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开元状元郎,谋划盛唐 » 第八十二章 登门

第八十二章 登门

    既然是因自己登门,那张尘自然也不敢托大,毕竟这位余老尚书入仕三十载,清正廉明,体恤百姓,可称得上公忠体国。

    正门大开,张尘亲自迎出门外,躬身施礼,将其请进府内。

    “余老,您登门拜访,听闻是找晚辈?是因何事?”

    见到这位余老尚书第一眼,张尘心中诧异,身边这位不苟言笑,身材魁梧干练的老者,宛如一位沙场征战的将军,并无丝毫文人官吏的风貌,反差感极强。

    “贤侄,不知张令公可在?下官拜访之后,再将此事慢慢道来。”

    稍稍犹豫了片刻,余懃虽然是来找张尘有事,但毕竟进了宰相府邸,还是要先拜访一下张令公,方才合乎礼数。

    “家父在正厅等您,请这边!”

    理解余老心思,张尘并未多问,而是带其直接来到了正厅。

    “下官拜见张令公!”

    见到正位之上的人,余懃躬身抱拳,施以大礼。

    “南涧兄,近来可好?今日登门拜访,所为何事?”

    亲自掺扶起余懃,张九龄神色温和,笑着询问道。

    “劳烦令公关心,在下尚且都好,您老可要多多注意身子啊,这白须又多了!”

    “哈哈哈,南涧兄可真是直言直语,吾确实感觉这几年身体一天不如一日了。”

    主动将余懃请入主位的左下手,张九龄笑呵呵的落座主位,而后示意三郎入席。

    “令公,其实下官今日来此,是想问墨丘垣的事情!”

    并未拖延,余懃直接开门见山,道出来意,而后看向张尘的方向。

    “墨丘垣?余老找他有事么?”

    自从归来洛阳,张尘便被诸事缠身,本欲将墨丘垣制造的器物献于陛下,但因东宫之事,拖延至此,方才告一段落,打算等过几日上朝之时,再行上奏。

    “贤侄,听闻这位墨丘垣是墨家传人,一手机关术巧夺天工,可否为真?”

    此前因各种缘由,余懃并未见过墨丘垣,本以为是传言而已,但直到看见了那枚新钱,甚为精美且难以复制,不由得动了爱才之心,便想要为工部招揽这位大匠。

    听闻余尚书这个语调,张尘便猜到了七七八八,于是将墨丘垣的来龙去脉一一讲出,其中自然也是赞美有加,毕竟自己也希望这位墨家机关术的集大成者,可以留在朝堂,也方便日后实现自己的规划。

    “原来如此,贤侄,你说的那些器物,我已然见过一些,太子命人运回之后,便先行存放在工部的府库之内,因暂未组合,并未见到其全貌,但也颇为震惊。”

    “工部许多能工巧匠,皆是好奇不已,不断研究打量,甚至想动手组合,不过大部分都败下阵来,佩服至极。”

    虽然未能见到器物的全貌,但余懃掌管工部多年,见过的器物也是不少,唯有此物,确实巧夺天工,让人眼前一亮。

    “墨家机关术确实精妙,连晚辈第一次见,也是赞叹不已。”

    “其实过几日上朝时,晚辈便打算将其献于陛下,让这些器物能够广泛推广,用于各种营建之中,也可减轻百姓徭役。“

    好货自然不缺买家,而贤才也需明君启用,张尘本就打算借墨丘垣的技术,改进唐朝此时的落后生产力,然后借此多给皇帝陛下画些大饼,激发一代明君的雄心壮志,可不能在这个年龄,就开始贪图享乐啊!!!

    “其实贤侄,吾希望此大才,能够留在工部……”

    话已至此,余懃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此等大才,谁都想收入麾下,可堪大用,但毕竟还有将作监,若是陛下将其充入将作监,那便太遗憾了。

    “南涧兄,其实你此时还操之过急,毕竟墨先生乃山野之人,愿不愿意留下,还是两说。”

    听出来余懃的惜才之意,但张九龄倒是觉得可惜,毕竟这等山野大才,愿不愿意入仕朝堂还两说,更不要说朝堂选官也是颇为严格,除非……

    “令公说得有理,是在下焦急了,哎……”

    一声叹息,道出了余懃的不甘,确实墨丘垣未经科举,还需通过吏部考核,方才能做官,若是让其做一小工匠,实在是太浪费大才了。

    “其实吧,余老也勿须放弃,晚辈还有一法,或可留下墨先生。”

    见到余懃略显失望,张尘及时出言宽慰,毕竟自己早已有办法,只是并无绝对的把握,但若是加上余懃的帮忙,或许有很大机会成功。

    “哦?贤侄有何高见,能否告之一二?”

    本以为此事难解,但余懃听到张尘话语,似乎这位状元郎还有办法,顿时起了兴趣。

    唤家仆全部离去,张尘关上门扉,方才缓缓道出自己的计划,希望能够得到余懃的支持。

    一炷香的时间,张尘将计划说明,只见家父和余懃皆是沉默不语,陷入了沉思。

    思虑良久,余懃心中甚是复杂,但似乎好像也只有如此,才能留下墨丘垣这位大才。

    又过一炷香的时间,沉默许久的张九龄缓缓回首,看着自家三郎,心中颇为复杂。

    “其实,三郎所言,或也可为!”

    一锤定音,张尘等得就是自家老爷子的支持,毕竟身为中书令,掌佐天子执大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见此情形,余懃也许下承诺,愿意帮助张尘出言进谏。

    得到两位大佬的鼎力支持,张尘施以大礼,而后便先行告退,先去说服墨丘垣这位大才。

    当张尘来到墨丘垣面前之时,将自己的想法坦诚告之,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

    但不出意外,墨丘垣拒绝了张尘的建议,毕竟墨家子弟,遵守兼爱非攻,节用天志的思想观念,而张尘想法,让他觉得太过激进,似乎不合礼数。

    见对方漠然拒绝,张尘并未气馁,反而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了提高生产力的好处,行此事不光是为了开疆拓土,更是为了富国强民。

    一番唠叨之下,张尘足足念叨了半个时辰,嘴皮子都快磨起泡了,方才得到墨丘垣的些许理解,终是勉强同意。

    “张舍人,若是所言为虚,那可不要怪吾飘然离去。”

    虽然张尘的话有些晦涩难懂,但墨丘垣确实听懂不少,若是真有所成,或也算是造福百姓。

    “那当然,若小子不能实现承诺,前辈尽可以弃我而去!”

    信誓旦旦的许下诺言,毕竟张尘是真想让盛世大唐走向世界,让邻国外邦俯首称臣,乱臣贼子不敢窥测华夏神器!

    劝服了墨丘垣,张尘嘱托其好好休息,然后便先行离去,准备过两日的朝会谏言。

    洛阳城,上阳宫。

    “宣中书令张九龄、工部尚书余懃、将佐大匠康灊素、中书舍人张尘、墨家墨丘垣上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