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带明末回汉唐 » 第六十三章 投名状

第六十三章 投名状

    刘安遇到了王平,两人很自然就成了这支队伍的核心。

    李嗣兴留下三十名战兵加上已经好的差不多的十三名轻伤士兵,除留下的五人。

    王平现在手下有三十八名战兵。

    女营有一百多女子,但是她们算不上兵,也没有什么战斗力。

    王平不明白李嗣兴为什么搞了个女营。

    自己将这些女子护送到腾越就算是仁至义尽了。

    现在不仅仅给了她们名号,还将缴获的物资分了一大部分给他们。

    刘安自己手中还有几十名青壮,武器虽然只是竹矛,但都是身强体壮之人。

    另外还有富户家的家丁。

    这一队人现在随时也能拉出一百多战斗人员。

    “王把总,那两个俘虏可是要看好了,这个费扬古可是有大用处,你们可能不知道,那个鞑子的皇帝现在独宠董鄂妃,已经将其升为贵妃,而这个费扬古是董鄂氏唯一的弟弟。”刘安是一个文臣,他平时也会注意收集一些鞑子的消息。

    “这个俺晓得,世子交代的明明白白,这两人一定要活着带到腾越交给他。”

    “嗯,我就是提醒一下,王把总请勿见怪。”刘安意识到自己这么说似乎有些不礼貌。

    “不不不,俺就喜欢刘大人这样直来直去的,不像那些朝廷的文官酸溜溜的。”王平笑着挥手道。

    在山坳的一处角落中,留着花白胡子的万员外躺在一把竹椅之上。

    他的手中拿着一把紫砂小茶壶,每隔一会儿就放在嘴边吸一口。

    好不惬意!

    别人都是在逃难,他权当是出来踏春了。

    这时一个身材瘦小,下巴尖尖,眼睛小的只剩下两道缝的中年男子凑到他的身边。

    此人正是他的管家赵四。

    “老爷,都打听清楚了,这位世子爷确实是打了胜仗,听说是用了不到一百人就全歼了三四百鞑子,而且还是满洲的真鞑子。”

    “哼,这个娃子还真有几分本事呢。”万鑫有点后悔,当初应该给借点粮食给他,结个善缘。

    不过他想起老友从北方给自己写来的信,他就释然了。

    老友告诉他,满清朝廷,施行满汉一体的政策,而且人家皇帝亲自下旨保护地方士绅,科举考试也是正常进行。

    这是自己很要好的朋友,万万不会骗自己的。

    这大清朝才是天命所归啊。

    他在想要不要提前回永昌府。

    但是现在确实不是好时机啊。

    “老爷,我还听人说,有个被俘虏的鞑子身份不简单,似乎是皇帝的小舅子。”

    “什么?这个消息可靠不?”万鑫不复刚才的老神自在,从椅子上坐了起来,眼睛死死地盯着自己的管家。

    这个赵四是个家生子,已经跟了自己很多年,办事儿一直非常的可靠。

    “老爷,我是听一个认识的老乡说的,那人在四老爷后面做衙役,他是听此处的几个伤兵说的。应该不会有问题。”

    “我还看到了这些鞑子的甲胄都是白的,做工很精致,还有那一百多匹战马,一个个都是神骏的北方马。您想想统领这些人的怎么可能不是鞑子的皇亲国戚。”

    “这个事情不要跟任何人说,你去将万豪给我找来。”万鑫逐渐恢复了平静,小声地命令道。

    万豪是万家的族丁头子,曾经到广州学过功夫,非常能打,每次万家跟沈家械斗,都是万豪带人,而且每次都是万家赢。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无袖短衫,腰间左右分别挂着一把弯刀,身材高大,肌肉发达的中年汉子走了过来。

    这人就是族丁头子,万豪,江湖人称“双刀大豪”。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大豪当年只是万家的一个纨绔,好勇斗狠。

    正是万鑫花钱将他送到广州学武闯荡。

    两人之间的亲缘关系虽然已经疏远了,但是却亲如父子。

    “族叔。”万豪走到万鑫的身边恭敬地拱手小声说道。

    “豪儿来啦。”万鑫依然保持着躺坐在椅子上的姿势。

    “豪儿,现在到了我万家生死存亡的时候了,你应该也看出来了这大明不行了,别看他们还能打一些小胜仗,但是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是的族叔,天下现在基本上都姓了大清,就剩下咱们这点山旮旯,也是早晚的事儿。”万豪十分同意万鑫的话。

    “豪儿,咱们对这个大清朝廷一点功绩都没有,就这样投了大清,少不了要被盘剥一翻。好处估计都被昆明、大理的豪族给瓜分了。”

    “是的,族叔,可是咱们现在还能做啥,清军估计都不需要我们做内应,明军现在见了清军就跑,都已经无城可守了。”万豪想到之前听到过的,清军攻城,那些大族组织家丁偷偷打开城门,放清军入城。

    最后还能被封个一官半职,光耀门楣。

    但是这样的机会现在都没有了。

    昆明和永昌,清军都是不战而下。

    都不给这些地方家族表现的机会。

    “现在就有一个立功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要是能办成此事,我们立马就可以回永昌去,不仅仅能够保住家族财产,还能够给你弄到一个军职。”

    听到后面的军职,万豪不禁眼前一亮。

    大清取代大明就是天命所归。

    正值乱世,此时才是大丈夫扬威立万的大好机会。

    “多谢族叔栽培,万豪定当全力以赴,为了万家,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万豪跪下说道。

    “这件事情计划好了其实也并不是太难。”

    不过我们要等一个绝佳的时机。

    你靠过来,我先跟你说一下。

    李嗣兴在离开的时候还是忘记了一件事情。

    参战士兵基本上都知道李嗣兴当场就戳破了那个鞑子少年统领的身份。

    他们都将此事当做一件世子爷的丰功伟绩。

    而李嗣兴又没有让他们为此事保密。

    当流民营到了之后,他们还有意在流民中传播这件事情。

    这让这些流民对最后战胜鞑子更加的有信心。

    大家对李嗣兴的爱戴之情也更加的强烈。

    这件事情本是一件好事儿。

    在这艰苦的时候,任何胜利的消息都能够提振人心。

    可是李嗣兴没有想到人心都是复杂的。

    流民营中的百姓也不全都是纯朴的。

    有些人的心中,家永远比国要重要。

    在他们的心中朝代更迭最多不多三百年,但是家族传承却是要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