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朕的大明日不落 » 第138章 史不真

第138章 史不真

    说完孔家的事情,郑三俊等人开始汇报各自的问题,然后讨论出解决方案,定下第二天的工作计划,一直忙到快十一点了,众人离去,朱由榔才能休息。

    如此过了五天,闰六月初一,宋建、王琦、朱标带原驻守南京的亲卫军以及大部分锦衣卫护卫着朱由榔的家人以及吴甡等众多官员到京。

    朱由榔的家人自然也是先住在十王府,这些事情自有宋建等人安排,不用朱由榔操心。

    “王爷,吴阁老等官员已经各自安顿,奴婢带来的120名中官和80名宫女已经进宫开始清理、打扫各宫殿,不日即可使用。”宋建向朱由榔汇报。

    “哦,你哪里找的中官和宫女?”朱由榔问道。

    “王爷离开南京之后,奴婢派人寻找并审查了弘光朝廷时的中官和宫女,从中选出来的,有些奴婢确认可以放心使用,有些奴婢还没最后确认,但急着前来京师,奴婢决定先用着,日后再进一步审查。王爷,奴婢觉得还是要新招一批中官和宫女入宫。”

    “嗯,这个等孤登基以后再说吧。”

    “好的王爷。王爷,您出征之后,奴婢就安排人寻找原司礼监太监曹化淳,奴婢临来之时,得知已经找到他了。王爷,奴婢觉得,可以让曹化淳入宫负责一些事情,并让他寻找一些前朝的太监进宫做事,毕竟咱们桂王府的中官太少了,宫中事务繁多,人少忙不过来,就是招了新人入宫,一时半会也不中用,还有就是奴婢已经离宫十多年了,说实话,很多宫中规矩奴婢已经淡忘了。”

    “嗯,想法不错,只是,孤听说这个曹化淳曾在闯贼攻打京师时主动打开城门迎接闯贼进城,你怎么想到用这个人呢?”

    “王爷,这不知是什么人造谣,曹化淳在崇祯12年就出宫回家休养了,甲申之变时,曹化淳已经离开京师六个年头了,怎么可能打开城门迎贼?

    奴婢也听说过这个谣言,当时就让人调查了这件事,而且,由于奴婢的身份,曹化淳离宫没多久奴婢就知道了,当时奴婢还曾为曹化淳庆幸还专门去信恭贺,王爷,我们这些刑余之人能够回家养老本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这么说是有人中伤曹公公?”朱由榔问道。

    “这是肯定的,王爷,奴婢推荐曹化淳不仅仅是因为他曾经有恩于奴婢,也不是因为过去曹化淳为桂王府经商提供过很多帮助,更是因为奴婢觉得他有情有义,王爷,据奴婢所知,清廷顺治入住皇宫后,曹公公从老家来到京师,上疏请妥善处理先帝后陵寝,清廷也许是为了收买人心,竟然批准并让曹公公亲自督办此事。”

    “嗯,这事孤知道,就按你说的办吧。说起来曹化淳确实为我们桂王府出过大力。

    孤记得当年因为镜子生意,受到以魏国公为首的金陵勋贵们的刁难,开口就要入干股,其实就是妄图霸占我们的生意,当初还是你亲自入京找到了曹化淳,是他帮我们解决了那次的危机!”

    “王爷记性真好!当时我送给曹化淳1000两银子,王爷还说我不够大气,应该送5000两!好在曹化淳还真能办事,写了封信派人给魏国公送了过去,那次危机也就过去了。”

    “那是本王与陶公合作经商遇到的最大一次危机,从此以后生意就顺风顺水,所以本王记忆深刻。不过,宋建,前朝的事情太复杂,宫中之人不能让孤放心使用,所以即使应急寻原中官入宫也决不能人数太多,而且,孤以及家人的日常饮食起居不能让这些人参与,嗯,你要多几个心眼。”

    “奴婢明白。”

    说起这个曹化淳真是背着个不白之冤直到后世。

    曹化淳上疏请求妥善处理崇祯陵寝,清廷批准,并委曹化淳内官监冉肇总理其事。此时,顺天府杨博,宛平杨时茂等分别上疏参告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

    曹化淳上疏辩诬,奏辩甚力。清廷回复:“曹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琛,该部知道。”

    甲申之后,启门之说,广为流传。曹化淳阅读南方传来的野史笔记时,见仍有‘捏诬之语’,深恐‘流传既广而秉笔者不加确察,便成无穷之秽’,遂于1662年去世前作《被诬遗嘱》及《感怀诗》四首,并抄录旧稿《记事俚言》和《剖陈疏稿》、《告归底册》,分发给诸子侄。《被诬遗嘱》及《感怀诗》,经曹氏后人传承抄录,仍保存完整。

    《遗嘱》较长且为文言,《感怀诗》情真意切,愤懑与无奈溢于言表。如《忽覩南来野史记内有捏诬语感怀》诗:“报国愚忠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史不真。”

    按说曹化淳被冤枉时间长了也就淡化了,后世影响不会很大,毕竟研究历史的人不多。但不知为何,金庸的小说《碧血剑》中将其写成一个受尽崇祯皇帝宠爱,却在大明岌岌可危时,开城门迎敌,使得崇祯皇帝不得不自杀于煤山上的奸诈小人。

    金庸小说影响力太大,这曹公公也就大名鼎鼎了,可惜不是好名声。

    可又有谁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呢?

    “宋建,曹化淳被人中伤,你有何感想?”朱由榔接着问道。

    “王爷,中官无论忠奸,都容易被无耻文人诽谤,有污水没地方泼的时候,我们这些刑余之人就成了最好的背锅的,呵呵,奴婢当年在内书堂读书的时候就想明白了。”

    “嗯,你倒是真的想明白了。宋建,中官由于是皇帝身边的人,被中伤、被栽赃、被冤枉的几率极大,关键看中官伺候的皇帝信不信,如果皇帝自己想不明白,不信任自己身边的人,估计皇帝离失去皇权也就不远了。不说这个了,宋建,这次和你们一起入京的官员总共有多少?”

    “回皇爷,这次总共有117名官员和奴婢一起入京,其中有36人带家眷,其余官员都是单身入京,吏部有专人负责组织官员北上,朱标留下了一部分锦衣卫负责护卫。王爷,陶公这次也来了,他在外城有宅院,奴婢就没为他安排住宅。”

    “哦,宋建,朱标接手你创办的情报部门现在能完全掌控了吗?业务熟悉了吗?”

    “基本上熟悉了,他和奴婢商量准备派人到各地去,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组建锦衣卫地方组织,我们觉得原有的一些人员可以继续用原身份工作,这样有利于锦衣卫掌握情报信息。”

    “嗯,可以这样安排,可原来的那些情报系统的人员这些年吃了那么多苦,做了艰苦卓绝的工作,现在还要接受锦衣卫的领导和指挥,这些人会不会有抵触情绪?”

    “也许会有,奴婢觉得他们大部分能理解并支持。个别不理解、有情绪的奴婢会好言安慰,根据情况从别的方面补偿。”

    “嗯,其实可以让各地的负责人身份曝光,让这些人为首组建当地锦衣卫,他们自己觉得不曝光身份更有利于工作的,可以派副手过去,明面上负责锦衣卫的工作。”

    “这样更好,只是这样安排奴婢不好开口。”

    “你想的有点多,呵呵,你不好开口那孤来安排吧,你安排人召朱标过来,孤正好还有别的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