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来不及遗忘 » 第四十一章 生日惊喜

第四十一章 生日惊喜

    既然已经打定主意,安歌就决定不再去想这件事。她想送给苏影南的,是另外一份“特大”惊喜。

    和苏影南不同,安歌从小就无欲无求,凡事但求问心无愧,一切顺其自然,从不在意个人得失,也不刻意追求回报,学业、事业反而一路顺利。

    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业务能力,在苏影南集训期间,安歌已经被调离营业厅大厅,当上了湖城市本部的专职业务检查组组长,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室。

    最重要的是,半年前考上的中级会计职称对安歌帮助也很大。

    那年头,几百号人的地市大行,能考上这个等级职称的人,只有少数几个,含金量还是蛮高的,单位非常看中,因此给她换了一套两居室的宿舍。

    安歌不喜欢张扬,没有惊动任何人,她自己每天晚上搬一些东西过去,悄悄地把自己和苏影南的小巢布置得既温馨又有情调。虽然只有几样简单的家具,每天都被安歌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

    冰箱、沙发、小几上,都罩着雪白的纱巾,那是安歌跟着妈妈学,然后自己一针针亲手钩出来的。

    虽然如今市场开放了,市面上卖的类似的钩织品摆的满大街都是,但是有谁的手艺能比得上亲爱的妈妈呢!

    更何况,市面上风行的,很多并不是手织品,而是机器压出来的,看着不像是棉制品,谁也没搞懂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不过价格便宜,式样又多,还是挺得家庭主妇们的欢心。

    湖城矿务局那些下了岗的女工因此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谋生之道:几个人组团,从沿海城市买进一批二手机器,替代了传统的钩织品和手织毛衣。流水线上确实出品快,减轻了人力负担,但织出来的成品品质就参差不齐了。

    近几年来,信息传递越来越快,外面流行的各种小商品如潮水般涌进湖城,腰间别着一块砖头般“大哥大”的人越来越多。当然了,这些人大多是有眼光又精明的生意人。

    夏乔对市面上的那些东西自然是看不上眼的,她自己一直喜欢用大棒针、马海毛线织毛衣,既宽松又保暖。而那些机器织出来的毛衣,又硬挺针脚又粗糙,天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反正她们全家也不买,还是她自己得了空就盘腿坐在床上织。

    不仅如此,大批的女装男装店也仿佛一夜之间布满了大街小巷,新区逐渐形成了一条“步行街”,是整个城区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昔日的那些手工缝制衣服的小作坊已经逐渐被淘汰了。

    对那些特别喜欢追随时代潮流的年轻的人们来说,手工再好又怎么样,式样能比得上从发达地区拿回来的货时髦和新潮吗?

    安歌有空也和同事们一起去那里逛逛。妈妈年纪大了,眼神不好,安歌不愿意再让她为自己操劳,再说几十家服装店,凭安歌的眼光,还是能挑到几样自己满意的衣服的。

    安歌的衣服并不多,只要式样简洁大方、自己感觉穿着舒服就行。按颜宁的话来说,以她的身材,披块破麻袋片在身上,回头率都甩别人好几条街。

    菜市场就在“步行街”旁边,卖鸡鸭鱼肉的,卖青菜水果的,样样都有。安歌虽说并不娇气,但她闻到生鲜鸡鸭那股味道就忍不住想吐,比晕车还难受。每次去买菜都是看准了拎着付了钱就赶紧往外跑。

    以前经常有农村来的小媳妇、老太太在路边摆个小摊卖蔬菜瓜果,又便宜又新鲜,安歌下班顺手就把菜买下了。后来城市规划要求越来越高,路边不让人们再乱摆摊了,湖城市政F出资建了一个专门的菜市场,安歌才不得不绕道跑到那里去买菜。

    当然,这点小事她也没有告诉苏影南,毕竟自己迟早还是要适应这种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的,就像坐车一样,多去几次,慢慢就习惯了。

    安歌如此精心地布置自己的小窝,就是打算在一个特别的日子里,出其不意地给心爱的人一个特别的惊喜。

    看到安歌长时间不说话,苏影南还以为她已经睡着了,他转过来给她掖被角时,才发现她还大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的一角在想着什么。

    “歌儿,你还没睡啊,我只顾说,都没留意时间已经这么晚了。”苏影南的兴奋劲还没有过去,搂着安歌说:“睡吧,明天你还要上班呢!”

    安歌却毫无睡意,她扭过身来反抱着苏影南,凑在他耳边,神秘兮兮地考问男友:“想一想,这周六是什么日子?”

    “周六,那就是后天了,是什么日子呢?”苏影南摸着后脑勺,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来。

    “想想看,你妈妈是哪天生的你?”安歌看他一副毫无头绪的样子,只好把答案间接告诉了他。

    “哦,你说生日啊,我都不记得多久没有过过生日了,你倒记得这么清楚!”苏影南继续挠着后脑勺,恍然大悟地说。

    “所有重要的人,他们的生日我都记在心里,更何况是你!”昏暗的床头灯下,安歌又圆又大的眸子水汪汪的,焕发出温柔明亮的光芒。

    苏影南忍不住俯下身去,轻轻吻住了那双迷人的眼睛:“过不过都无所谓,但是如果你喜欢的话,那我们就一起过吧!”

    “过生日哪有一起过的,人家是想送你一份礼物!”安歌娇嗔地说。

    “你不是说我是你最珍贵的礼物吗?那你也是我最珍贵的礼物啊,还有什么别的礼物?”苏影南越发怜爱地抚摸着安歌散落在枕边的乌黑的秀发。

    “现在保密,过两天你就知道了!”安歌用被子捂住嘴笑道。

    “好,那我就再等两天,现在你该睡.觉啦!”苏影南边说边把床头的小台灯熄了。

    第二天是周五,下午下班时,安歌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嘱咐她周末带影南回家给他过生日,两个月时间没见到准女婿了,老两口还怪想念他的。

    另外,安旭很久没有给姐夫打电话聊天了,也约好了那天打电话回来。

    安歌给妈妈说中午单位还有点事,晚上才能和苏影南一起回家吃饭。她还没敢把她偶尔在苏影南那里留宿的事情让父母知道。

    以安歌的性格,如果不是对苏影南情根深种、非他不嫁,也不会如此轻易地就把自己交付给他。虽然这样的事在小情侣间已经很常见,不高调也不刻意避讳,但安家很传统,家庭教育也很严格,安歌有点难为情,也不愿意老人家为自己担心。

    周六一大早,安歌没等闹钟响,就起床梳洗起来,现在她的宿舍里除了一张床和一把桌子,其他家具都搬到了新居。

    湖城虽然已经入春,但天气依然寒冷,一阵狂风扫过来,把残留在树梢、屋顶的冰雪吹得漫天飞舞。

    许是心情好的缘故,安歌穿着那件大红羽绒服,一路哼着歌,在路边的小店里打了两份豆浆油条,然后迈着轻快的脚步,往苏影南的宿舍走去。

    苏影南刚晨跑回来不久,正在打水洗脸擦身体,见安歌进来,连忙放下手里的毛巾,接过她手里的早餐放在桌面上,又一把把她的手抱在怀里暖着:“冷吗?瞧你的手和脸,都冻得红彤彤的,鞋子进水了了吗?快到炉子边上烤烤。大清早就送礼物来啦?到底是什么东西,害得我想了两个晚上。快给我瞧瞧吧!”

    苏影南边说边捅开了煤炉的盖子,把火捅旺了,然后拿出一双棉拖鞋给安歌换上,把她湿了的鞋子放在炉边烤着。

    苏影南也不喜欢用电暖器,于是一搬进来就自己动手修了个煤炉,反正现在煤球也不用自己做了,市面上就可以买到。

    “先别急,咱们得先吃了早餐再说别的,要不得凉了。”安歌依然不紧不慢地说,其实她心里的兴奋劲也早就按捺不住了。

    “我的好歌儿,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吧!”安歌越神秘,苏影南的好奇心越强。

    “赶紧吃,吃完就带你去看。”安歌说着已经开始吃饭。苏影南也只好端起了豆浆,吃起早餐来。

    “我吃完了,歌儿,你说的礼物呢?”苏影南嘴里还含着食物,就迫不及待地拿过毛巾,等两个人都擦过手,马上急不可耐地问。

    “跟我去宿舍。”安歌简短地回答道,拉着苏影南的手就往外走。

    到了宿舍附近,安歌让苏影南闭上眼睛,接着往他手里塞了一样东西,调皮地喊道:“不许偷看哦,等我数到3!1、2、3……”,安歌话音未落,苏影南已经把眼睛睁开了,定睛一看,安歌放在自己手心的,原来是一把钥匙。

    还没等苏影南开口问话,安歌已经飞快地牵着他的手,跑到一栋宿舍楼前,又一口气拉着他上了二楼,直接走到一间房门口,这才停下脚步:“来,影南,打开看看!”

    苏影南打开门一看,马上疑惑地问:“这是谁的家?”

    “咱俩的家啊,是行里刚刚分给我的。”安歌带着他走进去,满心满眼都是藏不住的欢喜:“你看,这是一个向阳的大单间隔出来的两个房间,还隔出了厕所和厨房,加起来起码有五十多个平方米呢!将来,我俩住一间,你父母住一间,你姐呢,以后就可以回到姐夫那边,他们夫妻也可以团圆了。”

    “歌儿,你真是这么想的?”苏影南低下了头,柔声问道。

    “那当然,怎么?你不高兴?”安歌看到苏影南的眼角好像有点湿润,连忙温柔地凑上前去,捧住了他的脸庞。

    “怎么会呢?我只是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歌儿,将来,你一定是个好媳妇!”苏影南背过身去,擦了一下眼角。“我宿舍那边也有一大间呢,将来父母可以住我那里,我再安心干几年,说不定还能分到更大的。”他说着,脸上又渐渐放出光彩来。

    安歌的心却在刹那间有点难受,现在,苏影南还不知道,他的未来会是一条怎么样的路,是不是符合他的预期,万一相差太远,他还会像今天这么高兴吗?

    不过,这只是安歌一愣神之间想的事,现在,她不想扫了俩人的兴致,于是马上恢复了常态,提议中午自己买菜做饭,晚上再回父母家吃。

    安家父母大清早就上菜市场买了好多菜,准备晚上好好给准女婿过个生日。安旭的电话也如约而至,他和未来的姐夫一直聊得很来,苏影南虽然是大学生,但安旭当年的学习也并不差,只不过因为太调皮,才去参了军。在部队,经过艰苦的磨练,他才逐渐变得懂事起来。

    除了训练,安旭并没有放弃过学习,前不久已经拿到了专科自考文凭,现在本科文凭也快到手了,他和未来姐夫的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多了。

    全家人都没想到安旭在部队的这几年进步这么快,苏影南也为未来的小舅子高兴。

    安旭说,本科文凭拿到后,他也差不多要复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