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朕的大明日不落 » 第120章 对抗(2)

第120章 对抗(2)

    看着站出来附议的四名朝臣,朱由榔恨得牙根痒痒。

    暗自叹息一声,开口说道:

    “尔等知道六月初一南*京城有超过一半的店铺关门歇业吗?

    知道当天锦衣卫就贴了告示,并安排人拿着大喇叭宣读告示内容,明确地告诉市民以及店铺的经营者、所有者,如果连续三天关门歇业,一律视为罢市对抗朝廷吗?

    你们知道现在的米价是多少吗?五月三十米价是每石精米银三两!六月初一,户部放米5万石,每石银二两,两个时辰告罄!

    昨日户部放精米50万石,连日来总计放米150万石,仍然是每石银二两,仍然是两个时辰告罄!市面上零售米价竟然涨到了每斗精米670钱!斗米670钱,灾年都没有的高价!

    这150万石米谁买去了?是平民百姓吗?曹玑,是你说的那些大善人买去了这些米,他们想垄断市面上的米,然后继续抬高米价对抗朝廷!”

    斗米670钱的高价其实原因很多,除了奸商囤积居奇之外,受战乱的影响物价自然上涨是主要原因,朱由检当皇帝这17年,特别是后期,可以说是物价飞涨;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银钱比上涨,就是说银子购买力上涨而铜钱购买力下降。

    银贵钱贱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第一是因为银子好储存携带,保值能力比铜钱强大得多,战乱一起,自然银贵钱贱;第二是折10钱、5钱、2钱的崇祯通宝(铜钱)大量出现,就是崇祯皇帝发行的铜钱太多了,造成通胀;第三是海外主要是西班牙流入中国的白银相比明代中期要减少很多。

    明末竟然有的地方曾出现一两银子兑换5500文铜钱的价格。

    此时金陵一两银子兑换铜钱2000左右,当然,也要看铜钱的种类。

    按这个银钱比换算,每斗精米零售价670钱合到每石精米三两三钱五分钱银子。

    “曹玑,还有你们四个附议的,你们是不是认为抬高物价对抗朝廷是应该的,是对的?”

    “臣等不敢!”

    “曹玑,不管你因何故为这些人求情,孤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件事调查清楚之后,孤要从严从重处理,我也希望你和朝中的大臣们,给你亲近的或身后的那些缙绅们带个话,朝廷不是不让大家挣钱,但前提是要遵纪守法。

    不要妄想对抗朝廷,否则的话曹玑你救不了这些人,任何人也救不了这些人。

    他们不是想抬高米价吗?你们告诉这些大善人们,每石二两银子这个价格孤准备出售1000万石米,一两银子一石这个价格,孤准备出售1000万石,一两银子两石米这个价格,孤准备出售3000万石,只要这些大善人们有钱,只要能吃下孤准备的米,孤认输,否则,孤要让那些试图通过抬高米价对抗朝廷的人倾家荡产死无葬身之地!”

    “陶大人,户部今天就贴出告示,告诉广大市民,朝廷确保一个月内将米价降至斗米100钱,让城中百姓不要心急,家中无米下锅的市民可以到就近施粥厂食粥。另外,今天放米200万石,明天300万石,看看那些肉食者有多大的牙口。”

    “臣领命!”陶万悟躬身行礼。

    朝堂上鸦雀无声,很多朝臣怀疑,这户部哪来的那么多米呢?是虚张声势吗?

    “曹玑,还有你们几个,你们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吗?”

    “臣不清楚。”

    “事情还没搞清楚就出来奏事,拿朝堂为儿戏?还是想在孤这里讨廷杖、博名声?”

    大明朝所谓‘清流’最喜欢干的事就是上奏皇上这个不对,那个不应该,激怒皇上,被皇上训斥甚至廷杖,这样名声就会越来越响亮,声望越来越高,简直是一种病态模式。

    “你们几个归班吧,作为御史,风闻奏事,搅闹朝堂,博取声望,那是以前,孤管不到,从今以后,凡有事奏,均需要以事实为依据,如果再出现没搞清楚事情就在朝堂上奏的,革职!如果没证据就弹劾大臣,以诽谤罪论处,轻者革职,重者下狱甚至处死。”

    “不是孤要堵塞言路,但无论奏疏也好,当庭上奏也好,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这朝堂之上衮衮诸公看着一帮言官毫无依据地胡说八道甚至诋毁、诬陷他人,就是所谓的广开言路、勇于纳谏吗?

    在孤看来那就是笑话,是奸臣糊弄昏君的说辞!

    以事实为依据,以律例为准绳,所奏观点无论对错,孤都不怪罪,今天孤有言在先,今后凡弹劾他人者,都需要有证据,无证据弹劾他人即为诬陷,当堂革职问罪。

    评议朝政之奏,不仅要依据事实提出问题,还要有分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然,最重要的是立场,不要拿着朝廷的俸禄、用着朝廷给你的权力,却把屁股做歪了,把立场搞错了,那叫以权谋私!”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张奎再次高喊。

    “臣郑三俊有奏。”

    “讲。”

    “殿下,既然市价斗米670钱,朝廷有米为何还要以每石米二两钱银子的价格出售,直接以斗米100钱的价格出售给百姓不好吗?殿下,斗米670钱的价格,已经没有多少百姓买得起了,何必要与那些不良商人斗气而让百姓受饿呢?臣恳请殿下下诏,让户部按斗米100钱的价格出售。”郑三俊奏道。

    “哦,郑大人仁义,但是,郑大人,按你的方法,不会有多少百姓能买到便宜的米,因为户部掌握的米铺有限,就是日夜不停地营业销售,所能售出的米也有限,而那些人会疯狂地采买户部放出去的米,到米价真地稳定下来时,那些不良商人也没什么损失,就等于放任那些不良商人。不给那些人一些教训,那些人是不知道疼的,不打疼他们,他们会经常抬高物价祸害百姓。郑大人放心,孤还有别的办法,你且看结果吧。”

    退朝后,朱由榔叫陶万悟到了文华殿。

    “陶公,除了朝堂上说的事之外,您还要让那300辆四轮马车再次出动,划分好片区,直接到街头巷尾售米给百姓,但每笔交易最多5升,价格就是升米10钱,售米的同时做好宣传,告诉百姓谁在抬高米价,告诉百姓,朝廷平抑物价的决心!”

    “嗯,这个办法好,一边卖高价米给那些缙绅,一边卖低价米给普通百姓,还给那些缙绅以朝廷并没有多少粮食储备的假象,好!”

    “让那些马车售米一日,之后停上一两日,然后再出去售米。还有,陶公,看样子抓到的那些罢市的店主并不是主角,要尽快弄清楚主角是谁。”

    “已经清楚了,这次抬高米价的主要有六家,以松江徐家为主,其实和几年前攻击我们施粥转移难民的是同一批人。”

    “和我预料的一样,徐阶扳倒了严嵩这个大贪官,成了首辅之后却放纵家人侵占了十几万亩田地,呵呵,真弄不清徐阶到底是忠是奸了。听说徐家还有很多纺织作坊,还从事海贸,呵呵,等打完这一粮食战争,找机会把他家的纺织作坊吃下,海外贸易就更好说了,让朱桦朱杉策划一下,看看怎样吃了他!”

    和朱由榔预想的一样,300辆马车走街串巷售粮到户却单笔最多限购五升精米的行为,让以徐家为首的缙绅们误以为朝廷在虚张声势,竟然加大了对户部所放出的米的采买力度,六月初五、初六两天,户部放出去的500万石米,被他们如数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