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开元状元郎,谋划盛唐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暗中布局

第一百一十三章 暗中布局

    “杨钊??不知处置使找杨钊何事?”

    突然听到这个名字,鲜于仲通愣了一下,思索了片刻,方才想起曾经新都县尉似乎是叫杨钊,此人任满后未曾留用,便依附于自家。

    “此事说来话长,本官与杨氏一脉有些渊源。”

    故作沉思,张尘揉了揉眉心,闭目养神。

    “既然如此,那小民便让仆从去寻找杨钊,让其速来见您。”

    眼见张尘略显不耐,鲜于仲通也不敢多问,毕竟只是个门客,无论与处置使有何瓜葛,也与自己无关。

    “那便麻烦仲通兄了。”

    “对了,今年的吏部铨选已过,仲通兄若想入仕,恐怕很难。”

    “但本官私下和郑长史聊了聊,听闻州府还有一个参军事的空缺,仲通兄家中殷实,明年铨选自然可以得此职位。”

    既然郑平将此人引荐与自己,自然要原样奉还,张尘让鲜于仲通在益州府任官,倒也合情合理。

    “多谢处置使举荐,此恩情,向没齿难忘。”

    郑重施以大礼,鲜于仲通颇为欣喜,虽然并未如愿以偿,留在张尘身边做事,但毕竟自己由其举荐,日后官运自然不差。

    “好了,你先去忙正事吧,闲暇之余便可去寻郑长史,未入仕之前,可以丞其差事,也算提前熟悉了。”

    古代捐官很是常见,以鲜于仲通的家世,张尘只要愿意开口举荐,入仕不难,但毕竟此人无关紧要,自己也不愿留在身边,荐其留置本地便好。

    “那小民便先行告退。”

    “不送。”

    待到鲜于仲通离去半个时辰后,果然信守承诺将杨钊送来大都督府,张尘并未亲自出面,而是让林秀与哥舒翰代其面见,自己则是坐在二楼阁台,观望着一切。

    “林校尉,不知处置使寻卑职何事?”

    莫名其妙的便被请到大都督府,杨钊心中七上八下,听闻新来的处置使乃是张相公的三子,不知其通过鲜于仲通寻自己究竟何事。

    “莫要多言,随我走!”

    早已得到张尘吩咐,林秀并未回答杨钊的询问,而是板着脸在前方带路,向着正厅走去。

    “是,卑职多语了。”

    听出其语气中的不耐,杨钊顿时掌心发寒,感觉此行不妙,但无论如何思量,也不知自己哪里得罪了这位新来的处置使。

    来到正厅之后,哥舒翰负手而立,林秀看到其身影后,故作大声的说道。

    “卑职将人带来了。”

    “恩,你先下去吧。”

    “是,卑职告退!”

    躬身一拜,林秀留下杨钊独自在此,便转身离去。

    “卑职见过处置使!”

    见到眼前人高马大的中年男子,杨钊心中疑惑,但还是恭敬行礼。

    “吾听闻你曾于西川从军,任新都县尉,从事屯田,且官绩不错,为何没能续任?”

    未曾承认,也不曾否认,哥舒翰背身询问杨钊,按照张尘的安排打探此人的过往。

    “回上官的话,卑职本屯田有功,可以续任县尉,但……”

    “但出了些意外,便没能续任。”

    被人询问过往,杨钊突然脸色通红,不敢直言相告,只能随便编了个借口,敷衍而过。

    “哼!出了什么意外?如实招来!”

    一声冷哼,哥舒翰听出了杨钊的心虚,知道定是其犯了大错,方才没能续任,索性一震臂膀,将气势拔高,震慑其心。

    “没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已……”

    眼见形势不对,杨钊双腿打颤,不知自己究竟哪里得罪了这等大官,拼命的思考如何才能脱险。

    “何事?说!”

    “卑职、卑职因为嗜酒好赌,耽误了公差,被上官弹劾,才落得如此下场。”

    被哥舒翰一声高喝震慑,杨钊如倒豆子似的,将自己过往的丑事如数说出,不敢有丝毫隐瞒。

    “恩,吾知晓了,林校尉,你去安排吧!”

    探清了杨钊的底细,哥舒翰唤来林秀,让其将此人先带下去。

    “是,卑职明白。”

    带着杨钊离开正厅,林秀将其带到后衙的营房,按照张尘的吩咐,对其一番嘱咐。

    “处置使听闻你乃行伍出身,有些恶习倒也情有可原,吩咐下官安排你留在大都督府做侍卫,可否愿意?”

    “愿意,卑职当然愿意,处置使赏识,怎敢辜负!”

    本以为自己在劫难逃,但却突然峰回路转,杨钊做梦都不敢相信,赶忙表达忠心,愿意为处置使效命。

    “好,那便自今日起,你就留在大都督府充任侍卫!”

    “对了,最近一个月左右,不得离开大都督府,必须时时操练,过段时日,便可回家!”

    “卑职明白!”

    虽然不明为何不能离去,但毕竟这是大都督府,杨钊也不敢多问,一个月而已,忍忍便过去了。

    交代完一切,林秀使了个眼色,亲信便走了过来,带杨钊离去,为其安排住处,自己便速去向张尘交差。

    听完林秀所说,张尘点了点头,让其按照计划逐步行事。

    “处置使,朝廷的诏旨到了!”

    “好,本官这就来!”

    暂且收敛心思,张尘起身走向正厅,亲自去接朝廷的诏旨。

    ……

    蒙舍诏。

    “上使,不知吾何时才能见到王经略使?”

    亲自来了三次,都未能见到王昱,皮逻阁察觉到一丝异样,心中总是惴惴不安。

    “大王何须亲自来呢,本使早已写信传于经略使,过些时日,便有答复了!”

    墨夫身为林秀的心腹,前些时日便到了姚州,按照张尘的安排,接替了朝廷和蒙舍诏联系的使者,驻扎在唐诏边界。

    “上使看着有些陌生,不知前任的刘使为何离去了?”

    虽然话虽如此,但皮逻阁看着眼前陌生的唐使,总感觉不太正常,但却并无证据,又不敢得罪。

    “本使姓墨,前任的刘使已然任满回到益州,莫非大王不信?”

    亮出使者的鱼符,墨夫神色不悦,瞥了眼皮逻阁。

    “不敢,既然如此,那本王就先行告退,待到经略使到了,再行拜见,叨扰了!”

    不敢显露丝毫不满,皮逻阁看清其手中的鱼符,知道绝无造假,心中稍微安定了几分,便借故告辞离去。

    ……

    关中,官道。

    经过长途跋涉,监察御史李宓已然到达关中,见到天色渐晚,便吩咐侍从在前方驿馆歇息一夜,再行出发。

    夜半,李宓独自在屋内书写信笺,此行蜀地,虽然是奉旨追查刺杀张尘的元凶,但陛下也交代了其他事情,让自己一路巡查,将长安关中这两年的变化记录在册,待到回去复命之时,亲自交于陛下。

    咚!咚!咚!

    突兀的叩门声打断伏案书写的李宓,抬手扶了扶昏暗的油灯,方才开口问道。

    “何事?”

    “李御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