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青葱岁月 » 第一章 江海坝子

第一章 江海坝子

    云贵高原的坝子比比皆是。其中的江海坝子,四面环山,夹两湖而居,素有“高原水乡”的美誉。两池湖水隔一山相望,隔一河相依。人们尊“湖”为“海”,以“海”称“湖”,将南面湖取名“上海湖”、北面湖取名“下海湖”,是江海高原人对母亲湖的崇拜。两池湖水一河相联,浪花翻涌。世代居住坝子的人们管江海坝子叫“浪拱坝”,说的是湖水后浪推前浪翻滚的浩荡景象。湖水潮起潮落,庄户人家沿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代视田地为命根子。为扩大农田,他们从未停下与湖争地,一点点伸手向湖索要田地。天遂人愿。雨水没有了先前的力气,渐渐歇气,一点点后退。湖水退却,拱手让出一片片水田身子。水退人进,人们撵着水走,垦荒水田,将身后的房子一点一点向前腾挪,坐落出一个又一个村庄。

    沿湖村庄绕水田而居。水田透着白,没有多大肥力,人们叫它“白水田”。“白水田”亩产低,人们一句“守着几百工的白水田过不到冬”,道尽缺肥的辛酸。好在生产队拉来了化肥。化肥撒进白水田,增加不少产量,填饱了些许肚皮。吃饱肚皮的人们寻思着生娃。吃上饱饭的人越多,生娃的人也就越多。生娃不再是生产队长和仓库保管员的专利。咕咕坠地小孩愁生不愁长,壮大了孩子队伍,也给安静的村庄带来了人气。

    人口迅速翻倍。腆着肚子的人们不再死死盯着庄稼地,议论起身边的人来,不遗余力。其中的城关在坝子中心,是县城驻地,人口最为集中。

    城关的一个老戏台子前,不少人凑着热闹,津津乐道地说着名人三瞎、八贵,以及小白。

    小白是坝子的名人之一。没有更多人知道小白姓甚名谁,就因为她长得白嫩,在庄稼汉眼中,与众不同,故而叫她“小白”。小白到了婚嫁年龄,来了一位上门提亲的后生。后生叫王来新。是小王庄村的一位罗锅。罗锅是娘胎里的锅痼疾。王来新除了痼疾,家里还一穷二白。他愁找不了媳妇,缠着自己堂家的三婶,为他牵线搭桥。

    三婶想到娘家村子附近的小白,想促成这门亲事,领上王来新去了小白家。二人对过眼神,半斤对八两,相中了人。

    王来新迎娶小白进了门。小白嫁到王家,生下一大胖小子;梅开二度,再添一女儿,村里人羡慕。村里的老人都说王来新有福气,娶了小白,那是“半斤的母鸡下了一对八两的蛋”。

    家里连添两丁,原本喜上加喜的事情,可却愁坏了小白婆婆。她一脸愁云:家里一贫如洗,一下子多出三张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眼瞅着年久失修的茅草屋,屁大一块地,挤了年近百岁的公公、婆婆;一家人的生计,全亏经生产队队长上报,要下五保户名额,这才吃上了救济粮;茅草屋一下多了三张嘴,要吃要喝的,这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为了生计,婆婆一边让王来新学皮匠活,干上缝缝补补的手艺;另一边支使小白去做些生产队里的粗笨活。

    偏偏小白笨手笨脚,虽说是生过儿女的人了,可在其他社员面前,像是没有长大的孩子,讨不到好气;回到了婆婆面前,不被羞辱就被打骂,脸色由白变成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