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三十而废,带娃逆袭 » 第76章:我们的今天其实早已被预见(求追读)

第76章:我们的今天其实早已被预见(求追读)

    处理好一些需要提前准备的菜,陆云等人便在餐厅开启了读书会的第一个环节。

    总计十个人,王树发四个人组成的家庭夫妻,另外还有一位女士。

    叫单月琳,一名私募基金经理。

    至于剩下的孩子,则由王阳这个最大的孩子带头,一起在房间看书写作业。

    这也是考验孩子组织协调能力的时候。

    读书会由王树发主持。

    第一个环节每人三分钟分享一本书。

    周楚环视一圈:“我先分享吧。”

    “今天我分享的书叫《第三次浪潮》,作者阿尔文·托夫勒。

    有一门学科叫未来学,《第三次浪潮》就是未来学的开山之作。

    这本书成书与1980年,1983年翻译版本在大夏出版。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我们都想要寻求未来、预见未来。

    通过这本书,我们知道,我们当下的生活,其实在1980年就已经被预见了。

    没错,我们现在的生活,在1980年就被预见,并且被命名为第三次浪潮!

    书中说了,人类文明有三股浪潮。

    第一股浪潮叫农耕文明,跨越数千年;

    第二股浪潮叫工业文明,从英-国工业革命、法-国正直革命,经历三百多年,一直影响至今;

    第三次浪潮就是现在——信息化文明!

    在互联网到来前的十五年左右,作者就预见了未来的一个可能性,就是我们的当下。

    书中有五个重要的预见:

    第一:计算机不仅仅是一个硬件,也是一种新文明形态的诞生。

    第二:随着计算机不断增多,大量信息会在计算机里沉淀下来。这是一种非结构信息。

    在这里,作者发明了一个词:bigdate,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大数据。

    阿马曾说过,大数据是阿马的核心资产,在未来,大数据将替代石油,成为商业世界最主要的核心能力。

    前段时间,我国就有地方政-府售卖未来数十年的大数据,好在国家紧急制止。

    因为这是国之重器,关乎国防安全。

    国家的大数据布局,我不解释,想必大家也一定清楚,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第三个预见,则是在信息化革命时期,随着科技发展,生产模式和流通模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规模化生产在未来会变成个性化定制。

    很显然,这一点同样出现了。不过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我觉得个性化定制只是补充。

    在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广袤的市场面前,规模生产在未来很长时间里依然会是主流,个性化定制始终是中上层的享受的服务。

    大市场化作小市场,满足人类多样化需求,前提是,科技的进一步突破。

    比如3D打印。

    第四个预见,跨国公司将大规模崛起,工厂迁移其他国家,但是核心数据能力科研能力会留在本国,成为新一轮信息化革命的发动机。

    比如丽国。

    跨国公司削弱国家角色,离心压力最终导致资本影响甚至操纵国家决策。

    一个跨国公司的GDP甚至超过一个中等国家……这些,如今我们也见证了。

    同时这些公司掌握了我们消费者的信息,从而有能力影响我们的消费习惯,甚至个人观念需求,以及国家选票。

    第五个预见,在信息化时代中,我们的生存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

    第一个可能是自组织化:比如滴滴司机、外卖员,一个人就是一个组织,获得全世界资源,完成世界分派的任务;

    第二个可能是产销合一:我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比如TikTok、个人up主!生产者和消费者界限逐渐模糊。

    以上五个预见,如今看来让人脊背发凉,毕竟这本书成书时间是1980年!

    好在我们大夏国赶上了第二次浪潮的末班车,能源革命、产业转移,更幸运的是,我们又很快地登上了第三次浪潮的头班车。

    这本书成书时间1980年,万维网出现在1990年,1995年出现了互联网。

    而这个时候,大夏完成了制造业好产能的进口替代,第一批知识分子参与到了互联网浪潮中,有了我们熟悉的如今的互联网巨头。

    书中的预见,如今切实发生了。

    甚至有时候,我在想,我们的一切,是过去的人的远见,还是我们遵循过去人的预见在走。

    当然,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的明天其实已经有预见。

    在第三次浪潮的末尾,在第四次浪潮的开始,新能源、医学革命、新材料、人工智能、机器人、航天航空……

    在新的浪潮中,我们如何通过这种预见,抓住机会,实现我们个人、家庭,乃至家族的更进一步……

    三分钟时间很快过去。

    周楚分享很有条理,也极为精炼,就是语速快了点。

    她讲得很精彩,尤其是说到书中的五个预见,1980年预见当下。

    一个念头不由的在众人脑海中升起:当下那批大佬,不会就是通过这本书,抓住了时代的浪潮,乘势而上吧?

    陆云心里暗自点头,这本书他看过,想来当初国家高层也看过,国家智囊也知道。

    这就是战略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运作,就好似一艘大船在大海航行,方向/战略至关重要。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国家决策一定是综合考量的,毕竟这涉及到各方博弈……

    周楚分享的过程中,书友们有的已经在记笔记了。

    预见。

    这本书中的预见确实让人震撼,除了这本书中的内容,切实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能够被预见的。

    比如根据人口,预见未来行业、房价、教育、医疗等等。

    但那些,都不如这本书来的让人震撼。

    第二个分享的是小说家、编剧,孔尚聃。

    “我分享的是《枪炮、病菌和钢铁》。”

    “先说一下我的观点,书中很多地方受限于时代,不让我认可,但是他给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看待当下的社会。”

    “我最大的收获有两点:

    第一点:每一小步的积累都会折射出巨大的差异,个人如此,国家如此。

    你不屑一顾的一小步,却不知是别人通往成功的阶梯,是比你更成功的原因。

    第二点:每一个人从出生就注定了他人生,而突破这宿命的唯一途径就是知识。

    知识是跨越阶层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想要跨越阶层,你就必须掌握更高阶层的知识,包括认知、人脉、资源、理智。”

    “这本书从地理方面去讲述人类文明进化的差异……”

    孔尚聃介绍完之后,单月琳介绍。

    对方拿出了一本新书,《财富之目:用经济思维看清世界》。

    “我就介绍一下这本我刚看完的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