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带明末回汉唐 » 第五十一章 炮队

第五十一章 炮队

    “咦,你怎么还不走?”李定国埋首处理公文,抬头一看李华还在站在原地,不禁问道。

    “呃……父王,孩儿的兵马……”李华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问道。

    “哼,一个游击将军可以带两三千的战兵,本王现在还剩下六千正儿八经地战兵,你要不要分去一半?”李定国没好气地说道。

    就连李定国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跟李华说话,这跟他平时的做派有些不符啊。

    “父王,没有战兵,辅兵也行啊。”李华冒着得罪李定国的风险还想最后争取一下。

    “你去找泰安伯,他手下有一队炮兵,划给你了。滚吧,为父还有要事处理。”李定国不耐烦地挥手让李华走开。

    李华的心里乐开了花,竟然是炮队,技术兵种啊。

    看来父王在心中还是偏爱自己的。

    “孩儿,谢过父王。”

    “孩儿告退。”

    李华很礼貌地退了出来。

    此时太阳依然高高地挂在天上,只是略微地向西边偏了一点。

    李华站在李定国之前站着的位置,俯视着整个坝子。

    这么好一个坝子竟然没有村落在这里定居。

    都是战争带来的恶果啊,人们宁愿住在偏远的山中,也不愿意在这种位于交通要道的坝子上安家。

    只是在江西岸有一个村落,看样式似乎是土人的村落。

    山脚下依然有人在林中伐木,但是那些靠近江边的树木被砍了之后直接就被扔进了江中。

    已经有几万人通过了浮桥,东边坝子上的百姓依然在络绎不绝地通过浮桥。

    那些排着整齐队列来回巡视的战兵,很容易就能够分辨出来。

    他们甲胄齐整,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像是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一般整齐。

    更多的是一些辅兵,也就是李定国一路上收罗的地方兵。

    他们的穿着各式各样的军服。有些人只有一把兵器,让他们跟普通的百姓区分开来。

    也许这些人原本就是百姓,只是临时拿上了兵器。

    更多的是行色匆匆的百姓,他们看起来跟李华身后的那群百姓差不多。

    他们每人身上都背着或者是挑着东西,但是都在以最快的速度过江。

    慌乱会相互传染,同样的秩序也会在人群中传递。

    就是李华看到这样有秩序的场面都感到一阵安心。

    李华的手下在李本忠的带领下在山脚下找了一处地方临时休息。

    李华远远地就能够看到身材高挑的马利正在保养自己的唐刀。

    他的手上拿着一块兽皮在来回擦拭刀面。有时候还会取出一块小磨刀石对刀刃进行仔细地打磨。

    李华已经习惯了这个有些娘炮的俊俏少年。

    他保养唐刀的动作,像极了那些做女王的女子。

    李华也曾怀疑他是女伴男装。但是马利穿着劲装,胸前却是平的。

    况且,李华对这种事情的好奇心并不是太强。

    在那个大妈无敌天下的时代,他不知道看过多少比马利还要俊俏的小奶狗。

    刚才他从李定国那里已经了解到,今天所有人都将渡河。

    随后浮桥就要被拆掉。

    而他们渡河之后也只有一天的时间准备,这还包含部署伏击的时间。

    最晚在后天就要发动伏击。

    因为鞑子距离他们也就只有不到一天的路程。

    而现在那些民夫将靠近河流的树木都砍伐了丢进江中冲走,就是为了延迟敌人搭建浮桥的时间。

    从现在开始李华还有不到四十八小时的时间。

    他能做什么?

    伏击的部署不需要他,李定国做这些事情比他强多了。

    他虽然了解这段历史,但是历史中也没有记载战争的细节。

    马利手中在擦拭着自己的唐刀。

    眼睛却盯着江边,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军队。

    自己原本好好的一个商贾子弟,怎么就稀里糊涂地进了行伍了呢?

    难道是因为自己杀的人多了,变得嗜血,本能地想要向军伍靠拢。

    之前在山谷中杀鞑子的时候,他确实感到了比赚钱更加强烈的快感。

    自己的父亲到底是安了什么心思呢?虽然家中的姨娘给自己生了一个弟弟。

    但是那个娃子才多大点,父亲难道现在就想更换接班人了吗?

    又或者是父亲真的看好这个少年郎,还有他背后的晋王。

    马利想着出神。

    这几天在李华身边,他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变了很多。

    以前的他是那样的沉默寡言,独来独往。

    就是在走商的时候,他都不大跟手下的伙计沟通。

    那些伙计都很怕他。

    交易的事情都是掌柜去负责。

    他就负责马队的安全,有人动了坏心思,他定会先下手为强。

    在这西南的山中跑马帮,没有官府会来帮你维护权益。

    能够让生意顺利做下去的只有手中的刀。

    但是跟李华在一起的这段时间,他似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朋友。

    也可能是李华的世子身份,或者是他的个人魅力。

    马利觉得李华配和自己做朋友。

    是的,他就是这样一个高傲的人。

    李本忠在营地中走来走去,不时通过自己的关系给士兵们搞点东西。

    他在李定国身边很久,虽然职位不高,但是资历很老。

    在这个营地中有很多熟悉的朋友。

    很快他们就在营地中搭建了十几个德克塔火灶。

    这种奇怪的火灶引起了巡逻兵士的注意。

    不一会儿就有好几波人过来参观。

    好用的东西不需要教,自己就会迅速传播开来。

    李本忠不时会跟相识的军中朋友说一说他们是怎么以敌人三分之一不到的人数,全歼了鞑子的一个牛录。

    不仅仅缴获了战马上百匹,更是俘虏了鞑子皇帝的小舅子。

    而李华在李本忠的嘴中也变成了神勇无敌,武圣转世,九天鹏神附体。

    李本忠活学活用,将李华最近在晚饭后给他们讲的《说岳全传》给演绎了一下。

    他不仅仅是个大嗓门儿,还是一个大嘴巴。

    李华的事儿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临时驻地。

    咱们的李华此时却来到了山坡下的一处小营地。

    这里是随军的文官办公的地方。

    在李定国的军中,文官的地位没有那么高。

    大明文官在武将面前的优越感,在晋军之中并不通行。

    这些文官有些是晋王的幕僚,然后配了一个永历朝廷的官职。比如吏部侍郎金维新就是这样的人。

    有些就是逃难的时候跟永历帝的队伍走散了。

    而此时,这些人现在都凑在一起,相互传递着自己对未来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