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龙战于也 » 第四章 谣言止于智者

第四章 谣言止于智者

    转眼沫雨筠即位已一年有余。在项英的尽心辅佐下,大唐政权平稳过渡,兵部尚书兼辅国大将军欧阳玺驻守东境,多次击退齐国的军队,大唐实力较沫世贞时期更上了一个台阶。不过项英对朝政大小事均事必躬亲,沫雨筠反而乐得清闲,整日坐朝听政,读书做学问。偶有大臣谏言沫雨筠亲政,都被项英借口皇上年幼还需学习推脱,沫雨筠也未表不满,朝中大臣因此对项英把持朝政多有微词。

    深夜,皇宫。

    “陛下,兵部呈送扬州刺史程海启急件。”沫雨筠刚准备躺下,卿卿就匆匆忙忙闯了进来。

    “卿卿,怎么还是这么慌慌张张的。”沫雨筠拍了下卿卿的手接过奏章。

    卿卿刚想斗嘴就看见沫雨筠聚精会神的看着信件,识趣的关上门退了出去。

    当晚,沫雨筠将奏章反复看了好几遍,然后就放在枕头下,一句话都没说就睡了。

    “陛下,项子龙大人有要事求见。”天还没亮,卿卿就叫醒了沫雨筠,不过这次她学乖了,不慌不忙的说道。

    “请项哥哥进来吧。”沫雨筠在卿卿的服侍下更衣后说道。

    “陛下,伯父对大唐一片忠心,程海启这是造谣生事。”项子龙语气中少有的激动。

    “项哥哥,这件事我已知晓,你先回去吧,等会上朝先听听兵部怎么说。”沫雨筠显得胸有成竹。

    “放心吧项哥哥,项爱卿追随爷爷四十余年,对大唐的忠心日月可鉴。”沫雨筠见项子龙有些犹豫,又补充道。

    大殿上,沫雨筠正襟危坐,台阶下文官武将分列两侧。大臣们照例汇报工作。卿卿看着沫雨筠努力装作一副严肃的样子着实好笑,被沫雨筠瞪了一眼后赶紧捂住了嘴。

    “诸位爱卿可否还有其他事要奏?”见日常事务已汇报完毕,沫雨筠问道。

    “没有的话,那就退朝。”沫雨筠说。

    沫雨筠正准备起身,堂下兵部侍郎韩岩达出列。

    “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奏。”韩岩达说。

    “韩爱卿请说。”

    “陛下,兵部接到扬州刺史程海启急奏,五天前,项英大将军在检阅完军队后,未经兵部批准也未禀报皇上,私自换防了扬州驻军,按照大唐的法律,大将军是不能私自调动驻军的。微臣怀疑大将军图谋不轨。”韩岩达说。

    “韩大人,大将军一心为国,你这是诬蔑。”项子龙上前一步怒视韩岩达。

    “哦,我想起来了,大将军是你伯父,难怪你会为他开脱。”韩岩达讥讽道。

    “大将军虽然是我的伯父,但我项子龙发誓只效忠陛下一人,你再恶语中伤,我第一个饶不了你。”项子龙愤怒的拔出佩剑,韩岩达没想到项子龙居然在朝廷上拔剑,吓得后退了几步。

    “项子龙,你干什么,收起你的剑,你的职责是保护陛下,这里没你说话的份。”一直没有说话的项英发火了。项子龙见伯父发火了才收回佩剑,回到自己位置上。

    “陛下,是我教导无方,求陛下看在项子龙一片忠心的份上宽恕他的无理之举。”项英转身跪地。

    韩岩达在一旁冷眼旁观。“如果大将军问心无愧,先交出兵权,待皇上查明真相,可还大将军清白。”

    项英对韩岩达怒目。

    韩岩达没有理会项英的怒火。

    “陛下,微臣还建议急招辅国大将军欧阳玺率军拱卫京师,以免他人觊觎之心,欧阳将军又是国舅,忠心可靠。”

    项英本来就脾气火爆,哪里忍受得了这些。

    “陛下,微臣14岁便跟随先帝,从未有二心,如陛下怀疑我的忠诚,尽管杀我好了。”

    陆高林眉头一皱,心想:“项英也太不冷静了,本来只是项英与韩岩达的矛盾,沫雨筠并未表态,现在项英是把自己与沫雨筠摆在了对立面上。”

    “大将军请起,我都知道了,这是造谣,韩爱卿也只是受了误导。”沫雨筠并没有生气。

    “陛下,有程海启的奏章为证。”韩岩达急忙站出来。

    “韩爱卿,从京师到扬州快马加鞭最快需要多久?”沫雨筠问。

    “兵部最好的骑手,两匹马交替骑乘,仅需七日.....。”韩岩达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个错误。

    “所以兵部是怎么得到扬州五天前的消息?”陆高林替他说完未说的话。

    韩岩达额头上直冒冷汗。

    “除非是有人伪造程海启的奏章,陷害项爱卿。”沫雨筠微笑的看着韩岩达。

    韩岩达不由得坐倒在地。

    “陛下,既然是韩岩达诬陷微臣,微臣请求将韩岩达斩首示众,以儆效尤。”项英站起说道。

    “项爱卿消消气,韩爱卿早年追随先帝有功,免去官职,允其回乡安度晚年。”沫雨筠说道。

    “陛下,微臣怀疑此事有可能是敌对势力伪造了扬州刺史的奏章,韩大人一时未察,受了误导。”陆高林察觉出沫雨筠不打算杀韩岩达,于是也出来打圆场。

    谁知项英怒气冲冲的吼道,“老陆,陛下不了解我,你我共事几十年,你还不了解我吗?”

    “老项,你冷静点,陛下面前岂容你放肆。”陆高林意图点醒项英。

    几位开国元勋的争执,其他大臣哪里敢出言相劝?

    一时之间气氛十分尴尬。

    还是庭外的太监打破了沉静,“兵部尚书兼辅国大将军欧阳玺有急事禀报,已在大殿外候着。”

    陆高林大惊失色,联想到韩岩达一事蹊跷,莫非欧阳玺逼宫了?

    “子龙,皇宫戒严,保护陛下。”项英也冷静下来。

    整个大殿乱作一团,混乱之中,欧阳玺只身一人上了大殿,见大殿混乱,欧阳玺一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欧阳爱卿所为何事?”还是沫雨筠强作冷静,问道。

    众大臣见欧阳玺只身一人,也未佩戴兵器,也都安静下来,重新站好位置。

    陆高林将事情的经过说与欧阳玺听。

    “岩达,你好糊涂呀。这显然是敌国的离间计。齐国、蒙古、吐蕃、回鹘等所惧怕的就是大唐上下一心,只有我们内部互相猜忌,他们才好趁虚而入。”欧阳玺恨铁不成钢。

    “大人,属下糊涂。”韩岩达羞愧不已。

    突然,韩岩达抽出项子龙的佩剑,准备自刎。

    项英眼疾手快,手掌抓住剑。

    韩岩达本已闭上的眼睛又睁开,映入眼帘的是项英鲜血淋漓的右掌。

    “项大人。”韩岩达哽咽。

    “岩达,莫要再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了。”

    四只手握在一起,心结解开了。

    沫雨筠在堂上微笑得看着诸位大臣,“卿卿,传令设宴,为欧阳爱卿接风洗尘。”

    “陛下且慢,臣有事要奏。”欧阳玺向前走了一步。

    众人这时才想起来,欧阳玺镇守大唐东境防御齐国,这番突然回京,莫非齐国又有大动作?想到这,项英、陆高林面色都是一沉。

    欧阳玺将众人的神色看在眼里。开始汇报。

    原来齐国自知偏安一隅非长久之计,一年前就着手将贵族和财宝移到海外。前不久旷文林向齐王献了“借尸还魂”计,众人皆惊异于该想法的异想天开。

    旷文林认为,齐国处境十分危险,虽然凭侥幸胜了大唐一次,但齐国国土面积小,三面与大唐接壤,防御战线长,东面临海,退无可退,灭亡是迟早的事。既然如此,不如置死地而后生,举国之力渡海进攻金国,灭完金国后,就在金国领土上重新建国,达到借金国尸体还魂齐国的目的。

    “此计虽过于惊世骇俗,但处在齐国的境地,未尝不是当前最好的办法。”陆高林率先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齐王的态度是?”项英问道。

    “齐军先头部队已渡过渤海,直逼金国国都,金国已向我国求援。”欧阳玺这话算是证实了。

    “微臣建议答应金国的求援,从秦岭出关,与上官将军一同救援金国。”不等众人有所动作,欧阳玺向先一步建言道。

    “我赞成,我朝一直在秦岭屯兵防御金国,如果借此机会救援金国,一则能让金国臣服于大唐,东北边境可定,二则齐国远赴异国,根基不稳,可一举灭掉齐国这个心头大患,扫平东境,一举两得。”陆高林拍手称妙。

    “我也赞成。借此机会灭掉齐国,完成先帝遗愿。”项英眼含泪水。

    当晚,皇宫举行宴会,宴会上宣布项英任征东大将军,项英、韩岩达为副将,率军四十万救援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