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重生天龙之征战诸天 » 第一章江湖,我来了

第一章江湖,我来了

    1072年,熙宁五年,七月,洛阳

    洛河之畔,自隋唐始就已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风光如画,游人如织。盛夏时节,漫步洛浦,凉风习习,似秋风扑面,暑气顿消。

    黄昏已至,夕阳的余光洒在洛河之上,岸边的民房大部分都已升起炊烟,鸡叫与犬吠,孩童的打闹声,各家锅碗瓢盆撞击声,商铺的叫喊声给洛阳城内添了颇多生气。

    北临洛河东靠长夏大街的道德坊中坐落着一座三进四合院,院子坐北朝南,南墙东面开着一道广亮大门,四个门簪挂着一副牌匾“宋宅”,此时宅内东南角房间内正有一道清朗的老者声音传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宋家东南角的私塾内一名留着花白山羊胡的老者,两眼微微眯起,左手持书,右手背在腰后在房中书桌后来回踱步,摇头晃脑的沉迷于《论语》之中。

    书桌正前方放着一张小书桌,桌后坐着一名四十左右的中年妇人,怀中抱着一名三岁男童,男童脑袋正跟着老者读书节奏上下晃动。

    妇人双目温柔的看着怀中的男童,调整了一下姿势让男童睡得更舒服一些,一手环抱男童,一手轻抚着男童脑门,抬头轻声对老者说道:

    “辛苦丁先生了,今天就到这里吧。稍后到账房将这月学资结于你。”

    丁先生闻言站住,将手中书本合住放于桌上,整理衣物后右手四指并拢拇指朝上,左手比六抓住右手拇指,躬身弯腰对着妇人做了一个叉手礼,口中回道:“是,谢过杨妈妈!”

    杨妈妈转头朝门外叫道:

    “宋管家,带丁先生去结算这月学资。”

    门外走进一位大概三十七八的男子,他嘴边留一圈留着胡须,显得比实际年龄更老成一些,身着一身粗布灰袍,进屋后先对杨妈妈行了一礼,再转身对丁先生行礼,嘴上同时说道:

    “丁先生请跟我来。”

    说完再对着杨妈妈行了一礼,弯腰伸出手请丁先生随他一同出门。

    杨妈妈待他们走远后抱起男童向门外走去,出门是宅中东南角院,可以放置宅中坐轿与马车。屋外天色已经发暗,院内的灯笼已经点火挂起。

    杨妈妈抱着男童朝西穿过第一道小门路过照壁,右手边的照壁上雕刻着一幅图案:一个大盆内插满月季花,除了照壁四角,图案铺满了照壁其余地方,寓意“四季平安”。左边是还敞开的广亮大门,门外有行人三三两两带着农具朝家赶去。

    继续前行穿过第二道小门后进入外院,左侧南房也称倒座房,已被隔成五个房间。

    第一个房间应由家中男仆居住,如今是宋管家住在里面。紧挨着大门以便第一时间听到敲门声,方便查看来人,问询主人是否接待。

    倒座房中面对垂花门的三间供来客居住,或是作为接待客人的房间。客人不经过主人同意是不能进入内院的,要止步于垂花门。如果过来拜访,也只能待在倒座房这里。

    倒座房的最后一间房目前作为杂物房,堆放着柴火和一些工具。

    倒座房院前西部用墙和屏门分出一个小小的跨院。这个小院正好位于宅院的西南角,作为家中厕所的地方。而倒座房最东侧,也就是宅门的东边,这里是宋宅开设的私塾,家中小辈是在这里学习的。

    杨妈妈脚步不停拐进垂花门,眼前豁然开朗,进门后便到了抄手游廊,游廊先向左右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游廊宽有三米,连接和包抄垂花门、东西厢房和北面正房,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

    垂花门北面就是内院,内院地面均由花岗岩铺设做为演武场,边缘种植着各类花朵,争相斗艳,给演武场增添了一丝柔美。

    演武场西北方摆放着一排木头架,架上插着刀枪剑戟多种兵器,西南方树立着几十根梅花桩,东北方整齐摆放着十几个石锁,东南方摆放了一些石桌石椅。

    内院东西侧为东西厢房,目前无人居住。西厢南侧有一间耳房是丫鬟们住的地方,目前空置。内院东南侧有一房屋做为厨房,雇来的厨娘在内做饭。

    正对垂花门的北面正房内分三间,中间客厅用来待客和就餐,西面房间作为主家卧室,东面房间作为书房。正房东西各有一耳房,西耳房住着杨妈妈,东耳房目前空置。

    东耳房东侧留有一条过道,通向后院,一条碎石小道向北延伸,小道两旁移植了红、白、粉、黄、紫、蓝、绿、黑以及复色9大色系多种花型的牡丹。

    后院中心开垦出一口小湖,整体被碎石小道环绕,碎石小道途径后院西南角的小型练武场,西北角的二层凉亭,东北角的花房最后接回东侧过道。

    湖水是由从洛河引来一道活水,可以直通洛河。

    此时正房正厅已摆好饭菜,卖相十足,房间四周挂着的四只灯笼将房间照的十分明亮,饭菜上的菜油映着烛光更添一抹色彩,让人食指大动。

    “小主,醒醒,吃饭了!”

    杨妈妈走进正厅落座,将男童轻声叫醒让其左手边凳子上。

    赵奕揉了揉朦胧的双眼,让自己清醒一些。

    “又睡着了吗,哎,重活一世一听课就犯困这毛病是改不掉了,不过就很过分,宋代都这么拼了吗?我才三岁就开始要卷起来了。”

    赵奕脑袋胡思乱想着,重生三年因为中毒后遗症身体一直很虚弱,精力不济,每天喝的药比奶还多。

    也就是赵奕重生的原因知道良药苦口,每天为了活着逼自己把每次的药都喝掉,以致让杨妈妈产生错觉,认为药好喝,直到亲自尝药后忽然大哭一场,每次喂药时都疼惜的看着赵奕,弄得赵奕莫名其妙。

    后来赵奕才想明白,估计是杨妈妈认为赵奕中毒后失去了味觉所以才能喝完每次的解毒药,心疼赵奕所以才哭了一场,也让他哭笑不得。

    因为身体缘故,赵奕每天清醒的时间不多,三年来通过清醒时收集的线索明白了一些事情。

    现在是北宋时期,宋神宗是当朝皇帝,而且很可能是金老爷子《天龙八部》前期,三年前赵奕刚出生时不知被何人暗中下毒,疼痛导致婴儿本体灵魂直接痛死失去意识,让上辈子写小说忽然猝死的赵奕忽然接管。

    根据杨妈妈平日里的言语碎片,让赵奕猜测了当年情况:

    因为赵奕生母宋夫人生下他,对某些人的地位及利益产生撼动,所以要除掉他这个威胁,为了救他,宋夫人铤而走险让杨妈妈带他外出医治。

    不想因为毒素蔓延赵奕全身城中医馆无能为力,杨妈妈在医馆门外抹泪时碰上一位老道,老道为他护住心脉逼出毒素。也因毒素入体时间不短,部分毒素已经融入脏腑经脉,必须加以药物与身体锻炼辅助才能彻底排除,老道在告知药方后便一走了之。

    过后杨妈妈在开封城开远门旁租了一间小房专心照料赵奕,开始了赵奕的喝药日常。

    在熙宁三年五月,赵奕两岁时身边多出了一人,便是宋管家,听他与杨妈妈谈话,赵奕知道是母亲安排之人,心知母亲安好,也放下心来安心养病。

    宋管家来后经常外出,不知忙什么事情。直到上月宋管家将他们带到洛阳城宋宅后赵奕才知晓宋管家一直在安置此处房屋。

    哪知安顿好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赵奕找了一个教书先生,每天换着给赵奕读各类著作,《论语》、《诗经》、《孟子》等儒家著作,《左传》、《尚书》、《汉书》等史书著作,一个月下来,已经念过好几轮了,开始赵奕还兴致勃勃,没过几天一听到之乎者也脑袋就犯迷糊,被周公叫去梦中相会了。

    “宋管家,厨娘和丁先生都回去了,现在没有外人,你也坐着一起吃吧。”

    杨妈妈坐着对站在门口的宋管家客气说道。

    “杨妈妈,礼不可废。”

    宋管家嘴中对杨妈妈说着话却低头躬身对着赵奕行礼。

    “宋得发,不要给脸不要脸,什么礼不可废,这个月第几出了,照你这么说我是不是也要站在一边才行,还是你想等我伺候小主吃完在伺候你吃。”

    杨妈妈早年性格也没有这般火爆,只是先是为了保护宋夫人后面保护赵奕不得不将自己变得泼辣一些作为伪装。

    宋管家听到这话连忙堆笑嘴中说道:“没有,没有!”

    赵奕无力吐槽宋管家的小受心理,这又不是第一次了,偏偏每次都要的撩拨杨妈妈的怒火。

    “你,坐”

    赵奕指着宋管家一字一顿说道。

    宋管家听到赵奕发话,便不再多说,躬身回礼道:“谢谢小主人。”

    说完便隔着杨妈妈选了一处落座,眼眉低垂,双手放在桌下。

    杨妈妈当时又要说话。

    “吃!”

    赵奕右手拉了拉杨妈妈,左手指着饭桌上的菜说着。

    杨妈妈瞪了宋管家一眼,赶紧转过身来给赵奕加菜。宋管家只是端坐着先等赵奕吃饭。

    赵奕为了保持与普通孩童匹配的行为举止,平日怕多说多错,只能尽量少说话。

    “宋得发,你去看看厨房的药煎好了没有,好了就带过来。”

    杨妈妈对着旁边的宋管家说道。

    “好嘞。”

    不一会宋管家端着倒好的药走了进来递给杨妈妈。

    杨妈妈拿起汤匙在碗中轻轻搅拌,待药味散开,鼻子凑近药碗轻轻吸了吸,感觉没有异味才柔声对赵奕问道:

    “小主,我喂您喝吗?”

    “不,自己喝。”

    赵奕三十多岁的灵魂实在无法让他被人喂任何东西。

    赵奕双手端起药碗,凑到嘴前大口大口的喝了进去。

    再苦的药喝了三年也不苦了,这是赵奕这个药罐子对喝药这件事的总结。

    就像赵奕上辈子,苦着苦着也就习惯了,但是这辈子他想不一样。

    想着想着脑中浮现一幅画面:绿衣服,黄头发的小男孩目光坚定,紧握右拳举在胸前,一晃神画面又随之消失,他心中知道自己已经回不去了,只得将这些记忆埋藏在脑海深处。

    “江湖,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