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朕的大明日不落 » 第062章 再下南洋

第062章 再下南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并没因朱由榔的穿越而做出大的改变。

    4月至8月,吴江一带,大旱不雨,飞蝗蔽天。官令捕之,日益甚。米价每石银四两,流丐满道,多枕藉死。民间以糟粮腐渣为珍味,或食树屑榆皮。各处设厂施粥,吃者日数千万。6月,两畿、山东、河南、江西、湖广、广东一带,大旱,蝗虫起。

    朱由榔手下在山东、南直隶、江西、广东、湖广施粥施药,转移灾民,忙而有序。

    四五六三个月陶万悟向永明岛运送熟铁300吨、生铁4200吨;六月,吕宋、马辰、彭亨、柔佛钢铁厂相继投产,并运送至永明岛钢铁12000余吨。

    五月,新竹3万千瓦火电厂发电运行,炼钢厂扩大产能,全部投产后,转炉炼钢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12万吨。

    六月,高雄火电厂正式发电运行,高雄金、银、铜冶炼厂开始试运行,永明岛第100口油井出油......

    “参之,我准备从七月开始造铁船,先生产2艘5000吨货轮,下水试航后再生产6艘,明年开始生产万吨货轮,嗯,年后开始上马铁路、火车项目,前提是桥梁、隧道施工技术过关。”朱由榔开始为王参之‘画饼。’

    “真的?”王参之惊喜地问道。

    “当然,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好吧,我再信你一次,那我明天就去新竹,监督轧钢厂生产各种型材,少爷,2艘少了点,一次下4艘的料吧,要不然光换模具了,不划算。少爷,现在钢铁产量也上来了,即使现存钢材不足4艘船的用料,但造船总需要时间的,我觉得现存钢材只要够4艘大铁船的结构钢用料就可以一批生产4艘船,这样成本会降低不少。”

    “那你算一下吧,然后问问朱杉,具体多少存货我还真不清楚。”

    对于现在造铁壳轮船,朱由榔还是有把握的,钢材的材质肯定不如后世,但强度够;

    5000吨10000吨轮船的结构朱由榔自信没问题,那是后世成熟的船型;

    柴油机作为动力没问题。

    唯独朱由榔没有把握的就是防腐问题,现在制造的防锈漆和防生物涂料具体效果如何,那要等到铁船下水至少一年后才能知道。

    至于说焊接技术,朱由榔认为也没问题。

    七月初二,高雄造船厂正式开始建造载重5000吨铁壳货轮,4艘‘巨轮’同时开工。

    一根根特别定制的型材被吊起、送达、连接,一张张3厘米厚的钢板被铆接在骨架上......

    朱由榔在高雄造船厂亲自盯了一个多月,才由于建设兵团施工的第一座全长216米的大桥要合拢而离开。

    一切都非常顺利,永明岛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八月,新竹扎钢厂扩产结束,新增了一条无缝钢管生产线,新上一条螺旋钢管生产线,一条卷板生产线。

    九月,高雄钢铁厂开始投产,这是一个综合性钢厂,从炼铁、炼钢到轧钢、锻造方方面面产品线非常齐全,年生产各类产品30万吨(不重复计算产能)。

    十月,新竹炼化厂扩产结束。

    十一月十六,‘翡翠号’、珊瑚号、‘珍珠号’‘琥珀号’四艘巨轮同日下水试航!

    “少爷,这速度不错,每小时估计超过20海里。”站在‘翡翠号’巨轮第三层甲板上,王参之对朱由榔说道。

    “嗯,还好吧。”朱由榔心不在焉地说道。

    “少爷,我现在明白你设计的压仓水的作用了,哈哈哈,不错,可调节吃水深度,空船稳定性强多了。”王参之说道。

    “可不止这一点,参之,这么大的船,你舍得空船去南洋?现在风浪小,看不出来,如果风浪大,可以用两边压仓水高度来调节平衡,那才是最关键的,现在还不行,以后要不断提高自动化程度,到时候可以自行调节。”

    “又开始胡思乱想了,那还不知几百年才能实现呢。”

    “也许几百年,也许几十年,谁知道呢。”朱由榔望着大海喃喃地说道。

    “少爷,按每吨载重的造价,这5000吨的船比10000吨的船贵不少呢,我们还是尽快生产万吨巨轮,我很渴望万吨巨轮下水!”王参之郑重地说道。

    “看看吧,试航十天,没问题的话我带着这四艘船再下南洋,然后再定吧,有个问题很现实,这船满载吃水不到6米,万吨巨轮满载吃水可能要接近10米,我们是货轮不是军舰和运兵船,要考虑靠港装卸,如果没有合适的港口,造出来就不实用了。”

    “是啊,轮船、港口、货物的联动,对航运影响很大,要是大船造出来,没有货物运也是麻烦。”

    “所以要慢慢来。”

    结束当天的试航,朱由榔马上返回大员,一到大员,马上召见有关人员。

    “生继勇,截止到昨天,我们总共安置了多少难民?”朱由榔先问难民安置情况。

    “总共563800多人,哦少爷,只算今年安置的,去年的没算。这其中安置在永明岛285800多人,吕宋116700人,马辰66500人,马六甲94800人。

    少爷,我们的人还没有撤回来,接下来重点针对的是那些无法过冬的难民,我们初步估计还需要安置20多万人,这些人大多数要向吕宋、马辰、马六甲安置了。”

    “唉!”一声叹息之后,朱由榔没再说别的,而是开口问道:

    “朱檀,永明岛上现在能拉出去打仗的兵总共有多少?”

    “回少爷,有三万六千多人吧,不包括水手。”朱檀回答的很肯定。

    “哦,这么多了?”朱由榔有些不敢相信。

    “少爷,您上次出征南洋时留下15000多人,您回来时已经有22000人,算上黄维之的亲卫军就有2万5千人,还有就是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大量安置移民,新兵招募就一直没停过,加上您这次从大明带过来的,目前永明岛上驻扎的作战部队已经超过4万8千人了。

    去年招募的新兵有些也可以拉出去打仗了,其实在我看来,实战是最好的锻炼,最明显的就是亲卫军,他们是打仗最多的,他们身上的威势,是别的部队不具备的。”

    “嗯,有道理。朱松,骑兵能有6000能打仗的吗?”

    “少爷,只有4000能打仗的,其他还不行。”朱松答道。

    “哦,那就带4000骑兵,朱松,你要是出去打仗,家里的训练没问题吧?”

    “没问题,少爷,要打哪里?”朱松兴奋地问道。

    “还不一定,只是打算一下。”

    “这样,朱檀,这次你跟着我出征,朱松带4000骑兵,要分两队,就是除朱松外还要有一员骑兵主将;马祥麟将军带1000白杆兵;施琅带3000水师陆战队;黄维之带亲卫军两个团,你另外再调两个团,这样就26000左右吧,安排好永明岛的防御,我们20天后出征。”

    永明岛上的亲卫军已经扩编成两个团,新增人员包括从衡州亲卫军带过来的1800人,从衡州少军中挑选的1200,另外就是从各部队中精心选拔的。永明岛上的少军训练时间尚短,黄维之目前还看不上。

    “少爷,永明岛军事由谁接手?”

    “你觉得谁合适?”

    “那当然是朱橡最合适,可是他在衡州,要不,交给朱枫?就是稍微软了点。”

    “呵呵呵,其实朱枫守家比你合适,他思虑全面,行事稳妥,就交给他吧。”

    问完兵力,还要问武器弹药,还要和吕宋、马六甲联系,事情好多。

    一切准备就绪,安顿好永明岛的诸项事务,崇祯十四年(1641年)腊月初九,朱由榔亲率各种作战部队2万6千多人,生产建设兵团的6个团计一万八千多人,各处抽调生产、技术、科研人员以及熟练工人等3600多人,大小舰船271艘,带着各种设备、装备、工具、粮草等物资,浩浩荡荡开赴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