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老许的遗物 » 3

3

    老许全名许文化,但他没有文化。出生在六十年代的南方贫穷落后的山村,能吃饱饭就算是奢侈的。

    老许家兄弟姊妹七人,他排行老三。

    老许20岁的时候还是小许,入赘到邻县的秦家,取了秦家的小女儿秦凤,做了上门女婿。说是邻县,也得翻过两座山,走七八个小时才能到。秦家男丁少,劳动力不足,身高体壮的小许成为了他家最主要的劳力者。

    小许力气大,做活麻利,不管是庄稼活还是修建房屋都是一把能手,而且还有竹编的好手艺,他们家的凉席、背篓、篮子都是他自己上山砍竹子现编的,农活不忙的时候,还能编一些到集市上去卖。可小许的胃口也是惊人的好,一顿能吃十几个馒头,还不带中途休息的。

    秦凤父母尚在,还有两个姐姐,也都许了人家。时间一长,小许的大胃口就让秦凤的爸妈生出嫌弃,提出分家的要求。秦凤比小许还小两岁,什么都是听爸妈的。说是分家,也是一毛钱没分给小许,还分了好几十块的债务给他,对挣着分分钱,年收入十来块的小许来说也是一笔巨款。

    小许在村尾砌了两间土房,这就是他和秦凤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说是分家,除了不在一个灶里吃饭,秦凤爸妈家的活依然要小许去干。

    老实、勤快、好欺负就是村里人对老许的评价。靠着仅有的三分薄田已经不够生活,小许开始跟着村里的泥水匠外出做活,打石块、搬砖、抬钢筋、刮墙、木工……小许渐渐成为了人们口里的许工,技术在十里八方都受到称赞。

    80年代初,许工的儿子出生了,时隔五年,女儿也降临了。靠着勤劳的双手,许工的家已经从土坯房变为了砖瓦平房。但这对许工来说,并无多大影响,因为他做的活越来越远,有时候一出去就得一年半载,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

    这些年,许工一年365天至少300天都在工地上,盖过房、修过路、造过桥,从小工做到技术工再到带徒弟的师傅工,工资也从一天几块到几十块再到一天几百块。许工的收入在不断上涨,家里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许工给儿子在市里按揭买了房,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找了好工作。儿子取了个好老婆,生了个大孙子,女儿也嫁了好人家,生了个乖孙女。

    ……

    关于老许的“发家史”,陈林已经能娓娓道来,似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每次喝多,老许都会不停地,来回地,反复地说。说他的辉煌,他的骄傲。

    工友们都知道,要让老许停下来的办法,“那你怎么都六十了还在工地上,还不回家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只消这么一句,六十岁的老许就会关上话匣子,默默抽支烟,然后上床睡觉。

    老许是工地上年龄最大的,却是干活最卖力的,也是他们当中最节约的,一米七几的个头,体重只有一百零几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