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开元状元郎,谋划盛唐 » 第七章 大戏将起

第七章 大戏将起

    “粮食两万石,钱一千缗,药草及药石数车。”

    仅仅七天,张九龄便和中书省同僚,将赈济灾民的钱粮药石筹措齐全,递呈皇帝御览。

    “嗯,爱卿辛苦!”

    仔细阅览中书省的奏报,李隆基较为满意,仅仅七日,便能将所需调齐。

    “既然一切准备妥当,儿臣认为事不宜迟,即刻出发。”

    寿王李琩作为宣慰正使,此刻已经准备妥当,只待此行。

    李隆基看着气宇轩昂,雷厉风行的十八郎,颇为满意,随即说道。

    “好,既然如此,尔等下去准备吧。”

    “太子替朕德猷门送行。”

    “儿臣遵旨!”

    太子李瑛领旨,随着寿王李琩等人一同离开大殿。

    德猷门。

    “众卿,此去路途遥远,万望珍重,莫要辜负了陛下的嘱托。”

    “臣等必不负陛下嘱托,不负太子殿下期望。”

    身着衮冕的太子李瑛,亲自扶起在场的每位重臣,直到寿王身前时,紧紧的握住李琩的手,嘱托道:“十八弟,此去山高路远,一切小心。”

    “臣弟谨记,感念皇兄关怀。”

    神色稍显复杂的李琩,强忍着情绪的波动,答谢了太子的关怀。

    将一切收在眼底的张尘,心中有了几分猜想。

    “时辰到!”

    随着宦官的提醒,众人纷纷辞别,走向车队。

    望着眼前仅有几车的物资,张尘有点纳闷,不止这些吧?

    “张翰林,这一趟山高路远,你有带侍从么?”

    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颇为好奇的询问身边的张尘。

    “多谢左丞相关心,晚辈带了侍从的。”

    “左丞相不愧是久居军旅,年近古稀之年的身体,还是如此硬朗,所谓仙风道骨也不为过,晚辈佩服。”

    初次见到这位老丞相,张尘也惊讶不已,年近古稀的老者,颇有仙风道骨的韵味,必然也曾是风流英俊少年郎啊。

    “哈哈哈,老咯,不比当年啊。”

    萧嵩感慨的捋了捋胡须,曾经的关二爷,也不遑多让吧。

    “老丞相,晚辈不知,为何只有这几车钱粮,不应该很多么?”

    问出心中的疑惑,张尘似有察觉,侧目望去,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咦,萧老丞相也在啊,张兄,该出发了。”

    李询来到二人身边,替寿王传达消息。

    “嗯,知道了,李家小子,你先过去,老夫马上便到。”

    略显敷衍的话语,萧嵩未曾回身的态度,表明了一切。

    早有耳闻的李询,也不再纠结,尴尬笑道:“好,晚辈先去了。”

    送走李询,萧嵩方才回首看去,眼神中有几分不屑。

    “城府颇深,心性圆滑,几乎和他那个爹,一模一样,真是让人厌烦。”

    “钱粮药石,已经先行出发了,这些只是我们几人路上所用。”

    回答了张尘的疑问,萧嵩转身离去,走向自己的马车。

    “对了,你爹张九龄,虽然公心为民,但也是个执拗的老顽固,一样让人厌烦。”

    正准备登上马车的张尘,听闻远处传来的话语,脚下一个趔趄,颇为无奈的摇摇头。

    放下幕帘,萧嵩心情大好,开怀大笑,虽然现在自己已经拿捏不了那两个老家伙了,但拿捏这两个臭小子,还绰绰有余。

    “不过,这个张家小子,听闻和他老爹完全迥异,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倒是挺对老夫的胃口。”

    “出发!”

    一声吆喝,车队向前行去。

    ……

    “公子,这里有个包裹很是奇怪,您看看。”

    闭目养神的张尘,被凌玥轻轻唤醒,揉了揉眼帘,仔细一瞧。

    “这是?昨夜大哥给我的包裹?”

    看着眼前的包裹,张尘想起昨夜大哥张拯寻到客栈,将一包东西给了自己,说是自己长途赶路时,可以用到。

    当时张尘并未在意,以为是些吃穿物件,便将包裹放在一边。

    此刻在小玥的提醒下才发现,这包裹的底部,有一个奇怪的凸起,似乎是什么东西藏在其中。

    “拆开看看?”

    张尘随手拿起小刀,将包裹的底部划了个口子,果然从中掉出一个信封。

    “三郎,此行秦州,如有困难之处,可寻秦州司马刘志永,此子曾是为父门生,心性纯良,为人正直,你若寻他,可解燃眉之急,切记。”

    读完父亲留下的密信,张尘深感忧虑,虽然父亲并未说明,但此行十之八九,要出些意外。

    将信笺剪下一个角,小心翼翼的将其收起,张尘点燃火烛,将剩下的信笺烧成灰烬。

    “寿王李琩和李询在一条船上,早已不可分割,至于左丞相萧嵩,明显摇摆不定,或许……”

    “看来,有必要去会会老丞相萧嵩了,这位曾经德高望重的实权宰相,或许也会有些预感吧。”

    吹灭火烛,张尘看着手中的地图,喃喃自语。

    “按照路线,我们从洛阳出发,应该经陕州,到长安,再到岐州,最后到秦州。”

    “这一路,若是我没记错,近乎七百多公里,按照古代马车的速度,大致需要二十来天,才能到达。”

    理清了思绪,张尘就大概有了规划,倒是可以试探下萧嵩的想法。

    “来回四十余天,加上安抚灾民,至少要六十天左右。”

    “原来如此,这么长时间的铺垫,足够他们罗织罪名了吧。”

    感受到身旁阴风拂过,张尘瑟瑟发抖,第一次感觉到储位之争的凶险。

    “借着寿王李琩在外宣慰灾民,积攒名望,而武惠妃在内罗织阴谋,诋毁太子。”

    “既树立了李琩的高光形象,又撇清了其与太子相争的嫌疑,好谋算啊。”

    想到此处,张尘不寒而栗,看来要找个机会,给父亲寄一封信了。

    “公子,到驿馆了,今晚应该就在此歇息吧?”

    一旁缝缝补补的凌玥,察觉到车驾停了,掀起幕帘,方才发现天色已黑。

    “张兄,下来吧,今日就在此歇息。”

    远处传来李询的声音,张尘收起手中的地图,拿起行李。

    “好,我马上来。”

    ……

    晚饭过后,张尘想了很久,方才来到左丞相萧嵩的门前,右手几次抬起,又几次放下,似乎在犹豫着什么。

    吱呀!

    门突然打开,开门的侍女吓了一跳,忙询问道:“公子有事么?”

    “咦,外面是谁?”

    萧嵩的声音传来,侍女正欲解释,却被张尘打断。

    “老丞相,晚辈有些私事,想叨扰一二。”

    已然来到门口的萧嵩,见到张尘似乎毫不意外,随即让其进入房间。

    走到案几旁边,张尘看到满盘棋子,颇为好奇的问道:“老丞相,独自一人下棋么?”

    “哎,人老了,喜欢打打谱,年轻人,要不要来一盘?”

    听闻此话,张尘突然明悟,原来这老家伙,在这等我呢?

    “好,晚辈恭敬不如从命,老丞相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