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朕的大明日不落 » 第118章 廷议

第118章 廷议

    朝会之后,朱由榔召内阁及张镜心、陶万悟于文华殿廷议。

    “殿下,今日朝堂之事恐遭江南士绅反对。”郑三俊说道。

    “嗯,孤知道。郑大人以为他们将用何举动反对?”

    “臣恐江南物价飞涨。”

    “呵呵,几个月的战乱,江南早就物价飞涨了,孤要做的是尽快让物价回落,让百姓安居乐业。”

    郑三俊没再说话,只是脸上忧虑未见减少。

    “陶公,孤给你1000万两银子入户部,同时让公司各商队广置货物,特别是柴米油盐,逐渐将物价降到正常水平。郑大人,拟告示,广而告之,平抑物价,有聚积居奇者,拘捕问罪。”

    对那些跪请清兵入城的勋贵、大臣抓捕、抄家所得甚丰,不算珠宝玉器、店铺房产田地,刘东统计所得黄金207万两、白银4752万两,拿出1000万两入户部没什么负担。

    要说江南勋贵比北方勋贵有钱多了,毕竟是明朝税赋重地,金陵城人口百万以上,这些勋贵们强取豪夺两百余年,所积累的财富不可想象。

    朱由榔没客气,抄家所得金银珠宝尽入永明公司,店铺房产田地也全部归于永明公司,需要强调的是田地,呵呵,总计570多万亩!

    “臣领命。”陶万悟答应得干脆。

    “臣领命,只是,臣担心法不责众。”郑三俊明显地仍然没有信心。

    “呵呵,你做好你的事就行,且看陶公手段。郑大人,明日午时三刻问斩那些卖国贼,你来监斩吧,除了有锦衣卫之外,孤还会安排亲卫军的一个团进行护卫,你放心行刑。”

    “臣领命。”

    “殿下,臣等拟就一份朝廷各部门主要官员名单,请殿下审批。”吴甡说着,将名单呈上。

    朱由榔很仔细地看了这个名单之后问道:

    “黄道周、高宏图、姜曰广现在何处?”

    “据臣所知,黄道周目前在杭州、高宏图在苏州、姜曰广大概在江西。”史可法答道。

    “黄道周可暂领总宪(督察院左都御史),张国维可暂任工部尚书,高宏图暂领大理寺,张慎言、姜曰广、吕大器先放一放再说,其余人等按你们所议安排。”朱由榔对张慎言、姜曰广、吕大器这三个力主立潞王朱常淓的人很不认可。

    “殿下,张慎言等三人皆贤臣,为何不用?”史可法问道。

    朱由榔盯着史可法看了半天,然后问道:

    “何为贤?史可法,当初力主立朱常淓为监国的可是这三人?史大人当初不能力挽狂澜,方有马士英佣福王入主,难道至今史大人仍认为当初不该立福王吗?当初贺阁老、宋阁老要佣立孤为监国,当时孤是怎么说的?贺阁老,说与大家听听。”

    “当初殿下说按伦序纲常应当由福王监国,如果不用讲伦序纲常、长幼嫡庶,那大明那么多王爷,那么多大臣,谁都能请为‘监国’甚至登基为帝,到时候满大明同时出现几个朱姓政权,而且还互相攻伐,此乃取乱之道!”贺逢圣把当初朱由榔拒绝监国的话说了出来。

    朱由榔接着说道:

    “马士英非贤能,但当初的决断不错,如果当初佣立福王的是你史大人和东林党人,会有马士英、阮大钺误国吗?会有当下这么多监国吗?

    所以,孤对张慎言等三人的大局观不认可,对他们的胸襟不认可,他们当时佣立潞王真的是因为潞王贤?这种没有大局观心胸狭窄之辈能称贤乎?

    孤不承认弘光朝廷不是不该佣立福王,而是福王继位之后的政策太过失当!

    史大人,扬州被围时,你写了几封家书,从这些家书中孤看到了你誓与扬州共存亡的气节,在扬州时孤也与你说过,其实孤对你的才能也不看好,但孤看中了你的气节、品质。”

    朱由榔就差指着史可法的鼻子说他也是误国之臣了。

    “臣惶恐,臣知罪。”

    “孤既然用你为内阁,就是孤已经宽恕于你,望以后能改之。”

    “臣谢殿下宽宏!”史可法跪下施礼,后背全是冷汗。

    “起来吧。说到贤能,天下贤能甚多,但都能立于朝堂否?非也,要看该人之贤能是否有利于当下之局势,是否有利于朝廷稳定,是否有利于江山社稷,是否有利于改善大明万万百姓之生活。”

    朱由榔喝了口茶水,然后继续说道:

    “当今朝廷最重要的事就是尽快光复失地,还我大明河山。

    打仗的事不用各位臣公操心,孤的大军有绝对的把握驱除鞑虏、剿灭内贼,但收复之地如何治理?

    贺阁老和宋阁老都知道,孤收复河南、陕西之地之后的治理模式,孤在山东的治理模式与湖广大同小异,但那是暂时的,待肃清全境之敌,肯定要有新的治理模式。”

    “所以我称现在的内阁为‘战时内阁’,所任命的官员也仅仅是暂任,待光复所有失地,肯定要再根据情况进行任命。

    光复京师之后,孤肯定要还都京师,而且孤打算不再设留都,南直隶孤也打算分成两个行省,郑大人担心孤今日在朝堂上的言行会致使江南缙绅的反抗,呵呵,不客气地说,孤正等着这个呢,大明对这些人实在是太宽宥了,甚至可以说是宽纵!”

    吴甡等人从朱由榔的话音当中听到了朱由榔对江南缙绅的厌恶与杀意,内心凛然,但没敢多说。

    “宋大人,兵部目前除了要考虑光复之地的驻守之外,还要考虑全国的卫所如何处置,卫所糜烂,早已名存实亡,等到还都京师,就要考虑军队改制问题了。”

    “殿下,这个问题臣已经考虑了两年了,自臣目睹殿下的湖广军歼灭闯贼犯承天府之敌,以及殿下于武昌府全歼张贼献忠等贼寇,臣就开始考虑卫所问题,臣请派员调查目前朝廷所控所有卫所,然后拿出具体改造方案。”宋一鹤说道。

    “你想派谁去调查,调查的内容是什么?”

    “臣准备派章旷前往,主要调查各个卫所的员编、屯田、训练等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

    “想法不错,章旷也是合适的人选,但卫所众多,需要何时才能得出结论?”

    “那殿下的意思是?”

    “袁继咸、何腾蛟、章旷、沈犹龙各带一路人马,同时展开调查,而且要提前列好调查的内容,甚至可以与户部配合,清丈屯田,人手不够的话可以找宋建借人,如果有必要,每路调查人员可以带湖广军一个连甚至更多的兵马前往。”

    “殿下担心有卫所不配合?”宋一鹤问道。

    “当前这种局势,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带湖广军的军士预防万一,同时湖广军的士兵多识字,可做为调查人员的人手使用。”

    “臣遵命。”

    “今天就说这些吧,陶公留下,其余就散了吧,朝廷新立,事务繁多,大家皆忙,有劳各位了!”

    等众人离开文华殿,只剩下陶万悟一人时,朱由榔开口说道:

    “陶公,我们在南直的商铺、商队、货栈有多少柴米油盐的存货?”

    “具体说不上来,需要统计,殿下,真的要对江南缙绅动手吗?”

    “那要看这帮人识不识抬举,估计商战在所难免了,你没看吗,如今南京城米价已经超三两银子一石了。

    陶公,今年南直隶只有小部分州县春旱,战乱也只有几个月,况且这两个月我们在南直隶放出去多少米粮?看,就是这样,金陵城仍然粮价高企,真的缺粮吗?”

    “当然不是,只是粮商惜售而已。”陶万悟淡然说道。

    “嗯,陶公,明日开始按照每石二两银子放米,呵呵,陶公,湖广的米基本都掌握在我们手中,朱桦在南洋各地存储了大约3000万石米,并且还在不停地采买,加上永明岛、吕宋的米,还有明南大陆的麦子,呵呵,陶公,您觉得江南这帮不识好歹的家伙能吃下多少?我们慢慢降价,直到一两银子两石米时为止,您觉得他们能撑多长时间?维持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再开始买米,价格一上涨我们就放米,我看那些高价买米的商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