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想当昏君的我竟然成了千古一帝! » 第四十一章:陛下这一招掩人耳目,突然发难,着实高明啊。

第四十一章:陛下这一招掩人耳目,突然发难,着实高明啊。

    大庆京城之西,凌源阁。

    湖畔阁楼之上,三名大儒静静跪坐于案前,有昂贵熏香袅袅升起。

    三人的中央,有奉茶的侍女,一袭蓝色曲裙,动作优美,为几人一一添上茶水。

    不过环境虽然淡雅优美,但三人此时的眼中都透露着些许沉重。

    原先以为皇帝变法,主要是针对勋贵。

    儒家众人还担心大庆社稷动乱,不利于他们。

    但《恳草令》颁布之后,众人才意识到。

    皇帝的变法,根本就不是单独针对勋贵!

    先前在朝堂上突然说要对勋贵下手,剥夺勋贵一脉世袭罔替权利,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

    真实的目的,是扰乱众人的视线,让出了勋贵一脉之外的其余势力,反应不过来!

    “陛下不愧是先皇嫡子,这一招先声夺人,掩人耳目,再突然发难,让我等无法反应,着实高明啊。”

    “如今律法已经颁布,我等儒家子弟从今以后,竟不能再游学、辩论!”

    “这,大大不利于我儒家啊!”

    三人中,身材矮瘦却面目温润的大儒轻声叹道。

    “子坤说得是啊,我儒家以游学、辩论行事,四处宣扬学说,方可广收门徒。”

    “如今,不能游学、辩论,岂不是闭塞我等收徒之路?”

    另一名身材高壮的大儒附和道,说罢他看向为首的向万春道:“子乾兄,你身居高位,名列六部,可清楚陛下到底是要做什么吗?为何限制我儒家的发展?”

    “我儒家理念忠君爱国,上合天意,绝不会不利于君王,陛下为何要限制我等?”

    闻言,向万春没有说话,只是静静拿起案前青色茶碗,浅浅抿了一口汤汁微红的淡茶,双眸才看向两人。

    “言禄兄,子坤兄,陛下圣意如天,而天色万变,我也不能揣测。”

    说实话,就算是先帝,向万春自问还是能隐约察觉其意图的。

    但当今这位皇帝,他是真的一点也看不懂,看不透。

    “不过,我儒家理念,忠君体国,教化万民,这是大利国家,大利陛下的,想必陛下,不会真的针对我儒家。”

    “我儒家学子不能辩论、游学,那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的学子,就能够辩论游学了吗?”

    “我儒家有教无类,门徒广多,就算不能游学、辩论,发展速度亦是远超法家、阴阳家等学派。”

    “未来,大庆官场,还是我儒家的。”

    向万春缓缓说道。

    听到这话,另外两人不由都是缓缓点头。

    向万春的思路没有任何问题。

    第一,儒家是所有学说中最拥护皇帝,也是最能维护统治阶层的学说。

    第二,儒家有教无类,体量大,因此就算和其余学派一样被限制游学和辩论,亦可以更快壮大。

    “子乾兄言之有理,陛下此举,应当不是针对我儒家。”

    “不过,如今变法之事虽名义上乃是那马境负责,但实际都是央殇一手操持。”

    “他是法家子弟,陛下又似乎对他倍为推崇,难保不会被他影响,还是要注意。”

    大儒言禄送了一口气后,喝了一口茶,又说道。

    向万春点头:“言禄兄此言有理,那央殇虽是个黄口小儿,但胸中倒确有几分墨水。”

    “陛下未登基前就爱大才,所这央殇才能扶摇直上。”

    “虽然我等都是拥护陛下,维护大庆江山的,陛下定然不会对我等动手,但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是去一趟宫里,打探一下陛下的意思才好。”

    大儒子乾连连点头:“陛下圣意难测,我等还是弄清楚,有眉目之后早做打算为妙。”

    “事不宜迟,我马上就动身。”

    向万春点了点头,当即站起身来,向两人行礼之后,便大步离开。

    “哎,本以为大庆国势日稳,没想到陛下却是个这般有野心的性子,一来便这般大刀阔斧地变法。”

    “子乾兄,看来我等不得不另做考虑啊。”

    身材高大的言禄抿了一口茶,轻声道。

    “谁又能想到陛下登基之后,变化会这么大呢?真是天意难测啊。”

    子乾摇了摇头,没有再说话。

    一时间凌源阁内安静下来,只有侍女奉茶时的声音,异常清晰。

    ……

    忠武王府。

    陈震一袭黑色蟒袍,头戴紫金冠,斜卧书房之内的榻上,手持着一本竹简,正细细看着。

    他的面前有一张巨大的玉案,通体乳白,绿纹如滕,价值千金,乃是先皇陈龙送给他的。

    据说乃是前周那昏庸皇帝最爱的收藏品之一。

    玉案之上,摆放着一些精致糕点和水果,还有看完批注过的简牍。

    而玉案的不远处,一袭黑色长袍的管家秦伯正在拱手给陈震讲述着恳草令发布之后,各方的反应以及国内的情报。

    “综上所述,《恳草令》发布之后,民虽颇有怨言,但却无人违抗,只是如勋贵一脉、儒家等势力,私下有串联,商量《恳草令》给他们带去的影响。”

    “但短时间内,各方势力,应该都不会采取行动。”

    “《恳草令》实施之后,各地略有动乱,并不是因为违抗律法,而是新法实施,有民众有所不适。不过鼎革殿的宣法使、变法使,很快就在甲兵的配合下将动乱理顺镇压。”

    “此次变法,重在农事,预计明年,我大庆的粮食,应当会丰收。”

    听完秦伯的汇报之后,一直静静看着竹简的陈震将手中竹简放下,沉着冷静的双眸中,露出思索之色。

    原先,他以为自己这个侄儿会直接废除勋贵一脉世袭罔替的资格。

    没想到最先施行的,确实这个《恳草令》。

    做为大庆文武双全,威望极高的忠武王,陈震自然看清楚了《恳草令》颁布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这么看来,孤那侄儿的眼光倒是真的不错,没想到那央殇,还真是个人才,能搞出《恳草令》来。”

    “不过,虽然一开始的《恳草令》对各方势力的利益触碰不痛不痒,但你的第二步,是肯定会伤筋动骨的,届时,你又该怎么面对各方势力的反扑呢?”

    陈震脸上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