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我被金钗包围了 » 第30章 收人心(求追读)

第30章 收人心(求追读)

    出了茶摊,贾琮怀揣着银子,总想消费些。

    府中事,除去要给晴雯些犒劳,再就还有归还薛宝钗簪子的事。

    簪子当然是不能归还的,只是指个路,怎么能算作是还清了一份人情,那也太轻巧了些。

    如此盘算着,贾琮发觉一小摊,深蓝色的一张布上,林林总总摆着两排十件金银首饰。小摊的主人也是一妇人打扮,穿着虽算干净,但也不算好,很难和这些金贵的首饰联系在一起。

    以贾琮猜测,这首饰恐怕来路不明,不是偷来的,便是谁家家道中落,不想去当铺被压价,便先在这街上摆摊,寻个有眼缘的。

    不过根据大夏律法,只要买卖形成,不问缘由,物事便归买家,至于来路一切责任都由卖家承担。

    也因此,夏朝的商人交易更繁盛,对买家处处利好。

    “这簪子怎么卖?”

    贾琮顿下身,从中挑了个累丝金簪,嵌着一块儿蓝宝石。

    “小公子真有眼力。”摆摊的老妪先是捧了一句,又道:“这是我这摊里最好的一根簪子,为‘蟠桃金丝宝石簪’,今日我也还没开张,若是公子真心想要,便就给五十两好了。”

    贾琮一皱眉。

    这老妪可能看他年岁不大,故意诓骗,金簪多说也就十两银子,出自名匠之手或许还能更贵些,但你这明显来路不明的饰物,去当铺也只能以金价折算,如何能值五十两?

    贾琮吐了口气,道:“五两,没开张我帮你开个张。”

    老妪方才的笑脸一转眼就成了哭脸,“公子你莫要说笑,这是纯金攒丝的簪子,怎就值五两,能不能再让些个?”

    “就五两,你知我是个识货的,也敢一口叫价五十两?”

    老妪方不能辩,只好道:“那好,我给公子包起来,顶算开个张了。”

    老妪也是带着任务来的,小姐说最好能换出五十两来,买多了都算她的好处。

    若是真一单卖出了五十两,算是占了个大便宜,如此才叫价五十,也是诳一诳面前的小少年。

    贾琮没打算将薛宝钗的宝簪物归原主,便就买个替代,先送还回去,证明自己还惦记着这事,而且挑明了指路不能算作人情偿清,往后还要细水长流呢。

    留在手里的簪子,自然还是有机会亲手为她戴上才好。

    想着昨日独薛宝钗与他想到一处,又信任的送书卷过来,贾琮很难不以为知己,心有所念。

    “嘶,我不会被薛宝钗当成汤姆猫了吧。把她这么理性的女子,当作恋爱脑也太不理智了,不行我还得小心些试探。”

    想到这一种可能,贾琮有些后怕。还好他新时代男青年醒悟的早,不然就要沉沦变舔狗了。

    人家不过示好,你孩子名字都想好了。

    “还是我的晴雯好些,不需要多少心思揣度,再与她买个糖人去。”

    一路寻着,贾琮来到熟悉的捏糖人小摊,却不见旧时的手艺人,而是一青年,容长脸儿,长挑身材,甚是斯文清秀,瞧着比自己要大上几岁。

    “是买糖人吗?”

    青年一抬头,见到贾琮,马上现出笑脸,“原来是琮三叔,三叔你自取吧,不必付钱。”

    京中贾家八房,宁荣街上不少姓贾的都是贾家子弟,论起来远近都是亲戚,但人太多贾琮又少交际,根本分辨不出。

    又见贾琮一脸疑惑,青年才自报家门道:“忘了自我介绍,我是后廊上那一支,父亲排行第五……我名唤贾芸,琮三叔称我一声芸哥儿便是。”

    贾琮恍然大悟,并不是他能论得清贾家的亲戚,而是贾芸这个名字太过熟悉,是红楼梦中少有的正面人物,能做事,不忘本。

    “原来那捏糖人的是你娘亲,我竟都没发觉。”

    贾芸依旧是笑着道:“贾家这么多族人,也不都往府里走着,三叔哪有机会认得清。不过昨日我娘亲还说,三叔多赏了几个铜板,叫我日后有机会答谢,念着情分。”

    也只有这朴素的家风,才能哺育出本分的后辈来,贾琮深以为然。

    挥手推说不必,贾琮看着贾芸略显笨拙的手法,不禁发问,“那你娘亲呢,今个怎得换成你在这儿了?”

    叹息一口,贾芸苦涩着脸道:“家父早亡,只族中分得的田地入租,再就娘亲这一小摊有进项,昨日夜里娘亲病倒,便只能我在这了。”

    “我多次想让娘亲往府里说说情分,进府里谋个差事,也不至于这么辛苦。娘亲她落不下这个脸面,不敢去寻琏二奶奶。”

    “贾芸是个可用之人,而且我也正需要一个府外的代理人。日后银子越赚越多,也不能时时刻刻带在身上。而且大家族的制度,如果发觉后辈在外有别的进项定要收归账房,统一调配,若是如此自己不成了给贾家打工的了?”

    如原著所述,王熙凤私自放印子钱填充小金库,贾母也有自己的小金库不与府上同账,这才是府里的实打实的有钱人。其余人一同享用吃穿,待遇都由府上来定。

    贾琮要想过得舒服,自然也得有自己的小金库,可府里并不是藏匿的地方。

    沉吟一阵,贾琮从怀里取出五两银锭,抓住贾芸的手,拍在他掌心。

    “既然你娘亲病了就不要再出摊了,在这边药铺抓把药,回家里床前侍奉。”

    贾芸虽是贾家子弟可自幼家中贫寒,成锭的银子都没经手过,不自觉的缩了缩手,道:“三叔,这银子我不能收。”

    被唤一声三叔,贾琮也借势端出长辈的架子来。

    “行了不必多说,先以你娘亲的身体为重。我知你想往府里寻个差事,好供养老母,添些进项,但府里外表光鲜亮丽,实际鱼龙混杂,并不能当得一个好去处。等你安顿下来,我自会寻你同做一桩好买卖。”

    听贾琮说得骇人听闻,贾芸本是难以相信的,只要姓贾谁不想打破脑袋往东西两府钻。

    可不管怎么说,手上的银锭摆在面前,实在更有说服力,面前的三叔或许真有别的法子。

    “是,三叔但有差使,侄儿定不辞辛劳。三叔肺腑之言,侄儿定不会与第二个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