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镜湖映明月 » 一零三 陆远,你的价值观呢?

一零三 陆远,你的价值观呢?

    李银河一行到达应州商栈,雷恒和肖强将李银河迎入商栈。

    李银河冲端坐的王点深施一礼道;“王大人辛苦,应州商行能飞速发展,成绩斐然,是大人教导有方!”

    “不辛苦!”王点起身,托着紫砂茶壶道;“一万两银的薪酬呢,操劳一些也是本分。”

    李银河愕然道;“一万银报酬,谁发的。”

    王点嘬口茶道;“当然是你啊,老夫用你的信誉贷从银号提取一万银做掌柜报酬,有问题吗?”

    “银号没有本人的签押,怎么办事如此草率,大问题啊。”

    王点拿出一张契书道;“老夫刷脸作保,一万银多吗?来,签了借款协议,好让银号入账。

    实话说,老夫动手晚了,你那个秘书杜鹃,以秘书组的名义从银号借了两万银,当然是你的信誉抵押。

    老夫只能提取一万银,被人捷足先登,真是意外啊!”

    “一个无工资的编外人员搞什么秘书组名义,银号规章有大漏洞,本官回去严查。”

    李银河木然转向一旁高手道;“高手兄,以后盗门收徒,能不能加强一下思想品德教育啊!”

    “盗门收徒,不收则已,一收惊人!”高手面无表情道;“收徒有风险,教拳需谨慎,造孽呀!”

    王点将茶壶放在桌上,一旁盗匪赶紧续上开水,王点满意地点点头,对李银河道;“银河小子,陪老夫出去溜达溜达。”

    出了商栈,王点指着南方群山道;“那是恒山,老夫在应州设立南北两个商栈,此处是南商栈,在金城古城遗址上,多少铁马金戈,都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老夫散去纨绔们捐赠的大量粮食,你怎么看?”

    望着远处隐隐约约黛色苍山,李银河幽幽道;“王大人明智,纨绔们捐赠的粮食物资大多来自山西各地,用在大同府赈灾,也是应有之义。

    在下回来就是巩固商行现有商道,商行扩张太快,已经超越实力极限,再不管不顾地扩张,基础不牢,就如同脚下废墟,顷刻间灰飞烟灭。”

    王点有些诧异,看了眼李银河道;“算你小子明智,还没有昏头。

    老夫支援大同府各州县粮食物资,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各州县以裁撤的驿站和物资抵消,哪怕他们给商行收购的驿站装满稻草都行。

    银河,你出关以后,河套形势如何?”

    “王大人,河套已经被察部林丹汗打烂了,原有的右翼蒙古只有鄂尔多斯部在高原残喘,其他各部星散了。

    察部也是实力巨减,卑职详尽估算,察部大致只剩四万马匹,五万牧民。比西征之前,实力锐减一半。

    林丹汗整合蒙古部落的目标没有达成,准备征讨漠北,北征应该出发了。”

    王点摇头道;“身为蒙古大汗,手握大义,何必穷兵黩武,只知道一味用兵杀戮呢!

    蒙古和大明应该携手对抗后金,林丹汗侵入宣大,陛下年轻气盛,失了颜面,双方联合之势荡然无存。

    一个骄横,一位倔强,身为上位者,没有高远格局,争斗下去是双方百姓的灾难啊!”

    “王大人,现在迫在眉睫的腹心之患不是蒙古人,而是陕西流民暴乱。

    陕北已经是流民军肆虐区域,商道断绝,连延绥营军都不敢出营。

    长此以往,粮食物资运不到边镇,延绥,陕西,固原,甘肃,宁夏边军本就拖欠粮饷,再吃不上饭,后果不堪设想。”

    王点皱眉道;“朝廷已经派杨鹤大人就任三边总督,派御史吴甡带十万赈灾银运往陕北,两位大人都是道德高洁之士,国之干才,陕西一省之地,没有招抚不了流民的道理!”

    “两位大人道德品质方面可能说的过去,但是,招抚流民一点希望都没有啊!

    在下觉得,他们俩的实务能力,还远远不如商行县级经理。

    王大人,您别瞪眼,在下想说,陕西灾情是旱灾,受灾百姓有多少?需要多少赈灾粮?招抚流民后,他们回到家乡,如何恢复生计?需要多少耕牛?多少种子?

    在下刚才说了,陕西,甘肃,山西都有流民军活动,商道断绝,陕北没有多少粮食,现在斗米七钱,且有价无市。

    赈灾银即使运到陕西,从哪里买粮,十万银能买多少粮?陕北本身就缺粮,十万银投入市场,简直是负薪救火,愚不可及!”

    王点瞪着眼,琢磨了一会,颓然道;“你鬼点子多,有没有办法补救?”

    “没有,解决陕西灾难,需要动员大明全部力量赈济,陕西灾难是动摇国本的大灾,没有捷径,只有一点一点地运粮安抚流民,一点一点地运粮使灾民能恢复生计。

    赈灾是举大明全部国力,耗费巨大的工程。灾后重建,绿植荒山,修缮水利工程亦是消耗海量钱财的工程,没有一丝一毫的取巧。

    赈灾,救助百姓,难道不是朝廷的本职义务吗?发一道圣旨,运送点金银,就想流民乖乖回家饿死,卑职严重怀疑,内阁大学士们的脑袋,都被门板夹过。

    阁老们难道不知道,光天化日之下,陕北百姓不敢出城吗?城外已经成为吃人的鬼蜮,如果如此儿戏对待流民,那就等着流民捅烂他们的菊花吧!”

    看王点嘴唇哆嗦,脸色灰败,李银河叹口气,安慰道;“王大人,卑职一直在努力,商行也一直在努力啊!

    建设巴彦淖尔,已经透支了商行的能力,我们在冒险努力,好歹给流民打下一块分流栖身之地。

    商行不断向关外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想在大汗北征时,利用难得的安定时期,争取夏收后关外多收获一些粮食。

    卑职只是小小佥事,自认为已经尽了全力,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王点毕竟心性坚强,事不可为,很快神态正常道;“尽人事听天命吧!

    老夫有个疑问,你小小佥事,为何能赈济易州灾民,赈济保定府灾民,赈济大同府灾民,老夫即使在巡抚任上,自问也难以妥善解决以上任何一次灾情。”

    “首先强调一点,以在下年纪,凭本事做到的卫所佥事,算是青年俊杰。

    回答王大人的问题之前,在下想先问大人,您读过几本货殖方面的书籍?”

    “老夫读过《史记》中的《货殖列传》。”

    “王大人,您曾是掌管一省军政的大员,才仅仅读过一本货殖书籍,连管子轻重十六篇都没读过。货值之道,包罗万象,管中窥豹,您能要求官员如何解决好朝廷财政问题?

    再者说,时过境迁,我们只能读千年前先贤著作,不与时俱进,能解决现实的问题吗?

    辉煌的是我们的祖先,作为华夏后人,我们羞愧啊,不仅经济著作毫无建树,思哲领域更是空白。

    作为士大夫精英,整天玩弄玄学,经济领域只知道《盐铁论》吧。

    在下夙夜难安,盗写了一本跨时代的经济著作,希望王大人痛定思痛,乖乖去易州听课,顺便在农院指导下学子的语文课。”

    “老夫现在没空,老夫看到应州夏收再说去向,既然你这么厉害,恒山几名寨主手下的出关事宜,由你安排。”

    “王大人,什么出关事宜?”

    王点指指身后几名绿林土匪道;“这些绿林强盗是老夫招抚的,他们知道人间世的险恶,愿意在商行下辖商社做个良民富家翁,可他们手下年轻气盛,不满足守着田亩过平淡日子,听说你在塞外建立据点,想去闯荡一番。”

    李银河为难道;“其实在下很欣赏有理想的青年,只是关山路远,靡费巨大,在下欠了很多钱,手头很紧张的!”

    王点撇嘴道;“小家子气,土匪们在南山有金矿铜矿,安顿好了,就交给应州商行,人家的要求过分吗?”

    “大顾客啊!要求一点都不过分,易州传来消息,商行组织了一支商队出关,很快经过应州,可以捎上他们,他们想去哪?

    想吃沙子,可以去阿拉善,想吹风,可以去鄂尔多斯高原,想会会马贼同行,推荐去包克图北部阴山,想找死,推荐察部土默川。”

    “侯金石啊,你为何总是躲着本官呢?知道王点老贼强迫你养牛羊猪只,摧残了你娇弱的心灵。

    苦难都会过去,我们已经过广灵,快到暖泉商栈了,早已脱离王点大人的掌控,快乐一点嘛!”

    侯金石骑着马,依旧距离李银河几步远道;“学生总觉得身上有股屎味,靠近别人,心里别扭。

    学生每天盼星星盼月亮,希望和大人一起去农院就学,可是离开应州乡社,有一些哲思问题弄不明白。”

    李银河转头看着侯金石道;“开始考虑哲思了,好,你来自何方,死到哪里去啊?”

    “不是生死这样的小事,是生死之外的大事。”

    侯金石看李银河聚精会神,没有嘲讽,鼓足勇气道;“学生从小如厕,都是仆人更换净桶,可是,学生在应州乡社,每次如厕,都在怀疑人生,因为茅厕屎橛子都快顶到屁股了。

    真是噩梦啊!你理解吗?”

    “当然理解,不经历旱厕就不理解,顶你个菊花是多么强大的精神锻炼。

    嚼得草根,百事可做,顶过,那个还是百事可做啊!

    不过为了防范疫病,乡社已经开始整顿卫生环境,本官会督促应州乡社整改,每日一清,不得懈怠。”

    “其实,学生不怕了,顶几次也就习惯了,学生打扫牛圈猪圈,那个,踩屎的经历大人能理解吗?”

    “当然理解,何止踩屎啊,本官在河套发现,大多数人家,还得收集牛粪做燃料。

    本官每日喝着牛粪煮沸的香茶,别有一番感慨。现在还总是想念那股味道,真是奇怪!”

    “哎呀!学生也有这种淫贱感觉,踩在牛粪上,那种丝滑,软腻的感觉常常出现在梦中。”

    李银河盯着侯金石道;“有什么话直接说,本官还想吃午饭的。”

    侯金石筹措一番,犹豫道;“学生想在农院进学期间,养些牛羊猪只,当然,利用课余时间。

    李大人,您说,学生养猪,女儿国商号的女子们会不会看不起在下?”

    “养殖和种植,同为农院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农院办学的基础,养猪也是事业,专注事业的男子最美,你会养吗?农事,没有轻松活。”

    侯金石松了口气,看着远方道;“学生养了两个月牲畜,发现比农户养的好。

    牛棚,猪舍要注意清洁,喂食,看护,育肥都有门道,学生养的牲口比农户养的健壮,增肥快,时间太短了,假以时日,学生能总结一套养殖心得。”

    “有了目标,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李银河诧异地打量侯金石道;“如果你能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方法,哪怕每个农户能增收一斤肉,你必定猪史留名!

    看来王点大人虐待你们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几个纨绔们都有心得吧!”

    侯金石淡淡笑道;“是啊,每个人都找到了有意思的事情做,有的喜欢建磨坊,有的喜欢制衣,有的喜欢纺线,反正比在青楼爽快。

    真是奇怪,被王点大人虐啊虐的,竟然发现了人生乐趣,我等真贱啊!”

    李银河一行到达广灵县商行据点,广灵商栈隶属蔚州商行,肖强被调往应州商行后,陆远接任蔚州商行州级经理,下辖广昌,广灵,灵丘三个县级商栈,办公地点暂时设在暖泉镇,此次提前到广灵迎候李银河。

    “大人,壹流河贯穿广灵直达暖泉镇东部,商行下辖加斗镇,暖泉镇灌溉便利,卑职在加斗接收山匪,灾民一千余人,设二个村,今年卑职想兼并加斗附近村落,将加斗下辖扩至八个村。”

    陆远指着壹流河两侧田地畅想今年的扩展计划,看李银河赞赏的眼神,脸色微红道;“卑职孟浪了,卑职年前管理一个山寨,自诩识文断字,管理土匪们青黄不接时没被饿死,就已经洋洋自得,真真井底之蛙,惭愧!

    大人编写的乡社工作要点,是解决乡社问题的金玉良言。

    卑职按照將主强调的工作重点,安排培训后的老军充任各社社长,组织各村建立基层里甲机构,推进土地分配,组织农户恢复生产。

    咱们商行无息提供牲畜,农械,应州提供了粮种,土匪和灾民改编的农户焕发了极大的劳作热情,土地都已经及时耕作。

    灾民感觉恍如隔世,今年本是个灾年,家里有了地,种子播进地里,反而有了丰收的希望,不可思议啊!”

    李银河微笑道;“农户是国朝的基础,也是商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农民是商行最注重的群体,我们真诚的给他们土地,帮助他们生产,组织青壮进行军事基础训练,接下来,还要解决农户的教育,生活保障问题。

    本官自信,卑微的农户将是商行驰骋天下的最坚实后盾,兵民一体是乡社干部要切实牢记的工作准则。

    作为州级经理,陆远啊,责任重大,广昌和广灵还有营军威胁,难以放开手脚发展生产,繁重的工作还在后面。

    乡社工作要点是大家集体总结编写的工作手册,本官希望,陆远经理能把工作经验补充进工作手册。”

    “卑职荣幸之至,卑职刚当上经理,管理一州三县,夙夜难眠,生怕做不好工作,但是按照將主的教诲,在同僚的帮助下,工作开展的异常顺利。

    將主政论中阐述的社会各阶级分析,简直就是处理乡社问题的圭臬,也拨开卑职眼前的迷雾。

    卑职一直有怨气,认为怀才不遇,有钱有势的总是欺负在下,在下投入绿林为匪,也是想讨个公道。

    读了將主的著作,卑职在反思,如果在下有钱有势了,会怎样对待百姓呢?细极思恐,在下会和有钱有势的一样,欺负百姓。

    卑职有个疑问,为什么当了官就会以权谋私,为什么发了财就会为富不仁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普遍现象呢?”

    李银河思索一下道;“陆远,你问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哲思问题,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本官先要提一下价值观。”

    “价值观?”

    “本官盗用了一个解释,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上的无差别劳动,对于价值的看法,就是价值观。

    我们每一个人对价值都有自己的看法,用自己的看法看世界,就是世界观,看人生,就是人生观,看历史,就是历史观等等。

    既然是看法,就会产生差别心,比如,老子庄子要人顺应自然,超脱外物束缚。至圣先师会告诫上位者施政要怀有怜悯心,要仁,孟子先师告诫上位者,要善待百姓,要义,否则,百姓会将上位者打落深渊。

    道家提倡超脱外物束缚,淡薄名利者会功遂身退,隐逸山林,形成中华民族的隐士神仙追求。

    儒家仁义深深影响了华夏民族,百姓有了委屈,希望侠士拔刀相助,铲除邪恶,异性兄弟兴趣相投,希望彼此结义扶助。

    中华的儒道强调的是一种升华自我,怜悯人间的人生观。

    但是,有的人读的是圣贤书,却欲壑难填,他们希望自己,子孙,家族世世代代永保富贵,所以,为此目的,他们也创造了一种人生观。

    他们人数不多,但是有钱有势,很厉害啊!他们控制着权力,掌握话语权,在圣贤教诲中加入了私货。

    既然是看法,是观,那就可以影响。比如,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看似读书做官就能拥有良田,黄金,美女,财富。本朝正七品知县老爷,月俸七石五斗,本官不知道,他们不压榨百姓,怎么得到财富。

    这些人在操弄价值观,所谓三岁看老,陆远,你从出生就生活在民不与官斗,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普世价值观中,你有怨气是正常的。

    但是,即使你有了权钱,成了士大夫,缙绅,你又能怎样做呢?如果不同流合污,你将寸步难行,身败名裂,因为你影响了别人的利益和潜规则。

    本朝张居正大人只改革了田赋,死后身败名裂,祸及家人,这就是捣乱者的下场。

    天道公平,无法生存的百姓会揭竿而起,地火明夷,改朝换代。可惜啊,历史再一次轮回,每一次都是浩劫。

    好在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危难之时,总有志士挽救中华。

    我们已经看到了缺陷,我们应该做些改变。

    陕西地火已起,如何应对这场轰轰烈烈的民变,如何重建华夏,本官有不同于历史惯例的解决方法的,本官的价值观是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人民是改天换地的英雄!

    陆远,你的价值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