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青葱岁月 » 第十一章 冬日情愫

第十一章 冬日情愫

    中秋过后,寒露的节令给田野带来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天黄昏,飘洒的小雨将天空遮掩得格外阴暗,让人多了一种安定。王志山正要走进家门,看到了一辆熟悉的单车。单车是杨金富的。王志山记得清楚,是因为它是杨金富全家唯一的那辆。车子上了年头,是那种旧得不能再旧的类型。它经常由杨金富骑着,往返于田地和村子之间,为挖田的王志山和朱金书端茶送水。杨金富自我解嘲它“除了铃不会响以外什么都会响”,此时出现在王峻眼前,不用细细打量,一眼就能看出它的主人是谁。

    王志山以为杨金富来找自己,快步进了家。

    家里没有杨金富。他折出身,正要四下里找人,突然听到了不远处,传来杨金富的声音。声音是从王糯平临街的小楼发出来的。小楼原本是王糯平父母新建的猪圈,可没有养猪,专门留给王糯平住在里头,成了名符其实的闺房。闺房当街,位于村子的正中,小窗户让杨金富的声音毫不费力地钻了出来,是杨金富在与王糯平说着话。

    王峻悄悄退了回来。毫无疑问,两人背着送信的王志山约会,见上了面。

    两人讲的什么情话,王志山没有听下去。他坚信,成人之美是种美德。

    和杨金富相比,朱金书的追求,则没能如此幸运。

    打动朱金书的,是一位打篮球的外地女补习生。学校几场秋季篮球运动下来,那个阳光洒满嫩绿球衣的女孩,让他怦然心动。在杨金富的鼓动下,他按捺不住心里的涌动,叫来年幼的弟弟朱金田,为他给女生送了信。

    朱金田回来了。朱金书盘问了他每一个细节。从朱金田口中,朱金书回味着令他心动的每一个细节,确信信件稳稳送到了女孩手中。

    朱金书苦苦等待着回信。

    音讯如泥牛入海,没有一点消息。时间一天天过去,朱金书变得烦燥。别看朱金书牛高马大,天生一块运动员的料,可他人长得白白净净、腮边多了一颗美人痣,性格跟名字一样温润有加。收不到回信,他变得焦躁不安。他不像杨金富一样,待一射出丘比特的箭,立即登堂入室,坐到王糯平面前。

    朱金书陷入无穷无尽的单相思。

    他心仪的姑娘名叫赵怡芳。跟其他姑娘风风火火不一样,赵怡芳静如处子,安恬平静间透着一丝淡淡的忧郁。她身材匀称高挑,人也长得格外秀气。举手投足间的一颦一笑,占据了朱金书整个身心。渐渐地,朱金书眼中全是赵怡芳的影子。

    赵怡芳在朱金书内心,掀起了波澜。波澜渐成风暴,让十七岁季节的朱金书,内心满是期待。这种期待像是开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没有赵怡芳的回信,哪怕片言只字,朱金书变得茶饭不思,坐在教室里不时发呆。

    每个晚上回家,他钻进房间闷闷不乐。

    朱家父母不明儿子怎么啦?孩子不说心事,父母难以当回事。朱家在大王庄村是大姓,人丁兴旺,家庭殷实。即使经历过村集体“一大二公”的清洗,依然算得上大户人家。偏偏朱金书闷在心里,不肯向家里开口;朱金田年幼不喑世事,不知道哥哥在他送信之后,还有这么多的苦恼。一时间,朱金书的心里多了打不开的结,变得抑郁,学习成绩江河日下。

    相思害苦了朱金书。

    二人截然不同的遭遇,将王志山的心头,碰撞出了火花。

    他原本想当一个苦行僧,不问花前月下,只求心无旁骛。除了与书作伴,他偶尔能收到的,是前届同学寄来的书信。书信里,同学大多远在地区、省城和甚至省外中专,不时夹上一两张闪亮的明信片,全是城市的丰满艳丽。对比自己的灰暗,王志山脑子里只能回忆当年一字排开站在田地间、挥舞锄头的热火朝天。昔日的热闹渐行渐远,伙伴们已放下锄头去了外地。他孤零零一人,望着无边的田地喘息。差异让他难以消遣,多了怀旧,更让他满是惆怅。

    他的目光,看向了一位女生。此时回首,内心有了一丝躁动。或许是异性相吸,或许是共同的遭遇,总之,他对其中的杨莉波,多了一种情愫。

    杨莉波是邻村女孩。她身材修长,瓜子脸、瘦高个,一头干练的短发,简练明了,透着一种健康的明快与清秀。

    两人偶尔在上学路上相遇。人走到跟前,王志山怦然心动。杨莉波见到他,抿着嘴,浅浅地一笑而过。她少有的言语,无疑在王志山心头留下一份神秘。

    杨莉波一心扑在书上,似乎没有注意到有一双眼睛,在盯着她。两人没有一年前下地干活的交集,各自行走在两个人的平行世界里,更像是两条平行线,永无交点。

    只是杨莉波越发如此同,越发占据了王志山的身心,满满地装了她的全部。她与别的女孩与众不同。如果说第一个走入他视线的是金春芬,那么,金春芬如今只剩下好奇与好感。对于金春芬,他更多的是好奇金春芬会为什么会有骄人的成绩、为什么会有相同的走读习惯?杨莉波不同。她满满的青春气息,一点点爬上了他的心坎。杨金富和朱金书的事情,多少促使着他,让他更多地看向杨莉波的身影。

    猛然回首,王志山这才发现,杨莉波在他的心田,播下了一枚青春的种子,野蛮生长,占据了满满的心田。一次次的冲动之下,他想要与杨莉波同行,一同走在明媚的早晨,在水气氲氤的湖水边,吞吐大自然的馈赠,分享恍如人间仙境般的烂漫。

    又是一季泥土沉睡的秋去冬来。一个冬日明媚的正午,王志山忐忑着,将早准备好的一张近照相片,走在杨莉波必经的田间小路。为了这次出手,他演练过无数遍的动作,快速而颤抖,塞给她相片,心跳得像小鹿乱撞。

    该来的总是会来的。小道是杨莉波必经之路。终于,他如愿以偿地等来了款款而来的杨莉波。他快步走上前,叫了一声“杨莉波”,快速地将有温度的照片,塞给她;她很快明白要发生什么,捂着脸,一脸羞红地地跑开了。

    这天之后,王志山装作有意无意,不时走在小道上。他等着杨莉波的回应,带给他期盼已久的答案。

    又一个风和日丽而略带燥热的正午。正当王志山照例走在田间小路上,一个熟悉的身影不期而至,到了王志山跟前。不用抬头,王志山知道来人不是别人,是杨莉波。他一抬头,看到杨莉波像是女神一样,一手抱了本书,另一手拿了个封信,小声道:

    “给你。是我春游照的相片。山上拍的。”

    声音呢喃,却在王志山的心中,刮起狂风暴雨。他周身颤抖,继而整个人轻飘飘的,脑海一片空白。嘴巴多了黄连般的苦,心里却是满天绯红。天啊,是晕眩的感觉!这种紧张,不是只有上考场时才有的吗?怎么现在来了,还如此真切?他冲她狠命地点点头,快速接过了白色信封。

    杨莉波同样紧张。她满脸通红,再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走开了。

    白色信款带着芬芳,顿时让王志山呼吸急促。

    他迫不及待地撕开它,一个漂亮的女孩,赫然映入眼帘。止不住呼吸急促,他的心脏要跳出胸膛。照片上的杨莉波依山傍景,落落大方,静静地站在眼前。一张清晰明亮的脸庞,修长的身材,背景是一片山间的生意盎然。他不知呼唤了多少遍的杨莉波,而今微笑向他,盈盈间满是恬静。他分外感受到了照片油墨的清香,手心涔涔冒汗,全身心陶醉。世界只剩下寂静无声。

    王志山仰头向天,轻飘飘地上了云宵。再俯瞰蓝天白云,天是那样的蓝,云是如此的白。

    他久久地不愿回现实中来。

    走了一截路,四下无人。他再次翻看起了照片。照片再一次让他感受到了晕眩的粉红。平息着喘气,他翻过背面,背后面“杨莉波”三个字,字迹娟秀,如同人一样秀丽,别样悦目。

    许久,王志山在心里默默念叨:

    “杨莉波,谢谢你。愿今生一路有你。正如在这条路上寻梦的你我。只要有你相伴,我将不再孤单。”

    幸福来得突然。王志山一连多天沉浸在莫大的幸福中。尽管夹杂着些许的酸酸涩涩,多了忐忑与不安,搅得劳累的神经发麻。

    接下来的日子,他期待着与她相遇。好景不再。小路上再没有出现过杨莉波。她象是刻意躲他,再不与他相遇。他期盼着,能在相遇的地点,见她一面,哪怕不说一句话,也已足够。

    等待中,王志山的期望成了奢望。杨莉波再没有出现。班级里偶有她的身影。只是很快,她的座位一连多天空了出来,人消失不见。

    王志山的心抽紧了。

    多方打探,他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原来,杨莉波在给他照片之后,生了场病。担心成绩跟不上,她转学去了距家最近的另一所乡办学校。王志山的天空,瞬间坍塌,变得灰暗。造物弄人。仿佛冥冥中有一只看不见手,硬生生将两人分开,任由让王志山一人重新走回单行道。

    他心头只剩下了偶尔激荡内心的一丝粉红。一个人的时候,他不时在问:你会不会像我一样,望向彼此,见不到我,会如同我一样心焦?你是不是在外地,也跟我一样低头看书,偶尔抬头,将对方当成天上的云朵?没有答案。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地问:

    “杨莉波,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