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开元状元郎,谋划盛唐 » 第六十八章 阴云覆压三百里

第六十八章 阴云覆压三百里

    “最近洛阳是不是不太平?”

    从入京之后,张尘就感觉气氛诡异,却又看不出那里诡异,只能询问父亲。

    “三郎,你此话何意?”

    捧着手中的热茶,张九龄目光闪过一丝精芒,但却并未回答,而是反问张尘。

    将此前入宫之时的种种不妥说出,张尘总有些坐立不安,似乎感觉要出什么大事。

    “确实不妥,为父也说不出缘由,但有一件事,很是反常。”

    按道理,太子此行如此大的功绩,皇帝定会封赏,但张九龄并不为此疑惑,因为前些时日,李隆基突然下旨,让寿王李琩去往关中,负责赈济灾民。

    自公元733年开始,长安附近便是大雨不断,造成了整个关中地区被洪水困扰许久,导致粮食产量锐减,而当时渭河及黄河流域,时常堵塞难行,河运不便,因此关中地区严重缺粮,无奈之下,李隆基下旨将朝廷迁往洛阳,并派出大量官员赈济百姓。

    但这已经过了许久,虽然长安地区仍是降水颇多,但比之去年,却好了不少,此时已近735年初,时至冬月,皇帝为何会突然下旨,让寿王前去赈灾,这其中透露着诡异。

    沉默良久,张尘仍是想不通其中的缘由,于是起身推开房门,看着阴郁的天空,询问道。

    “爹,洛阳的天,最近都是这样么?”

    “是啊,时至冬月,这阴天已有半月,却没有一片雪花飘落,也是奇怪。”

    近日陛下减少了好几次朝会,张九龄曾去探访陛下,想要知晓因为何故?

    “对了,圣上似乎最近身体不适。”

    “什么?”

    张九龄的无心之言,却一下解开了张尘心中的疑惑,看着阴郁的天空,想起了一句古之经典。

    “皇之不及,天罚常阴,时则有下人伐上者!”

    “这是,出自《洪范五行传》的典故!”

    惊讶的望着三郎的背影,张九龄久久说不出话来。

    历史上,霍光在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之后,发现其贪图享乐,不务政事,便想将其废除,怎知还在谋划之时,一日,刘贺外出游乐,夏侯胜跪在车马之前阻拦,便说出了这句经典之语,刘贺不为所动,反而将其下狱。

    经此一事,霍光大为震惊,本以为计划败露,亲自提审夏侯胜,一番询问之下,才明白夏侯胜真的是因为观察天气,五行阴阳,引用了这句卜辞,便将其放了。

    怎知数日之后,霍光还是带领群臣,行废帝之事,也算是应了这句谶语。

    “父亲,近些时日,有机会多见见陛下。”

    心中的阴霾挥之不去,张尘想起了今日在殿中看到皇帝时的场景,李隆基脸上的潮红,似乎确实不同寻常,应该是身体欠佳。

    “好,三郎,你也要多多小心。”

    道出心中的担忧,张九龄清楚若是儿子所说的话应验,将是大唐的灾难。

    ……

    独自走在洛阳街头,张尘这三日观望朝局,但还未曾发现任何不妥,唯一反常的是,自从太子回宫,便没有了任何讯息。

    而张九龄此间三次求见陛下,其中两次都未曾见到,唯一一次见到皇帝,也并未发现任何异常。

    此时,侍中裴耀卿远在润州,张尘也没办法向其求助,只能倚靠自己,对抗未知的风险。

    漫无目的游荡,不知不觉中,张尘抬头一看,竟然看到了萧府二字,顿时有了想法。

    砰!砰!砰!

    “谁啊?”

    守门的家仆打开大门,看到年轻的身影,有些熟悉。

    “麻烦通传一声,就说中书舍人张尘求见萧丞相!”

    告之自己的身份,张尘看着偌大的洛阳城,似乎也就只有萧嵩自己能够信任。

    “好!您稍等!”

    家仆听闻中书舍人,自然不敢怠慢,忙去通传。

    不多时,大门大开,身着常服的中年男子亲自迎出,对着张尘躬身一拜。

    “张舍人,家父有请!”

    “萧给事请!”

    虽然未曾见面,但张尘猜到了男子身份,应该就是萧嵩长子萧华,时任门下给事中。

    来到正院之中,萧华带着张尘走上二楼的书房,敲了敲门。

    “父亲,张舍人来了!”

    “请进!”

    推开房门,张尘进入屋内,看到萧嵩竟然正在画画,这般闲情逸致,还真是稳重啊!

    “大郎,你去吧,我和张舍人聊聊。”

    “好,父亲,等下我让人送茶上来。”

    随手关上房门,萧华下楼离去。

    看着案几上的宣纸,张尘仔细的观望萧嵩的创作,却一时间未曾看出结果。

    不多时,仆从叩门而入,为张尘和萧嵩奉上热茶。

    “萧伯父,您这画的什么?”

    抿了一口清茶,张尘看着画卷上的墨痕,似乎灰蒙蒙一片,唯有下方有些人影。

    “贤侄,你找老夫有何事呢?”

    并未回答张尘的问题,萧嵩认真的点缀画面,似乎到了最重要的几笔。

    “嗯,萧伯父,近日您有觐见陛下么?”

    道出心中的疑惑,张尘明白这位老丞相心思缜密,不会不懂自己的意思。

    “老夫都快到了致仕的年岁,能见几次圣上呢?”

    点画完最后一笔,萧嵩放下笔墨,嘴角勾起一丝弧线。

    “萧伯父,您知道陛下为何在此时,下旨让寿王前往关中赈济灾民么?”

    总感觉这老头故作高深,但张尘又有错觉,这老头其实洞若观火,心里像明镜似的。

    “这个么,听说是李相提议的,而后武惠妃求陛下,方才允准,刚好前些时日关中大雪,压塌了不少房屋,挺严重的。”

    感觉手中的茶水已然不热,萧嵩神色有些不悦,重新沏了一壶茶。

    “武惠妃??”

    这种宫中秘闻,萧嵩是如何知晓,张尘震惊不已,但也突然明白,萧嵩还是信任自己的,不然怎敢随意说出。

    但此事既然是李林甫和武惠妃谋划的,张尘就嗅到了一股浓郁的阴谋味道,心中更加不安。

    “萧伯父,那您知晓最近朝局有什么变故么?”

    “这个老夫如何知晓,很久未曾进宫了,贤侄,你再看看我这幅画作,可否入眼?”

    无奈的摊了摊手,萧嵩掀起画作,让张尘品鉴。

    “嗯,这画,还……”

    本欲敷衍几句,但张尘突然却愣住了,嘴中的话也未曾说完,直愣愣的望着画作。

    泼墨九成,一成人烟,这不就是阴云覆压洛阳城的景象么?

    一时间,张尘震惊不已,双目灼灼的望着萧嵩,感觉这老丞相似乎是在暗示自己。

    “萧伯父,您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