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生命之初不能承受的爱 » 前言

前言

    2020年的春节,一场新冠疫情让整个中国十几亿人民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年。闫秀青,今年四十岁了,已然是人生过半的年龄。这个春节,对于她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就像是经历了一次重生。

    在这次疫情期间,她见证了什么叫伟大,谁是英雄,什么是高尚和优秀。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和七十三岁的李兰娟院士。闫秀青觉得自己光是写下这两个名字都能升起一种叫崇高的敬意。还有那位黑眼圈的张文宏主任,他说的一句话更是直达闫秀青的灵魂“不读书,别人怎么欺负你,你就怎么欺负别人,读书多了,别人欺负你,你就跟这些人没有关系了”。一个词渐渐在闫秀青的大脑里出现“品性”。她觉得自己就像一座满是残缺裂缝的高楼大厦。她的肉身就好比这座高楼的钢筋,虽然还康在。但是,组成她生命支撑的灵魂部分“品性”就好比那座高楼的混凝土,离塌陷已然不远了。

    作为一个普通人,她为这次疫情所做出的贡献就是响应国家号召,待在家里。这使她那一滩烂泥一样的婚姻生活,还有那满是残缺裂缝的“品性”就像那座摇摇欲坠的高楼一样,被这次疫情轻轻一推,就轰然之间倒塌了。她不得不对自己的这拧巴的前半生进行修复和重组。

    品性,由品德和性格组成。那些疫情期间有着高洁的品性的人们,他们的英雄事迹一次次冲洗着闫秀青的灵魂,使她开始胆大妄想想要重塑自己的品性。她首先想到自己的品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老话说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在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中有这样两个词,“潮湿的水泥期”和“正在凝固的水泥期”。

    “潮湿的水泥期”:指的是孩子3~6岁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时期,孩子的性格就像“潮湿的水泥”一样具有可塑性。

    “正在凝固的水泥期”:指的是孩子7~12岁阶段,孩子的性格基本养成,性格就像“正在凝固的水泥”一样很难改变。

    闫秀青的七岁之前,她毫无记忆,连一个记忆碎片都没有。只有从她母亲口中听来的。她一向不相信她母亲的话。她需要自己整理。她最早的记忆就是七岁,而且从七岁开始她记忆深刻。

    在闫秀青七岁到十二岁这五年间,她的生活充满了贫穷,饥饿,校园霸凌,还有来自父母的语言暴力,甚至就是简单直接的暴打。

    所有这些苦难中,闫秀青一直以为最摧残她意志的是饥饿,但是,她现在才明白最摧残她意志的是那张所谓的“刀子嘴”。佛说“一切众生,祸从口出,恶语伤人,有如矛刺心”。有一种伤害叫做语言暴力。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她的第一任老师,她最亲的人,最信赖并依赖的父母对她的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将会是一生的。今天,她的婚姻生活中,丈夫对她实行的语言暴力,就像当年儿时生活的重现。面对丈夫的语言暴力,冷暴力,她不敢反抗,不敢还嘴,她只敢躲在这漆黑的夜里,臆想着杀了他或者杀了自己。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多么心酸啊!如果说当年才十来岁的孩子不敢反抗父母,那么今天,四十岁的她完全有能力反抗丈夫啊!但是,她只要想到要反抗,就开始害怕,噩梦,恐惧。她觉得自己心理阴暗,都不敢展现到太阳底下晒晒。如果让她自己评价自己的品性,就是谎言,欺骗,自私自利,充满恶意。她一直善于伪装自己,以弱者展现自己。她觉得自己这半生都错了,她一直是一个被欺负的人,为什么自己难逃被欺负的命运,小时候被父母嫌弃,辱骂,暴打。在学校被校园霸凌,在工作中自己在同事面前处处示弱,在婚姻中,被丈夫语言暴力。她把这一切都归罪于父母给她的环境造就的她的性格。

    直到今天,她仍然像是一个矛盾的载体。对父母,她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曾经豆瓣上有一个小组“父母皆祸害”。里面充斥着很多对父母极致的绝望与恨意。对待父母,对待原生家庭,闫秀青选择的方式方法就是自相矛盾。一边战斗一边逃跑。一方面是“生养之恩大于天,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所以要孝顺父母。一方面是她认为父母用语言从精神上控制了她。她用这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和她的原生家庭做了多大的抗争,

    但是她从来就不曾摆脱。她曾经用一年时间强迫自己看王阳明的心学,她试着让自己相信心外无物。但是,每当她觉得自己足够坚硬的外壳,还是轻而易举的被母亲一个电话就彻底打败。她委屈自己求得生存,可是,她自己知道她心里有多苦。她对丈夫,全权包揽家务,结果还是换来丈夫和她母亲一样骂她,蠢到极点。

    原谅父母,才能走出原生家庭,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可是,她做不到,她一直以来选择逃避,代价就是她这半生虽然身已远行,但是心仍然围绕父母,没有自己。母亲仍然用语言从精神上控制着她。

    她的体内就像汹涌的洪水,如果再不给它们豁出一道口子泄洪,一定会吞噬了自己。佛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她扪心自问,是不是所有表象都是自己的偏执和极端的假想,假想就是不真,必然有假。

    到底如何才能摆脱原生家庭,才能活出自己。那就是把自己掩藏起来的心灵创伤显示出来,化解和父母的恩怨,才能长大。

    让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吧。把那片伤疤揭开,给它洒上云南白药,看是否能彻底医好了它。

    同时,她也想知道性格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命运,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

    她此生到底还有没有可能改变命运。如果有,到底什么才能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