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奔腾时代 » 第三十六章 未来养殖大户登门拜访(拜求推荐和收藏)

第三十六章 未来养殖大户登门拜访(拜求推荐和收藏)

    期末考试结束后,第二天公布了成绩,年级第一是1班的吴建同学,榜单里没有张晨的成绩。

    这是赵孝国等领导商议决定的,张晨的成绩以后不再公布,免得在学生群体中引起骚动。

    原本还有老师说公布张晨的成绩以鼓励其他学生,但是考虑再三之后又一致觉得空中楼阁不一定会鼓励人,反倒会弄巧成拙。

    毕竟张晨的成绩甚至连老师都会被打击到。

    梁非凡再次透露了张晨的分数,723分,从此以后梁非凡被冠以了“大话王”的称号。

    期末考试后一周,离春节还有五天时间,溧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年级学生开启为期13天的寒假模式。

    张晨和徐悠悠在其他人羡慕的眼神中一起走出了校园。直到送到徐悠悠楼下,才依依不舍的分开。

    两人约定,在正月十五那天,张晨带徐悠悠去金陵城夫子庙看灯会。

    恋人间便有了盼头,只希望那一天尽快到来。

    再次回到张家村,张晨明显能感受到村民与一个多月以前的状态不一样。

    或许是不需要奔波的原因,村里面比往常热闹了许多。若是以前,下午两三点左右村里只能闻得到狗吠声,村民们都在休息,养足精神为生活奔波。

    现在不一样,张晨刚下车,村头就看到十几位叔伯在小卖部门口打麻将,见到张晨十分热情的打招呼。

    回到家中时,赵雪梅正在准备年货,张冬生在洗刷摩托车上的铁桶。

    张冬生告诉张晨,他打算把摩托车卖给村头的小伙姜军,自己换一辆二手的轻卡。

    市场的付大嘴对他特别照顾,他不担心湖虾多了卖不掉,所以只要有渔民来送货,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他都照单全收。

    这货是越收越多,摩托车上的两个铁桶装不下来,上次强行装了三百多斤,结果到了淳县湖虾死了将近七十多斤,把他急的要死。幸好付大嘴全部收下,虽然价格比活虾便宜许多,但不至于让张冬生亏太多。

    最近张冬生一直在考虑换辆轻卡,他在淳县打听了价格,算了一下这一个多月挣的钱能买上一辆。

    不过张冬生的计划遭到了赵雪梅的反对。

    赵雪梅觉得他做了几天生意快把尾巴翘到了天上,好是一通奚落。

    夫妻俩询问张晨意见,自从上次张晨为整个村里找了新的卖货途径之后,两人潜意识里已经把他当成了家里的主心骨。

    张晨并不希望张冬生这么做,换一辆轻卡生意的确能做大,但是这么做父母会太累。他从一开始就是希望父母能轻松一些,后半生不必在顽疾中煎熬。

    看张冬生渴望的眼神,张晨又不忍心打击他:“爸,我上次让你去看看淳县人家怎么养殖螃蟹的,有去么?”

    张冬生一愣神,突地拍了脑袋,喊道:“差点把这事忘掉。去了,去了,那是技术活,我干不了。不过你小爷爷很有兴趣,打算等你回来问问你意见呢。我去喊他哈。”

    张冬生说完,一溜烟跑出了门外。张晨的小爷爷也是张冬生的小叔,两人相差不过3岁,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很好。

    对于他小叔交代的事,张冬生非常上心。

    张晨哑然失笑,果然什么人吃什么饭。重生前,村里最先一批养殖螃蟹的就是他小爷爷和另外两家人。

    后来村里人看着挣钱才相继养殖。

    张冬生包了十几亩田,勉强能应付得过来。

    而他小爷是村里承包大户,承包了六十几亩田。张家村以及周边公三四十户养殖户每一年螃蟹产量就属小爷爷最高,质量最好。别人家都是要跑到淳县去卖,而他家是商贩上门去收货,价格也给的高。

    张冬生养的螃蟹质量一般,小爷爷经常会把张冬生的螃蟹混在自己家里一起卖给商贩,这也是张冬生能一直养下去的原因。

    否则以张冬生的情况,估计在螃蟹价格最低的那几年要赔个底朝天。

    小爷爷张上勤来到张晨家的时候,一同来的还有村长张上伢,和张冬生同辈的张前军。

    果然还是他们,重生前村里第一批成为养殖户的三家人。

    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张晨想让自家成为第一批养殖户,结果自家父亲没有兴趣。

    “小晨,上次跟你爸去淳县,看人家养殖螃蟹,我们三个也想养,问问你的意见。”

    自从改变了张家村出货方式后,村民们有了很多自由时间,这让张家村产生了两类截然不同的人群。

    第一种是在村头打牌的人,日子惬意之后,他们就开始舒舒服服的享受生活,过得潇洒开心。

    而另一种人是张上勤这类,他们会琢磨是不是有其他途径多挣一些钱。有些人在张冬生帮助下做了生意,张上勤不想和自家人抢生意,听张冬生说起养殖,便有了兴趣。

    和张冬生跑了几趟淳县,就有了做养殖户的打算。

    对于这种关乎家庭生计的决定,张上勤他们也是不敢轻易决定。既然事情是张晨提出来的,他们想听听张晨的意见。

    自从村里生活改善后,再也没有人认为张晨是只会读书的傻孩子了。

    “小爷爷,先说说你们是怎么打算的?”张晨算是半个养殖户了。踏入工作前,他一有空就和张冬生在螃蟹塘忙前忙后,养蟹的技术是驾轻就熟。

    张上勤想了两三分钟,说道:“我们三准备合伙在石湖承包一块水域,固湖的螃蟹好吃,石湖靠的这么近应该也差不了。”

    “石湖溧县有,淳县也有,你们看到淳县有人在石湖里养螃蟹么?”张晨反问道。

    “这倒没有。固湖有,也有人承包了农田养。但唯独石湖没人养殖,为啥?”村长赵上伢快50岁了,黝黑粗糙的皮肤,一双大手布满老茧,是典型的农家大汉形象。

    “据我所知,石湖的水质并不适合养。这些年,石湖里出现了不少捕鱼的机油船,水质污染太严重。另外,石湖里没有水草,不适合养殖螃蟹。”张晨看着老实巴交三人。重生那一世,这三人就吃过这个亏。

    三人想通了其中环节,问道:“承包农田的话哪里适合呢?”

    “首先附近要有足够水源,水质越干净越好。这样螃蟹塘水少借水,水多送水都比较方便。第二农田要平,方便挖机干活。满足这两点的地方很多,我个人建议在芋梗田。”

    芋梗田是对面村姜家村东面的一大片田地,它属于整个大队,每个村在那都有分地。那块地地平,又有一条水质极佳的长河。

    整个大队有类似条件的田地有三四处,但事实证明,只有芋梗田才最适合养殖螃蟹,那里养出的螃蟹质量是唯一一处可以堪比固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