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学霸大唐 » 100、神通传千里

100、神通传千里

    热气球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大,而且距离也不够远,只有约一百里的有效距离,出了这个距离安全和时效就很难保证,时间一长距离一远天气和风向会变,当前人力还是没有办法抗衡自然。

    梅哲仁心目中最佳的通讯办法是无线电报,就是最简单的摩尔斯发报机。

    当前学霸军的科技储备,距离无线电发报机还有两个关卡没过,一个是制造振荡线圈的绝缘漆,另一个就是表达信号的发光器具。

    前者是制造线圈的拦路虎,不管是手摇发电机的线圈,还是发报接收的电感线圈,都需要绝缘漆。

    本来梅哲仁是打算用天然橡胶制作绝缘漆,可经过了大量试验他发现这条路不通,至少当前行不通。

    合成橡胶的高温很难控制,一时半会他也弄不出合用的温度计,可合成橡胶改性的流程又对温度要求很精细。

    无奈之下,他只能让劳践言改走酚醛树脂的路线,用木焦油和木屑土法加工,虽然这种制备方式很繁琐效率也不高,但是它能用门槛低。

    经过了大量的试验,劳践言终于跨过了这一关,弄出了酚醛树脂,绝缘漆有了。

    不过得到的酚醛树脂由于浓度的原因粘性和耐热性能并不好,使用铜质线圈的打算泡汤了。

    这个打击也挺大的,再一次偏离了梅哲仁的规划路线。

    幸好学霸军现在有了一项超能力——有钱,梅哲仁索性选择白银作为线圈材料。

    反正当前这些东西不需要量产,用到的量也不大,仅是制作数台收发电报用的无线电报机,消耗的白银数量也就几十公斤,还花得起。

    白银易于提炼,其导电散热性能比铜更好,勉强可以配合绝缘漆的性能。

    说易行难,提炼五十公斤九九白银,也用掉了差不多三百公斤的银锭,一方面是因为银锭的纯度低杂质多,另一方面浪费也不少。

    但是没有办法,想要跨过技术门槛就得这么来,后世的电子工业还用金、铂这些稀有金属,那不是更肉疼。

    还好梅哲仁可以用知识和技术是无价的话来安慰自己。

    杨成已经解决了金属拉丝的工艺,这次他除了带来热气球,还带来了一整套的实验室制备工具以及五十公斤的银丝。

    可光这些还不够,师徒三人还需要在河口就地解决一关:采集钨矿,提炼高纯度的金属钨制成钨丝。

    发光器具和初代的二极管,就是一个电灯泡,发报机用于显示信号、激发电磁振荡、过滤接收信号都要用到它。

    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学霸军就可以千里传音了。

    所以,在没有时代背景的环境里突破工业瓶颈,就像是让凡人制造法宝一样难于登天。

    等闲是玻璃工艺和冶炼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不然梅哲仁的规划都会变成海市蜃楼。

    其实现在也没好多少,仅仅是有了落脚点,像样的楼梯也是没有的,只能自己造。

    灯炮也好,二极管也罢,都需要真空环境,在这个环节,橡胶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没有足够好的密封圈,抽真空就是个幻想,梅哲仁对技术、材料的布局,好像每一步都踩到了点上。

    劳践言和杨成在做实验时都好奇,师父是怎么想到这些的,每一次要开发新的东西,正好技术环节和材料都刚刚满足。

    他们也没抱希望,一般来说师父会让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不能问,问就是加一本或一沓手稿。

    不过他们还是照惯例问了梅哲仁,却意外得到了一个不同于过往的答案。

    “为师时刻不停地在思考,然后在脑中加以揣测,有时会想像实验的过程,虽然不一定准,可好歹有了参考,有时候会对,有时候也会错,尔等看这次为师不就料错了吗?工艺和材料都改了好几趟耗时太多。”

    好吧,梅哲仁能说他脑子里天生就有这些吗?能跟他们讲穿越吗?不能。

    不过梅哲仁给出来的答案也让杨成和劳践方很兴奋,杨成也说出了自己的感悟。

    “吾也时常在梦中思虑或做实验,有时一个灵感就是睡一觉起来就有了,师父是思索的时间比吾二人长了很多,知识已经成了体系。”

    劳践言也来脑补:“师娘说师父几岁时就善于腹稿,二十多年一直不断探索挖掘,不比那些皓首穷经的老学究轻松到哪里,当然会比吾等有效率,看来还是得多积累。”

    行,你们说的都对,我也不能反驳,梅哲仁只能笑脸以对,再加点为师甚慰的表情。

    梅哲仁正为又躲过一关而庆幸,因为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指导起杨成和劳践言也越来越吃力。

    当学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会有一个爆发的阶段,光凭着脑中的后世学识,不并足以覆盖全部的细节。

    而且杨成和劳践言的资质并不差,属于那种一说就通一点就透的聪明人,反正梅哲仁没有觉得教这两个徒弟有多费劲,只是经常会被问得头昏脑胀疲于应对。

    这次也一样,没等梅哲仁松口气,杨成就略带兴奋地喊了起来:“融化了,守诺记录一下,钨的熔点大约在三千五百度上下,烧坩埚的火焰已经完全青化。”

    “熔点高就好分离了,杂质基本上都除去了,不同的温阶用离心筛过一遍,也不怕氧化,用的什么坩埚?埚底都快融化了。”

    劳践言也兴致高昂,一边记录实验细节,嘴里一边吐出分析。

    杨成一丝不苟地盯着实验台,声音也压低了两级,好像说话声音大了会影响实验效果一样。

    他头也没偏眼也不歪,都不像是在回答劳践言:“纯天然石墨的坩埚,河口这里就有这东西,跟师父做的第一个坩埚一样好用。”

    梅哲仁见实验有了成果,他们两个又聚精会神,便悄悄往外撤,提炼钨矿的过程,他就给出了磁选这么这办法,其它都不用他操心。

    他盘算着要不要把元素周期表给弄出来,再把元素特性给徒弟们写好,可他又觉得这样不好解释。

    毕竟跨度太大,难不曾说做梦梦到的?那也太扯了,一时半会琢磨不定,梅哲仁还是打算先等等看。

    无线电发报机不用等,有了钨丝,又用了抽真空用的抽气筒和排气管,只用了两天时间,电灯泡就出现了。

    伏打电池劳践言是早就会做了,这在梅哲仁给他们写的“天书”里算是比较容易的一节。

    不过这一小步只有实验室里面的三人知道,刘良和梁树只当首领又在造法宝了,一天到晚师徒三人都关在实验室里神神秘秘的。

    他们虽看着眼热,可也没有热切到像杨成和劳践言那样废寝忘食的地步,反正有了好东西首领也会马上拿出来给学霸军装备上,等就是了。

    还真的等了好些天,因为二极管的通断性能需要测试,可调电阻、振荡电圈、电感线圈这些都是精细活。

    最受限的是没有仪表,每个元件的电气参数没法精准测量,只能概算出一个大略的数值,比如用多粗的导线,线圈绕几圈,磁铁的磁场强度大约是多少,电压也是在一个范围内凑和。

    还有那个该死的可调电阻,为什么要可调,不可调鬼知道阻值是多少?

    最原始最简陋的碳膜电阻,通过调节长度来增减阻值,说白了就是靠蒙。

    蒙着来实验就必然会冒烟烧断,甚至还炸了几个二极管。

    还好梅哲仁提前做了警示,三人都做好了防护,才没被满实验室飞溅的玻璃渣刺伤。

    刘良和梁树伸长脖子等了半个月,终于等到了首领的法宝现世。

    首次实验还分了两个地方,两间隔了数十米的静室,杨成和劳践言各守一边,操弄着一个两尺长宽的大匣子。

    二人神情无比虔诚,那个大匣子不像法宝,倒像是神龛,面前的人神情肃穆像是在拜神一样。

    梅哲仁没闲着,在帮忙摇动手摇发电机,随着他的动作,大匣子的一个琉璃泡亮了起来,看着是挺神奇,却也没有看出个所以然。

    另一边刘良也被杨成抓了苦力,正在照着杨成的吩咐匀出摇转发电机,他中间动作快了些,就发现那个叫“灯泡”的玩意亮了点,要是慢下来,灯泡就变暗。

    到了这一步,发电和显示就没有问题了,梅哲仁便向劳践言下了命令:“开始吧。”

    劳践言依照师父的口令,开始用手点动一块用线连着大匣子的小木板,上面有一块金属片,金属片下有金属基座,正好连着那条电线。

    在劳践方的压动下,金属片不断地敲击在基座上,发出嗒嗒的声响,常亮的那盏灯泡旁边,另一个原来不亮的灯泡闪动起来。

    灯泡闪动还跟嗒嗒声一样的规律,旁边看热闹的梁树看出了点门道:“是跟旗语一样的道理?”

    “是的,不过不是用眼睛看,而是通过一种看不见的波在传导,而且可以隔着很远,通过收发报机能将消息传送到千里之外。”

    梅哲仁话刚说完,杨成就拿着一张纸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高喊:“解出来了,神通传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