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 第七百七十四章:总得适应变化

第七百七十四章:总得适应变化

    此外能说得上是大事的。

    卫拉特蒙古中的准噶尔与叶尔羌的战争算一个。

    蒙古以北的布里亚特地区,沙皇俄国西伯利亚总督号召麾下各地总督向该地区增兵,与黑旗大清边军的摩擦愈演愈烈,同时又派了使者过来,继续就边境之事要求谈判。

    大明朝廷中史可法一直推动的出使议和之事也终于在隆武帝的强力支持下敲定了,由史可法亲自出马作为使臣,要先前往京师,再前往清国皇帝兀儿特所暂居的四岛,促成两国和谈停战。

    只不过由于大明刚以雷霆之势扫平了云贵的土司叛乱,使得改土归流井然有序的进行了下去。

    乍一看大明国力恢复很多完全可以与清虏一战,使得士绅文人,东林众正对议和比较抵触。

    这个议和条约的时间,也就只有三年而已。

    两国都自称华夏正统,大明这边也自觉有实力与清国抗衡,且清国这边对议和也相当的抵触,能不能成还不好说。

    但史可法觉得希望很大。

    也对自己出使北上的旅程怀有相当大的忐忑与期待。

    此外还有的,就是中南半岛与文莱的大混战了。

    南洋公司入场之后,两个地区本就混乱的格局就更混乱了。

    当然,南洋公司在南海以及更南边的诸多海岛国家游荡,不断给各国施压让他们给公司割出一块土地充当租界或许也算一件大事。

    九千岁王承恩。

    这个名号算是坐实了。

    且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也收了不少,虽然数目还没有上去,但假以时日再收上一段时间,总能凑够。

    更别说权势这一块儿,魏忠贤不一定能赶得上王承恩。

    之前隆武帝对王承恩收干孙子这事儿还震怒了一下。

    但这几月间公司在吕宋的收益,外加在各地拱火之后做起来的军火与奴隶贸易生意以及在各国的租界海贸获利摆到隆武帝面前后,就算换个皇帝,换成一心想要除掉阉党的当初的崇祯帝,都得慎重考虑下对这位大宦官的态度。

    对权利再是敏感,对财神爷的态度得端正。

    “不能再送了,再大的财神爷给对家送钱送珍宝可不行。”

    唯一不好的点就是王承恩锲而不舍的给他伟大的陛下的诞辰提前送了大批贺礼过来,让朱由检有些担心。

    明清两国海贸鼎盛,海上船只往来也就不那么隐秘了。

    这要是被发现了,王承恩在大明的罪过可不小。

    “算了,朕给个旨意,不然劝不住。”

    笔墨在手,一边写圣旨,朱由检一边朝着跪在殿内的纳兰明珠道:“你是驸马都尉,这件事改不了,你也能算是朕看着长大的,朕就直说了,朕肯定不会因此降罪于你,对外也不会降罪于坤兴,最多也只是私下让她禁足。

    朕昔日让坤兴自己选择驸马但却也对你多加推崇,全因你确有才干,你父也是一等一的忠谨之臣,叶赫那拉氏也需要你这么个驸马.”

    说罢朱由检叹息一声:“此事确实是坤兴做错了。”

    一味骄纵放任爱护,再懂规矩的人都得平添上些有恃无恐,肆无忌惮。

    自从朱媺娖被接到朱由检身边后,权势财富伸手就来,严格来说是一人之下都没问题,当初在老黑旗内多有兀儿特欲立长女为嗣的说法。

    她一身女德操守本分能被消磨到如今才出现问题,已经殊为难得了。

    终究不过寻常中人。

    朱由检这几年将儿女们带在身边,让他们辅政也手把手教导,早就知道几个孩子全貌。

    婚内出轨对皇室来说自然是丑闻。

    第一时间绝对是掩盖住最好。

    纳兰明珠也是胆大,仗着自少时就跟在朱由检身边略知皇帝本性也知皇帝对女儿的态度,面对这个问题选择直接闷声上报。

    如今红着眼跪地叩头道:“奴才什么都不知道,唯请主子恩准奴才传家之时可以自择继任家主。”朱由检对他也没有下狠手的想法,只是喟叹一声道:“准了。”

    或许两人婚姻时有些好感,但终究是朱媺娖顺着朱由检的意思做的政治联姻。

    朱由检的意思很简单。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除非闹大,否则你们俩的关系自己处理。

    “终是权势惹的啊!”

    子女一个个长成了,在权势里沉浸到位了,对他们一个个人性的改变也渐渐凸显出来了。

    女儿还好。

    俩儿子才是不让人省心。

    朱由检早就得知了史可法推崇议和的消息,也是想要达成正式议和的。

    华夏大地只能有一个天朝上国,这是必然的。

    明清两国之间的战争只能是你死我活。

    但战争如何打,是要有大学问的。

    这一场统一战争需要一个最能团结这片土地上所有人民与族类的法理,主张,信仰。

    有的仗不是打的越短越好,而是越长越好。

    宣称也是越大越好。

    比如从54年的最后一次祭天开始,大清朝廷通过报纸以及各方渠道开始宣传‘诸族共和大同’这一理念。

    此事一出并未掀起太大风浪。

    毕竟‘大同’这一理念在华夏境内由来已久,只不过宣传力度上不去。

    但如果落到实处,大清国内开始将诸多少数民族族群拉上台面,对他们的族群进行宣传,摆出一副他们将正式融入华夏大家庭模样。

    也将族类之间的所谓上下阶级,族类歧视尽量在官面上消弭。

    此时,诸多游离于明清治下的人民,以及一些边疆地区的土司,地方少数民族,对两国也就拥有了统战价值。

    竞争之下,他们就成为了必然团结的对象。

    两国的斗争也将使得他们彻底融入华夏这一文化圈之中。

    且在朱由检设想中,这些个法子绝不仅限于内陆。

    海外也可以搞一搞。

    成效如何先不说。

    总之这些理念得让世人知晓,等到了合适的时候,说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

    比如东边美洲的印第安人。

    回程的船只在夏威夷登陆。

    赵柏与回程的先遣队对接之后,立刻就开始准备船队。

    同时准备的还有大量的书籍。

    殷人东渡论虽然经不起推敲,但能够忽悠住印第安人就行了,剩下来的就交给时间,交给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