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 第五百九十二章:抄答案

第五百九十二章:抄答案

    因为在倭国避世时在寺庙中跟随僧人读书,而这僧人以前到过大明,非但做过遣明使,还在大明的寺庙中进修过佛法。

    幸昌在寺庙中为僧,因此学得流利的汉话。

    也因为这个,即便在新建立的武士团内没有什么功绩,依旧捞到了三等甲喇,游击将军一职。

    许是武士团体对于贵族什么的终究还是有着天然的服从性,真田幸昌做游击一事还挺得人心。

    他也是在黑旗本土就任军职的第一个倭国贵族大名后裔了。

    贵族自然要有点不一样。

    务实一点的黑旗武士就穿的布面甲,便宜皮实省事儿还保暖,顶对加点倭风的配饰,佩戴倭刀。

    真田幸昌则是弄了个黑红混搭风,赤黑夹杂色的甲片铁臂,一对大鹿角和明制盔的避雷针凑一块儿了,再套个羽织。

    也是头一回穿出来,就成为了全场最亮眼的人。

    朱由检看着这明属日本列岛风也感觉不错,甚至出声赞誉。

    完全自费的盔甲爱咋整咋整,只要颜色不偏离黑色主调以免在战场上不好辨别敌友就好。

    稍微侃侃而谈了两句,正吃饭呢。

    粘杆处呈报了消息。

    朝鲜国的使臣凑一块儿跪在了盖州港城门口,要绝食以求得觐见黑旗王的机会。

    要是不见就活活饿死在城门口。

    略有些扫兴。

    朱由检停下筷子,大帐内外诸多桌案后面的将校们见状也纷纷停了动作。

    尽管多是倭人,但也和其他君臣宴会也差不多,君主发话就开吃,只是倭人吃饭得自我洗脑,吃啥都得叫唤两声好吃,就得弄点动静出来。

    虽然在黑旗说好吃肯定是真心,但君主发话,他们也就不好吱声外带猛刨饭了,一个个瞪着朱由检看情况。

    “别别别,且自先吃着,无需理会!”

    吃个饭的时间还是有的。

    但人都要光天化日的绝食了,还是辽东最大的对外港口的城门口,来往行人客商看在眼里,不理肯定是不行的。

    朱由检也知道他们想干啥。

    辽东战备传到倭国去或许很艰难,但朝鲜那是转眼就知道了。

    众多朝鲜人在辽东上上下下,免不了暗通故国。

    乃至大明锦衣卫都在这些朝鲜人的协助下,得以刺探到一些辽东的情报,或潜藏辽东,近来也让粘杆处有些苦恼。

    所以朝鲜就觉得现在黑旗在辽东磨刀霍霍,是冲着它去的。

    尽管他们自己可能搞到了黑旗水师的主要目标是倭国。

    可朝鲜王李淏以及朝鲜朝廷很有自知之明。

    目标是倭国,不代表他们不会被顺道碾过去。

    所以必须得和黑旗王对话,不管是试探下口风还是得到个准信,都能让朝鲜王李淏安心许多,不至于现在整宿整宿失眠,头发一抓掉一把。

    “本王无意攻打朝鲜,只是或要从朝鲜借道。”

    可绝食这种闹事行为,自是不能给好脸色的,朝鲜使臣被绑着直接拖到了这校场之中,朱由检发话,边上一众将领武士顿时就做凶神恶煞状,给主家助威。

    这就让朝鲜使臣更加绝望了。

    建奴和倭人。

    俩凑一块儿了!?

    还说要借道?

    “黑旗王赫赫威名!安能行假道伐虢之事!?”

    声儿叫的很大,但却没什么底气。

    朱由检却是嗤笑:“或许!这两字不听得识得?”

    没打算和朝鲜使臣多掰扯,只是让他们选一小吏回去报信,就说让朝鲜王李淏安心。

    但这些在人前跪地丢人现眼的使臣暂时就先不要出门了,在自己的小院儿里先关着。

    众使臣见状却是大惊失色。

    更慌了。

    圈禁使臣,只许派一小吏?

    尽管哭天喊地,他们依旧被拖走了。

    而朱由检也不得不再次审视下朝鲜现有的格局。

    其实相较于几年前,朝鲜可谓是大变样。

    主要就是大明给了点扶持,同时遭到黑旗的掠夺以及人口贸易,使得朝鲜流失了大量人口。

    但也因此富裕了些。

    军队方面的装备看上去有模有样,但基本默认放弃了北部的一片领土,防线收缩,只在鸭绿水南岸兴修了诸多堡垒。

    怎么说呢。

    在黑旗即将征伐日本的战斗中,朝鲜的地位就很尴尬。

    不管吧,它有搞事的能力。

    管吧,海上才是动员的主力,陆地上真要碾过去,也会加重辽东的后勤负担。

    思虑片刻,朱由检一拍手。

    朝鲜使臣已经给出答案了。

    假道伐虢。

    解决方法有了。

    那辽东这一块儿基本也就没麻烦了。

    只等大小船只就位,挑个好日子或许也整个祭天,随便找个征伐倭国的理由过后,大军就可以开拔了。

    出师有名嘛。

    但黑旗大清终究不只是辽东一块。

    牵一发而动全身。

    偌大的疆土整体格局也必须权衡一番。

    也因为地方大,所以看似平静的这刚过完年的初春,大地上闹了许多事情。

    黑旗大清与大明在山东的领土战争从未停息过,黄得功作为四镇剩下的最后一镇,许是隆武也看出来了他的忠诚老实,大过年的对他北伐失利和在北方的诸多作战不利斥责了一番。

    虽未贬官,骂完了还赏了些东西,但给黄得功刺激到了。

    大过年的就开始鼓动麾下兵卒向北侵攻。

    绕着一些个村镇与黑旗纠缠拉扯。

    黄蜚却是被调回了后方扬州。

    二黄在前线相交多以兄弟相称,大明朝廷忌二人关系,于是分化了黄蜚所部。

    其结果就是数目众多的‘大军’留在了前线,黄蜚身边数千精锐南下了。

    还有隆武新军。

    郭维经战败被俘之后,军中副将姚奇胤勉强扛起了大旗,最终大明朝廷时任两广总督的丁魁楚北上接掌新军大权,也给加了兵部尚书的头衔。

    朱由检看了直摇头。

    永历帝的首辅大臣。

    做两广总督做到了家资黄金二十万两,白金二百四十余万两。

    挺喜欢白金。

    整整三百艘大小不一的船只,辎重繁多,除金银之外,更有珍珠金宝番货十倍以上。

    就这。

    还是兵败之后逃难的时候带着的。

    没能带走的不知道有多少。

    说来好笑,朱由检当时对于隆武新军主将选择这事儿还有些上心,与王承恩通信时甚至推荐了一人。

    但王承恩发话,那人直接就成了阉党想洗都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