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寻找丢失 » 从何处落地

从何处落地

    那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才能尽忠?现代社会大家很少讲这个,有的认为这个过时了,有的含糊不清,有的懂点表面含义可是不会去做。在面对更高一点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面前,谁还讲这个呢?一切向钱看,大家都认为社会这么的现实。有钱有地位说话都硬气,有车有房、穿着豪华衣服,长相年轻漂亮总是容易吸引人的眼球。可当我们静下心去想想,活着的一辈子难道只为了钱而服务吗?那不是人给钱打工吗?钱变得比人更高贵富有灵性吗?天地人三才,人为万物之灵,人享受天地之间的一切万物。人类是尊贵的主人,尊贵的原因是有发达的头脑和美好的心灵,除了会思考,心灵就像无限电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说,没钱是不行的,它为生存的保障。可以使用它而不被它使用,我们是钱的主人,让它更好的流通在世间,更好的去分配流转,更好的利益所有人类。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落实忠?忠心是真诚心,不是虚情假意,不是勉强为难。忠心是为团体服务而非个人利益得失。忠心是为大家,大家各自安好。而这份心来自于孝心,孝心用在工作事业上就是忠心,可以说是一体的一种精神状态。真正孝顺的人一定是忠心耿耿的人,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流传千古,家喻户晓。那时候朝廷喜欢举荐孝廉之人为官,考察真实的孝顺之人才,名扬乡里后被地方官推荐给皇帝。皇帝知道后就器重他们,希望他们为老百姓服务,确实他们都德才兼备,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传统文化教育我们,什么是孝?得先明白什么是不孝,懂得不孝也就知道如何去做是尽孝了。小不孝跟大不孝什么原因?原因非常多,非常复杂,这个地方所提的几点也值得我们做参考。小不孝是不良的习惯养成的,第一个是从小父母的娇生惯养,养成他一种悖逆的个性,这个不能说没有道理。父母宠爱,要什么给什么,样样都满他的意,到将来有一天不能满意,麻烦就来了。所以儿女要从小栽培,从小要晓得怎样教养,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要让他能有所体会,决定不能够骄纵,合理的要给他,不合理的决定要限制他,现在做父母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也不多了。加上现代物质基础越来越好,父母们都不希望孩子受苦受累,有啥活很少让孩子去干。有的怕影响孩子学习、写作业,深怕孩子成绩受到影响,抓紧时间上各个培训班。其实孩子是玩乐的天性,应该学逸结合,虽然眼前浪费时间,其实能更好的让他把握上课学习的时间。头脑不是钢铁机器,聪明智慧也需要留点空白,啥都学啥都要,事物总是有得有失。第二个是习惯,古人常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要养成他好习惯。小的时候养容易,长大后已经染上坏习惯,要他改过来太难。这是我们对於儿童教导疏忽的地方,没有注意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儒家的小学懂得这个道理,佛法初出家的人五年学戒,也是培养好习惯。可是现在这些都没有了,儒家、佛家都见不到,我们的毛病习气天天在增长,念佛、参禅、学教都不管用。上台会讲经,下台一样照旧犯过,什么原因?习惯成自然,这个习气不容易克服。第三个是纵欲,欲望没有止境,不能够知足常乐,这第三条也可以说不知足。比如从小小孩想吃什么就一次吃个够,不怕撑着。睡觉、穿衣、玩乐各个方面要有个度去节制。不可以养成贪而无厌,懒散、大大咧咧的样子,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自制力,这对他们长大后乃至一生受用无穷。第四个是忘恩记怨,就是不管父母多么爱他、关心他,一旦父母一时烦恼变脸或者说他几句严厉一点,他都可以记住不忘。受不了父母的脸色和言语,也受不了为他好的建议,他们只喜欢听夸奖赞美的语言,只喜欢满面欢喜的对待他。而我从小到大就是这样的人,出来打工后不顺都和在家里养成的坏习惯有很大关系。这种人怎么能够尽孝呢?怎么能够行孝?小不孝有这四个原因,在家不懂得孝敬,出门是无法懂得尽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