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这座农村小镇 » 第九篇:《外来务工》

第九篇:《外来务工》

    (一)

    有那么一群普普通通的工人,每个日日夜夜活跃在小镇的各个角落里,不怕千辛万苦是他们特有的标签,但他们在小镇里也有另外一个动听的名字—“外来务工”。

    分别来自千里之外的河南,来自大山深处的贵州,来自特能吃辣的湖南,来自百里的广东梅州,来自不远处的广东罗定等等,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从而选择在小镇汇聚一堂。

    “这里可是寸土寸金的大广东呀,听说来到这个地方会增加无限赚钱的机会,所以就毫不犹豫地辞掉老家的工作,随后便收拾包袱过来了呗。”一位来自贵州的建筑工人从工地里慢悠悠地走过来说道。

    此时此刻眼前的他,黄色的安全帽无法遮盖住满头的大汗,烈日照射到漆黑的脸颊上,仿佛映射出一副狼狈不堪的模样。

    但这也正是奋斗的印记,太阳的光芒藏在心底里,才对得起这一趟远赴千里来到他乡的旅程。

    “我老家是河南新乡的,那边是山卡拉的农村地方,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产业,因此经济发展一直很落后,呆在老家怎能养家糊口啊。我是跟随亲戚过来广东的,他说这边有很多就业机会,工资待遇也比较高,所以就过来了。现在厂里也发展得不错,我再好好努力几年吧,家里的好日子就会回来的啦,哈哈。”通力纸厂的一位叉车司机自信满满地说道。

    是呀,努力可以创造更多机会,且坚信一定能赢。

    (二)

    成百上千的外来务工均匀分布于小镇的各行各业,其中不乏有夫妻搭档,也有坚定的大男人,还有单独作战的女强人。

    他们流动于装修业及造纸业及农业及铁路业及教育业等,日复一日地勤劳工作,既为自己的口袋增加金钱的重量,也默默无闻地为小镇的经济发展起带头作用。

    他们这群人之中,有的人居住在厂里,有的人自行搭建简陋的宿舍,还有的人在街道的出租屋里居住,总之就是简单且便捷即可。

    居住环境看起来的确不如人意,但这却让他们无动于衷,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内心是如此的坚定,此刻的将就,必能为早日创造美好的未来作铺垫,狂风暴雨过后方能见到美轮美奂的彩虹。

    在一处农业基地,一群人匆匆忙忙地低下头收割瓜果蔬菜,从远处眺望整个广阔的田野,那片景象就只有忙碌的身影,以及一丝不挂的绿色,还有一个红灿灿的太阳。

    每个工人们头戴太阳帽,颈部则是围着一条用来擦汗的毛巾,身旁是一大瓶白开水,这些简简单单的东西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用具。

    这份工作虽然简易,却又很忙碌,因为老板是赶着出货五千多斤瓜果蔬菜运输到县城及广州市的,同时也要保证瓜果蔬菜当天的新鲜度,所以一定要在天亮前开始收割,而且速度要快。

    每天从早上四点开始一直做到中午十二点,期间没有过多的休憩时间,也许中途喝杯水也算是奢侈的休憩了。他们忙碌的样子犹如夏季的大冬瓜一样,深受老板的喜爱。

    “老板是小镇本地人,他为人很好的,对待我们像亲人一般,经常会额外发多些奖金给我们,而像现在这么炎热的天气,他还会每天亲自拿糖水及水果给我们解渴呢。”一位来自湖南的阿姨抬头擦擦汗珠,随后一边喘气一边说道。

    “总之我们在这里做得很开心,虽然是辛苦了些。”隔壁的大哥笑口常开。

    原来他们俩是夫妻搭档,两夫妻在小镇一起奋斗了足足五个年头,这期间熬过多少苦头,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为了家里六口人的生计,他们被迫出来广东闯荡,在小镇里除了做过农业,还接触过建筑业及环保业。

    据老板说,只要是能赚多点钱,什么活他们都愿意去干。

    (三)

    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学老师,在小镇田家炳中学任教语文学科,来自广东罗定的她已经在这里任教十余年,曾经多次获得镇级与县级优秀教师的称号。

    “当时我是被罗定市教育局分配过来的,那时候有个罗定市优秀教师队伍扶持新兴县各所中学的定向计划,我就是那批队伍其中的一员。也没想着自己要过来,更没想到会来到田家炳中学,开始时甚至有点抗拒,但后来又想着既然都分配了,那就服从组织安排吧,看看做得怎样先,实在不行就再申请调回来咯。”那位老师如是说道。

    现在资历深厚的她,已经拥有自主选择随时离开的机会,但是这一次却不想走了,也不肯走。

    原来在十余年的日积月累中,初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渐渐爱上田家炳中学的一切,也爱上这个温暖的小镇,这里早已演变成她心里的第二个家。

    “因为离家里远,所以不能常常回去,只能在学校的宿舍里定居。由于吃不惯饭堂的大锅饭,因此在晚上下班时总是自己一人做饭吃,刚来这里的时候每天还需要来回走一公里的路到菜市场里买菜,极其不方便,而现在却不用了。”

    “知道为什么吗?是那些热心的学生家长,每天送孩子来上学的时候,还特意把家里的优质农产品拿过来,通通往我手里塞,青菜及鸡肉及五谷杂粮样样都有。”

    “还有,每次我休假到小镇街道闲逛时,附近的村民都对我特别热情好客,还帮了我很多很多的忙,他们从来没有把我当外地人来对待。所有的这些故事,如今回忆起来都特别感动,是他们给了我留下来的坚定信心,所以我不能辜负他们,我不可以走,还要为小镇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的优秀孩子来回馈这里呢。”那位老师说完便留下动情的眼泪。

    独在异乡却非异客,现在的她很自豪地称自己为半个小镇人。

    (四)

    小镇终究是有温度的,这里既是外来务工的粮食地,也是他们的避港湾。更难能可贵的是,小镇的人民一直不会把他们当外地人来看,反而坦坦荡荡地张开双臂热烈欢迎,能轻而易举地和他们融为一体,甚至会结交成为朋友,为共同建设美丽小镇而努力。

    如今再次回望这群外来务工,有的人已经带着功名成就回到家乡,有的人在小镇奋斗二十余年依旧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有的人为了回报而选择坚守,还有的人带着不甘心离开小镇,更有的人仍然为还没实现的梦想而加倍努力。

    无论结果是好是坏,起码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是勇敢的,也是发奋图强的,没有辜负这段跨越千里的时光,也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憾,这不正就是奋斗的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