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我被金钗包围了 » 第25章 对簿荣庆堂

第25章 对簿荣庆堂

    贾琮心里正憧憬着被富婆包养的日子一定不错时,外间又来了人。

    “琮三爷,老太太唤你过去一趟。”

    听是贾母来叫人,晴雯倏忽紧绷了精神,担忧的望向贾琮。

    晴雯很害怕贾母是要过问响午的事,来追责小主子,情不自禁的扯着贾琮的衣袖,轻抿嘴唇,垂首道歉,“都怪我给爷闯祸了……”

    贾琮宠溺的揉了揉晴雯的脑袋,“应当不是你想的那回事。别担心,如今我不过孑然一身,即使罚我,也顶多赶我回东路院,又有什么可担忧的?”

    晴雯给小主子披着衣裳,很想说一句,“爷哪是孑然一身了,不还有我陪着”,但因有外人在又羞于开口,只好仰头望着小主子。

    平日里灵动的桃花眼,不见情思,皆为愁思,荡得心里都泛着涟漪。

    贾琮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又揉了揉晴雯的侧脸,一理衣襟便和通传的丫鬟出了门。

    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的丫鬟,看出贾琮的温煦平和,又有堂上二老爷的夸赞之词,便打算先卖个好,提醒道:“琮三爷今日要小心些,是东路院的大老爷来闹了,只说若三爷求不得功名,便让三爷回去东路院。”

    两人走在穿山游廊之中,过湖心小亭,贾琮与丫鬟轻声回应,“多谢姑娘提醒。”

    果然不出自己所料,贾母突然召见并不是为了宝玉的事。

    宝玉那儒弱性子也没强了几分,贾琮料定他不敢贸然生事,毕竟本就是他无理取闹,道理在贾琮这边。

    而听说是贾赦闹事,贾琮更是浑然不惧了,也乐得在堂上挑明,划出个道道来。

    “正愁怎么和这荣国府最大的败类撇开关系,他还自己送上门来了。”

    这是原主的爹,也不是他贾琮的爹,他可没有给别人当儿子的爱好,尤其是贾赦这种无情无义的斯文败类。

    要知道,在原著中贾赦能不顾贾母反对,以五千两银子就将贾迎春卖给了中山狼孙绍祖,更是在出嫁之后不顾她的死活,导致迎春最后被折磨致死,亲手酿成了这一桩悲局。

    庶女如此,他这庶子跟着贾赦大概率也不会有好下场。

    如今又是个礼教吃人的社会,等到真搬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教条来,反倒不好直接掀桌了。

    见将事情说了,贾琮依旧是面不改色的模样,丫鬟心惊之余,对于贾琮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她在府上也不少时日了,不论府上哪个少爷,只要被传来荣庆堂问事皆是面如土色,畏首畏尾,与当下的贾琮大不相同。

    念及此,再不论贾琮庶出的身份,丫鬟的姿态愈发恭敬起来。

    上前两步,挡住掀帘的小丫鬟,率先掀起毡帘,请着贾琮道:“琮三爷,请进。”

    贾琮和煦笑着,点头示意,复提了袍衫,迈步进门。

    ……

    一进堂,抬头迎面只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荣庆堂”。

    堂下正中央摆了一条大紫檀雕螭案,案后便是外罩象牙色袄子,手持凤头梨木拐的一品国公诰命史太君。

    脸上被岁月侵蚀的沟壑纵横,不过一副福相脸,配着富贵祥和的气质,倒显得慈祥和蔼。

    其下方左右两班坐得工工整整,贾赦,贾政,邢夫人,王夫人,皆是自贾琮入堂之后,目光便没偏移开过。

    邢夫人更是看得怒目,像是不抽他个皮开肉绽,就难解心头之恨一般。

    “琮哥儿,上前来。”

    听得召唤,贾琮又上前了几步,一一拱手见礼,“孙儿贾琮给老祖宗请安,同问大老爷,老爷,大太太,太太安。”

    贾母挥手,打断贾琮复杂繁琐的礼节流程,道:“今日唤你来,是大老爷,老爷想过问下你的功课。我也听说,你欲要从科举取士,不知如今读书几何,筹划哪一年报名州试?”

    贾琮回忆着原主的学习进度,如实答道:“四书五经已通习过一遍,不过还有许多内容不甚理解。至于哪年科举……”

    贾琮知道这后面的问题才是关键,话音一顿,余光扫向左右两列人,脸色是各不相同。

    贾赦,邢夫人多是看热闹的模样,嘴角时不时勾起,嘲弄的意味不言自明。

    贾政则是一脸担忧,不停的端起茶盏抿上一口,放下,复又端起。

    只王夫人似是漠不关心场中事,脸上古井无波,如佛像般平静。

    一躬身,贾琮继续道:“贾琮打算今年就报名科举。”

    话音方落,贾赦的嘴角勾得更深了,像是听了极好笑的笑话。

    邢夫人向来是看贾赦的脸色行事,当下也是忍俊不禁,捂嘴偷笑起来,心里念着,“他若能考中科举,族学里那些不得是个个文曲星下凡?真是比老爷升爵位还异想天开!”

    怕贾母又怪罪下来,邢夫人不敢多做表示,偷笑过后便就又气色如常,正襟危坐起来。

    堂上只有贾政开口言道:“今年州试在秋初上旬,距今日不足半载,琮哥儿年幼,不必如此着急。”

    贾赦却站出来反对,“诶,此言差矣。弄不准,琮哥儿他真有读书的天赋,以不足束发之年就考中举人呢?”

    说这话的同时,脸上的嗤笑出卖了贾赦的内心想法,他只是想将贾琮捧得越高,然后看他摔的越惨。

    “这……”

    贾赦举的例子,是在大夏朝,乃至整个史书中都罕有记载的事,怎会就恰巧发生在贾琮身上。

    贾政又不想出言打击贾琮,便一时语塞,只能望向上方贾母。

    贾母倒觉得眼前的琮哥儿是个有心气的,便也不再犹豫,将事情和盘托出道:“今日大老爷来,便是为了商议你的事。先拟定个时限出来,能考上功名,府上多般优待,也不会有人生出微词;若是逾时不中,便随大老爷回东路院,讨一门差事过活。”

    “你终究是贾家子弟,不论成就高低,贾家亦不会不养你。”

    贾琮连连点头,明白了贾母的意思,“时限便是这一次州试,不中我便随大老爷回院,任凭处置。”

    “若是中了,我也想让老祖宗今日做个公道。日后贾琮再不理东路院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