰难。”

    “贼只有千五百余人,是乌合之众。我部浪士三百乃是真武士の精锐!以三百人击之,足够了。”

    “此战乃我等在多摩之初战,只许胜,不许败。”

    又临时招募了二百壮丁做足轻协从。

    ………………

    骅的叮嘱交代在山本重国脑中浮现而过,他对蓝染右介说道:“贼已出谷,我部开始设伏吧。”

    来前骅已经做了具体的部署。便按照骅的部署,山本重国把部下分为四部。

    一部五十人,由蓝染右介统带,去北边的主峰附近埋伏。两部各一百人,分由浦源西助、泊村佐阵统带,浦源埋伏在官道西边的丘岗里,泊村埋伏在官道东边的林中。剩余五十武士和二百临时足轻,由山本重国亲自统带,埋伏在浦源部的南边。

    整个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岛田贼带部渡河到后,蓝染右介放他们过去,待其至浦源、泊村的设伏点,浦源、泊村击之。岛田贼若向前突围,则山本重国拦之,他们若向后逃跑,则蓝染右介凭河阻之。

    依照此部署计划,诸人领命,各带本部分去预定的设伏地点,等待岛田贼自投罗网。

    岛田新佐部的行军速度不快,直到次日下午才抵达郡郊高地山北的河边。河面不算太宽,然亦数丈,渡之不易。好在岸边有船,岛田部搜寻到了十二三艘,用了小半个时辰,千余步骑悉数过河。

    河离郡郊高地约有五里地,蓝染右介距河最近,相距约五六里,浦源、泊村较远,相距约十来里。因为离河远,看不到岛田部渡河的情况,在接到蓝染遣人急报,说岛田贼已在渡河的消息后,浦源索性悄悄登上高处,极目眺望,远望之,只见长河如带,船行河上如蚁,瞧不真切。

    等了多时,好容易岛田部离开河岸,整好队伍,继续沿官道向东南行进。

    越走越近,随着距离的缩小,从只能看到些黑点,慢慢地可以大概看清其队伍。浦源西助手搭凉棚,眯着眼望了会儿,说道:“咦?似乎不太对头。”

    跟着他登到高处的有几个偏裨之将,一人问道:“怎么不对头?”

    “斥候说贼只千五百余人,你们看,他们行军的队伍拉得那么长,尘土飞扬,怎么看也不像是只有千五百余人啊。”

    诸将细看之,点头称是。这些浪士都是在藩国做过官的,小场面见过,大场面也见过,皆知一千多人行军的时候该是什么样子。一人说道:“瞧这行伍、尘土,确不像是千五百余人,这怕得有四五千人。”

    “贼人刺客不是说岛田部只有千五百余人么?哪里来的四五千人?”

    一人猜测说道:“斥候说:郡北诸山的山谷里藏有多股山贼,也许是岛田贼联合了他们中的一些?”

    浦源西助蹙眉说道:“要真是如此,可就难办了。”

    “这话怎么说?”

    “设伏的我军只有五百人,贼若千五百余人,尚且击之;贼若四五千?”

    他这话一说,那几个偏裨之将恍然醒悟,一人说道:“贼若四五千,远超过我,是我部的四五倍,确实有点难办。”问浦源西助,“要不遣人去告之山本君,问问该怎么办?”

    浦源西助犹豫了下,正要说话,猛闻得一人反驳说道:“‘三军之灾起於狐疑’,临阵击敌应当专一精勇!设伏击贼的部署昨晚就定下了,如今贼已近在眼前,如何能再去询问山本君?贼现距我只有三四里,山本君距我三里,来回六里,等得到山本君之命,贼已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