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雾山奇幻 » 第五章 怪石

第五章 怪石

    这是一块巨石,同样是一块怪石。说是一块,更应该是一座。

    它几十多米高,十多米宽,顶部尖尖,四周圆润,极像城堡。我绕着怪石一周,耗了十来分钟,发现这石头最奇怪的地方就是,它石一整块,也就只有自然的神工鬼斧,才能做出这样的一整块造型,人为就太难了。

    我站在它面前,敬畏无比。它四周的圆润,是不会允许你攀爬的,即使有攀爬工具,能够向上攀爬,也会被它的尖尖顶部而放弃,因为上面没有休憩之地,爬上去还没息汉,你又得下来,全然感受不到攀爬怪石的乐趣。

    我很好奇,也很随意的把一只手掌放在怪石上,它那光溜的表面,并不光滑,而是凹凸不平。这种凹凸不平形成的是一些有规律的五厘米长度不等的坑洞,坑洞的下边缘会因为沉积作用,略显深色,形成天然的层状花纹。

    我随意的说了一句“芝麻开门”。纯粹凭感觉,因为它像城堡,让你自然而然的就觉得它会有门,而且你想进去。“芝麻开门”自然开不了这座怪石,我也暗自嘲笑了自己,竟然有如此天真的想法。

    不过手搭在这上面真的很舒服,这凹凸不平却又圆润的表面,可以起到按压手掌的作用,你若换一个地方,手掌承压的部位也就变了。十指连心,这种按压,能够使身心舒畅,于是我双手都搭上去了。

    芝麻不开门,双手却能够开门。我双手还是搭在石臂上,可是位置应该是变了,因为我眼前的城堡不见了,石头却也还是石头,而且除了石头也就没有其它的东西了。如此多的石头,散乱的石头,我都不知道从哪一块说起。

    就从脚下说起吧。这石头的材质很普通,就是普通的青石,我脚下是平坦的,但是并不宽敞,只有一个平方米左右。在这一平方米之外,是一些隆起的石块。当然有的四块很小,我试着去把它拾起,但是事与愿违,待我走近用力时,才知道它其实只是看起来像一块小石头,但其实与脚底下是一块整体。

    这是让我赏石?好吧,反正是游玩,游山玩水,就差赏石了。我顺着这些未隆起的空缺之地行走,这地板比我的鞋子都干净,我把鞋子脱了,两只鞋的鞋带系在一起,然后搭在肩上。光着脚丫,行走在这石面上,还真舒服。石板就是这样,白天热,夜晚凉。这样脚丫子有点点微热。这种从脚底板传上来的热,非常的温暖,你不想离开。泡温泉时,你也是因为喜欢它的微热,才愿意泡在里面的,若说其它的疗效,即无法验证,当时也无法显现。

    我不知道跳舞,但是我当时就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起来了。没有音乐,没有节拍,但是我手舞足蹈却是有节奏的,源于这微热与脚底板的作用。它的热量恰当好处,当你抬起脚的时候,脚底板会逐步冷却,但是如果脚不够高,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不够久,那么你也享受不到脚底板再次加热的快感。你就踩着这种快感,它就是一种舞步。你若不想舞步太难看,那就不要总是待在一个地方,再配合你的手上动作,自学成才的舞姿,就这么呈现了。若在大众场合,你若能够踩出这种舞步,没有人会认为你不会跳舞。

    当然也不会有人识得这舞步的名称。

    我越来越欢快了,有时候甚至还往隆起的地方踩。反正这些石头都是一整块的,也不会松动,踩踩也不会有事。不过踩隆起的石块,那就不一样,费力,稍微大一点的,就会感觉在飞檐走壁。没有几分钟,我就跳不动了,而且也没有了原先的节奏感。因为身体的热,阻碍了对热的感觉,所以脚底板被加热的快感也就消失了,自然就没了节奏感。

    我坐下休息了一下,这些石块到处都可以为凳子,你若想睡觉,躺着也行。待我冷静的坐下,才意识到,比我想像的糟糕多啦,因为这里除了石头,没有任何东西,我说的“除了”的范围包括了整个视野——当然天空自然还是天空——就是四周看不见有草绿的地方,就连天边也是石头。

    亏我还把它称作“怪石”,这就是一个石头世界。

    在一个石头世界,你会做什么?我反正想不出。我要做什么?我会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想我必须出去。

    从来没有过如此强烈的感觉,对,出去才是出路。原来石头世界,是一种绝望。

    那么一刻也不能耽搁,出路肯定有的,尽管天边还是石头,也许出路就在天边“边”。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雾冷街”的故事,那条街不就是不停的闯,就形成了一条街吗?我只有这么一点启发,这就是我的行动指南。我向一个方向走,太阳——没有方向的时候,就看着太阳。我选了背着太阳的方向,早晨背着太阳的方向,是西边。因为朝阳可以拉长我的影子,影子斜在地上就像牵引我的指挥员,我现在需要勇气与方向,所以我需要看着我的影子走。

    或者说我是踩着我的影子走的。影子总是不离不弃,不管你怎么待它,它不会向你述说,包括快乐与悲伤。这里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若是可以望梅止渴,那么也是石头梅。我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欣赏景物,因为我需要找到绿洲,否则我撑不了多久,不饿死也会渴死。好在我是从溪边过来,吸足了水分,而且吃了一天的树叶,肚里并不缺水。

    影子在我前面,紧贴地面,若是遇到高大的障碍物,那可就会站起来,但是不管怎样,它都不会有我高。形单影只,这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喜欢它站起来的时候,因为站起来时,它就好像在与我面对面的对话,若是障碍物的面不是很平,又或者障碍物是变化的,那么它也是变化的,甚至你会觉得它根本就不是影子,而是陪伴你的活物。

    在前面,一尊几十米的石山挡住了我的去路。我的影子也站立起来了,此时的它,沿着岩壁,时而在空隙中钻出去,时而又矗立在我的面前。伴随着岩壁的狰狞,我的影子也狰狞起来,它就像在与石山做斗争,在撕咬,不管多艰难,它也在不停的抗争。有时候它也会失败的倒下,但是只要石山再次的隆起,它也随之站起。就是这样一次一次的站起又倒下,我离石山越来越近了,我就站在石山跟前。而我的影子也站立在我跟前,与我四目相对,像是静待我发号施令。

    我没有发号施令,而是转向,绕开石山。我拿石山没有办法,尽管有影子与我奋战。但是绕开是正确的,因为在石山的背后,是石山的影子,它能够为我遮阴,它那长长的影子,至少可以帮我遮挡两公里的路途。这时的太阳并不炎热,甚至还比较舒服,不过它给我做了心理准备,它告诉我若是太热,就在山后歇歇。前面做的斗争是有收获的,它让你不在那么讨厌石山,甚至还感谢它的巍峨,它越巍峨,阴凉处就越多。

    在石山遮阴的时候,我的影子就消失了,但是我知道他并没有离我多远,只是我看不见罢了。或者说,它与石山融为一体,也随它为我遮阴。因为你若是注意,石山的影子边缘也在幻动——只有我的影子才会幻动——石山影子的幻动定然是因为我的影子的融合。你看那边缘,当然需要仔细才能看出,它时而起伏,时而又静止,有时还会左右摇摆,它不就像我甩肩或摇头的动作吗。

    不过当我离影子边缘越近,这种幻动就越少,我不知道是空气的折射,还是影子真的在幻动。当我出了这个影子,我的影子又欢快的出现了。

    它真的是欢快的,不知是因为刚刚的消失,还是因为我的缘故。反正它没有开始那么平稳了,即使在平路,它跳动的厉害一些了。两肩交替着一高一低,而且很夸张,但是手上动作却比较小,偶尔才伸出一个凸出件,让你苦笑不得,还以为它是夹着肩膀走路。

    这里不光有隆起的石块,也有凹陷的石坑。小的也就拳头那么大,大的方圆几公里的也有,尽管有石坑,但是也没有水,也不知道这石坑是怎么形成的,更别它是用处。我想:“既然这么大的石坑都没有水,那只能说,这里根本就不下雨。”

    有的石坑形状很怪异,我的脚丫子刚好可以放入,就像我曾经踩过一般,留下了一样大小的脚印。这一步一个脚印,可真有力道,我就踩着这些脚印走。这一路可多啦,每个方向都有,你得挑选些自己方向的走。当然我也不是为了好玩,而是纯粹无聊,单纯的赶路,有没有目的地,那还不跟着这些脚印走。前面已经说了,其实就是石坑,看着像脚印罢了,而且刚好合我的脚。

    这大概踩了百来个脚印,我就已经很熟练了。这些脚印还是有些规律的,你只要按照它的规律走,就是不看地上,也能准确的踩中脚印,我把它称为“盲踩”。

    就这样“盲踩”着前进,乐趣还真的增添了不少。偶尔脚没有踩好,我就会看一看脚底下,然后进行修正。每次出错前我都会数一数走了多少步,这样就会有比较,两次出错前进的步数,有没有增多,增多了就可以乐上一会,而少了,就又鼓足干劲,就是一种自我陶醉,与自我鼓励的方式。在这种一无所有的环境中,能够自我激励,那是比水更重要。而我就善于开发自我激励的种子。

    种子的发芽,成长,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而心中的种子,那就需要一定的心境。前进中,好的心境,什么都是你的伙伴,什么都是你的支撑。影子可以变活,地板可以亲切,山石可以对话,石坑可以指引。

    此刻我好想唱歌。我喜欢唱歌,但我不会唱歌。我喜欢唱歌,是因为歌曲就像一曲气场。在歌唱的时候,你吐露着污浊,愤怒;挥发着激情,友善,与热爱;吸纳着灵气,芳香与美好。所有的一切会因歌唱而跳动起来,所有的一切会因歌唱而牵动起来。而我却不会唱歌,因为高音处,我总会够不着它那尖端的锋芒;在低音处,我也胆怯的不敢张望;转音乐时,我的减速又追不上奇妙的频率。那么我只能喜欢唱歌,至于唱什么歌,那就跟着自己心肺中的气息,它能够冲出些什么东西来,我就唱什么呢。

    “我在唱什么……”我第一句就是《爱的主打歌》中的一句,你若这样唱,唱歌就简单了,而且唱歌就是为自己而唱了。

    该脚印也不是无限的,它终止于一个悬崖。在悬崖的下面,应该还是悬崖,因为看不到底。我坐在悬崖边上,不是因为我胆子大不怕掉落,而是相比害怕,坐在悬崖边上真的很舒服。你若是鸟儿,在这里展翅就用不着高飞了,只需要翱翔,就能自由穿梭了;你若是羚羊,你也只需助一助跑,你就能够飞跨悬崖,到悬崖的那一边,那一边是一块让你走的更远的陆地;而我是孤独的一个人,我只能坐在这悬崖边上,感受着悬崖的声音,它的深,是一种畏惧的声音,无时无刻的告诉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它的宽,是一种力量的声音,宣誓着你的肌肉足够强健,你就能跨过去;它对面的广袤无边,就是一种希望的声音,暗示着对面拥有一切可能。

    我不能像鸟儿一样,也不能像羚羊一般。

    我沿着悬崖边上继续前进。

    这个时候已经是正午了,我都影子已经蜷缩成围绕在我身旁的一个圈了。淡淡的影子,暗示着此刻并不太热。这里常年无水,也常年不热,气候是怡人,就是没有生命。

    我想这悬崖应该不是很长,因为一条羚羊可以越过的裂缝,能延伸的距离一定也是有限的。只要你不放弃,就能过悬崖。

    这悬崖,就像大裂谷,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把它扳裂成这样。扳裂的过程中,也太干净利落了,没有一丝藕断丝连,若是那样的话,还有有些天然桥梁的存在。我不是不喜欢峡谷、断崖或悬崖之类的景观,是因为这个悬崖它挡住了我的去路,在一个迷茫的地方,或者说没有方向的地方,若不往一个方向走,就怕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形。就像某人打井,打几米发现没有水就放弃,接着又打一口又放弃,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我就算踏过悬崖后,同样也是朝着原来的方向,继续行走。

    还真是如此,悬崖的尽头,在一座石山处。这座石山很大,因为是连绵的,所以我不能判断他到底有多大,因此不能绕开石山,而只有选择攀爬,翻越它。

    攀爬石山自然需要技巧,你若是能够找准坑洞,用来支撑脚,且能够找到凸出物,给手扶抓,那就很容易翻越。而我刚刚的“盲踩”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无形中锻炼了我这种能力。我简单查看,就知道从哪里开始了。先找着一地块凸石,开始了第一步,然后很自然的就找到了第二步的着力点。这种爬山的另一个成功因素,就是得提前规划路线。一路上哪里可以歇脚,若是没有歇脚的地方,那人是吃不消的。我早就看准了前边十步左右处的一块凸石,它与山面形成了一个夹缝,在那里刚好可以歇脚。而十步的行程不是很远。

    这个夹缝真的生的好,刚好可以让我通过。我两脚分别踩在了夹缝的两边。臀部就落地坐下了,就像骑马一般,也算是到了第一个落脚点。

    我得赶紧查看下一个落脚点,这样就可以作为第二个攀爬路线。赶巧在斜下方有一个落脚点,看着还挺安全的,也比较容易到达。

    爬山并不一定总是往上的,有时也可能是向下。

    往下要的就不是力量,要得就是稳当,不能踩空。这也是十多米的距离,但是沿路可以做脚蹬的地方不可能全部记着,前面几个还是能够记住大概位置,后面的就只能靠脚慢慢的去摸索了。

    我脚已经沿着记住的几个蹬子,往下移动了。可能这样下坡确实不太习惯的缘故,在用脚摸索蹬子时,还真出了点问题。因为攀爬的时候,只要手上能够够着攀爬的物体,就算脚的附着物不太明显,或者根本就没有,只要手臂力量足够,或者整个身体能够借助破面的斜度,也能向前推进。而向下就不同了,脚若是没有够着坚实的可以托举整个身体重量的物体,根本就下不去。在你想下去的时候,不坚实的托物,一下子就让你滑落了,然后又把整个重量传递给了双手,而且这个过程中,它是有突然性的,会让坡面摩擦你的腹部,让你肌肉很难绷紧,比较危险。

    这样就只能放慢速度啦。我先试着可以够着的托物,然后使点劲,试探一下牢固性,这才敢把重量放上去。若是脚下找不到托物,就往旁边移动,或者又继续攀爬,这样迂回的前进。只要在可以休息之处的上端,那就可以大胆一些了,因为即使下落,也会被接住。当然啦,这里不是悬崖峭壁,因此也不至于被摔落,或者被撞伤,最多是会感觉有点疼痛。

    我好不容易一到了这块歇脚点,手上的力气都快使光了,真的太累了,而且渴,出了汗就真的渴了。这休息的地方,比起开始那块就差多了,表面就没有那么平,让你坐立不安。不可否认,我的脚也有些吃不消了,若不放松一下,一定会打颤的。那就只能牺牲一下我的臀部肉啦。

    “吖……吖!”我嘴里的声音诠释着疼痛的旋律。就是一阵一阵的,会逐渐深入的疼痛,但是又掺杂些腿部放松的舒服,所以这种旋律是缓慢而悠长的。

    “不好……”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睡着,因为睡觉是最容易让某些东西乘虚而入的。

    我在跌落,随着我坐住的这块石头。颠簸的坡面,让那本来就不平的石面,更加像长了菱角一般,一个劲的往我屁股上刺,它也不挑选位置,好像非常的自信,随便哪个位置,我不把你刺个下肢瘫痪,我就不信邪。

    真受不了,我丢开了这块石头“真的太痛了”。

    丢开后,也好不到哪儿去,除了受力面积大了点外,痛处应该是在增加,因为其实整个坡面还没有刚刚的石面平坦。这次那么受痛的就不单单是我的臀部了,还要加上我的背部和本来放松的腿部。

    这是一个无底的深渊,我什么时候才能停下呢?好在我时不时的用手握抓坡面,也就灭有让速度继续增加。

    必须的停下来,因为我渐渐的感觉不到痛了,好像麻木了,或者臀部及背部已经血肉模糊。“手、石块,对,想要停,还得靠自己”刚刚松落的石块,让我知道,这里还是有不是一整块的石头,那就是希望。

    “成也萧何败萧何”,是独块的石头让我摔落,同样也是独块的石头让我停止摔落。在摔落的过程中,我不停的搜索两边松动的石块,然后抓住什么就使用什么按压在坡面上,就这样停来了。

    “啊!”我稍微弓了一下背,痛楚又来了,而且真的好痛,我都感觉我的背已经黏在石头上面了,同时也证明“我还活着”。

    我不想在动了,就这样吧,躺着,听天由命,至少这一刻,痛苦是少的。我想就算我用仅剩下的一点气力,越过了这悬崖峡谷,我也没有气力继续前进。

    此刻的休息是最美妙,它美过绿洲,美过一切。

    也许根本就出不去,也许当时根本就不应该碰那块怪石。或许老天爷本来就待我不薄,让我从一个普通人的家里,摇身一变成了富二代,可我又不安分,还想回去。好好富二代的生活不会享受,偏偏又去管那些伦理常情。

    有句俗话说“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其实还不完整,再加上“有感情伤身”。

    不过也豁然开朗了,有感情才伤身,所以感情不是钱,钱更不是感情。那么感情是什么?显而易见,感情就是身体的一部分。你获得感情,那么就获得一份身体,你割舍一份感情,就割舍一份身体。

    “林妹妹”割舍的方式是她的流泪。

    李清照割舍的方式是她的诗词。或许把她的诗词再次填满她的身体,她将没有那么消瘦。

    孟姜女哭长城,感情与身体的关系那就更显而易见了。

    都说长大了,你就羽翼丰满了。那是因为感情更加丰富了,诚然你想翱翔,但是你也不会轻易翱翔,因为太多的感情,你是无法割舍的。你要的是带着一切一起翱翔,因此你特别小心,特别谨慎,不轻易翱翔。就像悬崖上的鹰,它的翱翔,是嗷嗷待哺雏鹰的催叫。

    我动弹不得了。人一停下来,就不想动弹了,尤其是在你疼痛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反正是痛,你根本就不想让你的背部离开那石面。因为在你想离开的时候,你的背部就像在缓慢揭开伤疤一样痛——这时候起来就是一种残忍——我不忍心对自己下这么重的手。

    我继续躺着,不等待任何东西,也不渴望任何东西,更不会胡思乱想,也许这种痛就叫万物皆空。也只有这个时候,你才能体验什么是空,很多人喜欢在思想与肉体都可以驰骋的时候谈论空,我为他们的谈论喝彩,因为“即可谈,何来空;即可驰骋,何来空”。

    空即寂灭。

    “佛系青年”——即是青年何来佛系,即是佛系何以青年。

    这种躺,是一种扩大的躺,是一种泛滥的躺。你已经分不清哪里是你,哪里是石山;你也分不清到底是石山伤了你,还是石山在给你力量。

    你与它的一体,体现在你神经的感知,你能够感知山的边际——它就是无边无际。你一想到石山,你就不痛了,你一想到自己,那种痛楚就是割舍之痛。

    如果此刻,我继续下落,我一定不会再继续阻止,也不会挣扎,更不会喊疼。因为此刻有比挣扎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享受与听天由命。

    “天不灭你,你自有活路”人如果在最后一刻,能够有这么一点信念,那就是“星星之火”。我继续躺着,还是没有一切的感觉。我得休息一会儿,不管醒来是何情形。我知道我现在起不来,我没有力气,而且怕疼,我想睡一会儿,是想通过睡眠补足我的气力,等醒来后,我继续攀爬,越过这个断崖。

    我也想过,就算最坏的情形,就是落入这无底的断崖中。也许这断崖并非无底,也许下面就是绿洲。总之我需要休息,因为下一步都是休息之后的事情。

    休息还是有用的,尽管我都还没有睡,但是想法已经有了些色彩。我从刚刚的空,缓慢的已经能够构想到石头山之外的事物。在石头山的外面,有瀑布、雾团;有公园、街道;还要冷姑娘、林少;我想起还欠冷姑娘的钱呢,还有她还没还我的车标。对哦,我的车,我的新车不找回来就太浪费啦;还有我每月的一万钱零花,我拥有太多啦。

    我还是得出去,我的思想越来越有色彩。我在想冷姑娘此刻在干什么;在想她会不会真的认为我挑的那套衣裤很漂亮;在想她拿我的车标准备干什么。我还在想是不是我没有“富二代”的标签,也就没有后来的这么多事啦。

    是的,我还是“富二代”呢。尽管这个头衔在我身上没有多久,它的好处我也只是粗略的领悟。我想它一定不止这么一点好处吧,可能已经超出了我想象力。

    我似睡似醒,似睡就是思想与行为不在受自己的理性控制了,似醒就是我知道我正在睡觉。似睡中,我感觉自己还在往下落,我要跌入崖底;似醒中,我知道我并没有移动,一切都是假的。最终我还是到了崖底,我不在分辨睡与醒的状态,而是扒开眼前的昏暗——谷底阳光很少——看看四周的情形。

    这哪里是个崖底呀?这简直就是另一番世界。水,当然有啦,从崖壁上流下来的,大的就是哗啦啦的滚流而下,小的自然是滴滴清晰。我选择大的,大的过瘾,可是无论手怎么取水,就是取不着,水对我就是无视。那我就只能选择小的咯,我直接用嘴去接,可是水滴并没有在我的口腔停留,而是继续向下,滴在地上早已形成的水坑里,激起一阵波纹,由于很近,我能够听见清晰的滴答声。

    我有些急躁了,又回到大股水流旁,这次我就不管水的急切,也把整个头伸了过去,但是头部是感觉不到水流冲击的感觉。我是面部朝下的,这个视角观察水流确实不一样,因为零偏差的视角,这水就像从自己头部流出一般,然后砸向地面,永不停息。然后我又仰起头,那就更有意思了,奔流而下的水势,毫不留情的砸向我,我都不躲,眼睁睁的看着水流向自己奔来,然后不知去向——这时我就像水流的终端。

    这里太黑,除了有水外,没有其它有生机的东西了。这算是莫大的恩赐了,石头山终于有水啦。这下面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世界,因为这里不止是峡谷,或者低谷之类,这里就是一个夹层空间,上端就是外面看见的石头山,下端虽然还是石头构造,但是却与上端没有相应的支撑联系,当然水是另外一回事。而中间就是中空的,向四周延伸的无穷无尽,越到尽头越像一线光线的天边,极像一种无形的力量托起了上部的石头山。

    莫非出路就在这里?我心里也猜疑着,这可不是一般的大,若是我会每种法术,那可好办啦,像孙猴子那样,先到天边定个方位,免得天旋地转。

    想什么来什么,这次虽然没有像孙猴子那么神通,但是也差不得哪里去。一阵水流袭来,我就已经上了一条小船,它顺水漂流,所经之处都是早已被水流开辟好的水路,至于流向何方我也管不着,反正是驶向天边的光线。小船还真结实,它根本就没有舵,而是靠撞击改变方向,在一些水道急转的地方,它的勇猛勘察天不怕地不怕。它先是撞向迎面而来的石壁,借着石壁急剧的减速,然后被弹跳后,再来几次缓冲撞。接着就是利用尾部的水流,直接把船调了个头,继续前进。在它每一次撞击的过程中,我都心都随着撞击声而提到心口,若不是我提前抓住船舷,坐住船板,我觉得我也会向这只船一样,飞向石壁,然后书写形体艺术。

    已经很久很久了,船以这种方式也调了几次头了,每一次都感觉晕头转向的,但是情况却越来越糟了,因为光线越来越暗,连天边的光线都没有了。我就像掉入一片漆黑——不只是掉入,应该是滚入,因为掉入漆黑的感觉是安静的,而滚入漆黑中,那就一刻都没有停,漆黑不停我也不停。在漆黑中眼睛的作用不在是感觉光线,而是一种勇气,因为实在太黑,黑的感觉漆黑一直往眼睛里里面钻,甚至连你的眼珠子都能够感觉到漆黑中冷飕飕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一直往眼睛里钻,钻进去后,你又察觉不到它的去向,好像它一直在等待爆发。

    我能听得见水流缓和了很多,而且越来越缓和。直到什么也听不见,水流声停了,但是船还在飘动,但是很慢,慢的你都不知道它有时候在旋转。四周还是什么都看不见,我伸手试着向周边触摸,除了能够触摸到船的外形其它东西对我来说都是无形的。我躺在船上,就像漂流在漆黑中的一抹漆黑一般,两者互不分离,也互不相识。我的飘动让我能够感觉出与它的不同,但是它的漆黑又让我不可分辨。

    它定是太爱我了,而把我包裹的如此严实而没有边际。

    盲人的世界是这样吗?

    显然不是,我就见过一个盲人,他是先天盲,虽然我不知道他的姓名,但是我想他的名字中一定没有盲的信息。因为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他行走自如,不仅能够上下石桌,还能够摘取瓜果。所以他们的世界是有色彩的,或者他们的世界本没有色彩,而是在每日的生活中,用手脚,用触感、听、味、情给万物添加了色彩。在他们的色彩世界里,色彩已不止代表色彩本身了——而是代表了一切。

    我要为漆黑着色。船舷是木色的,水是灰蓝色的另外在波浪的尖头,还会有些闪光的斑斓。石壁是灰黑的,有些水迹的光滑。

    好单调呀!对了,天边的一线光线一定不能少,这样就亮堂多啦。

    光有光线哪行呀,霞光——它是色彩的源泉——有了它光线才有方向与光芒。

    光线原来有了光芒,才有生命。

    那么石壁也就自然有了生命,虽然也是灰暗,但是灰暗中它有了质感,光滑的是青石面,粗糙的是砂岩,还有一些有杂纹的,那是裂隙。

    第一次感觉石头山,也这么有生命力。

    这个时候再继续观察这艘船,你会发现它没有舵是有理由的,因为他是有方向的,它的方向就是水流的方向,这是有形的方向。而它的无形的方向就是它不能破,因为船上承载着它那方向的意义。没有舵的船只,可以做的比较厚实,而且每个面的牢固程度都可以做成一样。

    它还在向前行驶,这个时候它的方向更加明晰,还是天边的光线,那是它无尽的追求。我在船上总想为它做点什么,这样或许能够加速它的前行,但是除了手脚外没有其它的外部工具可以帮助我。所以我坐在船尾,用脚蹬水,船由于我的重量使得船头上翘,很有快艇的架势。看着眼前退后的石壁,我知道我正远去。

    光线越来越好啦,而石壁也越来越远了。直到我看着远方的石壁就像一条划线一般,这艘船只也就不再那么神气了,它又是那么的孤零零,渺小的几乎就好像水面中的一粒沙子,你不注意它,它就不在,你若是注意它,它就孤零零的呈现。

    这是一片海洋,可是它很平静。可能它的平静是因为头顶悬浮的石顶,它怕过于怒吼把石顶给掀掉。我的脚还在划水,已经划了很久了,对这水都快有感情了。这些水才是真正的水,因为你能够触碰的到,而刚开始石壁上的水,那就是不可描述了——不知是水不可触,还是我不可触。

    用脚划水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它与走路相仿,你划动一下,就前进一点,你若停下来就不知何往。路在脚下,水路也在脚下。我还在继续划,同时海面也继续宽广,我与船只就继续渺小,可是天际线却丝毫没有变化,霞光还在扮演着色彩的源泉。

    也不知划了多久,我的脚还在使劲的划。一前一后交替的使劲,在使完劲后,你必须把脚抬起,然后收回,再落下,这样才能使船往上走。

    “抬起,收回,落下。”我嘴里还念叨着,大概是这几个词念叨的太久了吧,我都能听见这几个词的回音,从各个方向的回音。回音灌入到我双耳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视景变了,装在我眼睛的景象不在是后退的石壁与广袤的海面,而是天空、白云,与飞鸟。

    我还是躺着,脚也还在蹬着,脚下两条清晰的划痕,一定是我双脚的功劳。我是躺在草地上,似睡似醒——万物奇妙。

    一根奇特的藤蔓延伸到我的头部,也包括奇特的香味,这是果味香,我起来打量了一番这株藤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