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开元状元郎,谋划盛唐 » 第一百一十七章 以牙还牙

第一百一十七章 以牙还牙

    “这边发现了几支折断的箭矢,上面刻有吐蕃人的文字。”

    亲卫在后房众多尸首中翻找之时,终是发现了一些折断的箭矢,被鲜血染红的箭簇上竟是刻着一些密密麻麻的小字,但却完全不认识,待其询问同袍之后,其中有一人虽然不识字意,但却言称好像是吐蕃的文字,让众人大为震颤,便迅速回来禀报大帅。

    “什么?拿来看看!”

    手握亲卫递来的箭矢,王昱细细的观察箭簇,确实有一些密密麻麻的小字,虽然自己也不曾熟识,但无疑是吐蕃的文字。

    “胡赢,速去军中请熟读吐蕃文字的参军前来!”

    “剩下的人,暂且退出府邸,封锁此地。”

    涉及吐蕃之事,王昱终是不再淡然,此事太过蹊跷,若真的涉及吐蕃,那便是不死不休的大战。

    “是,属下遵命!”

    ……

    “你说什么?”

    听闻堂下之人的禀告,张尘神色阴沉,唐军将领被人屠戮满门,这等惊天骇俗之事,完全不敢置信。

    “处置使,卑职不敢胡言,皆是亲眼所见。”

    信誓旦旦的表明心迹,李谕也是第一次见到张尘,竟是真如传闻中那般年轻,心中颇为震撼。

    “好,本官知悉了,命令王经略使速调二百府兵,封锁方府。”

    既然事已至此,张尘心知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法置身事外,于是当机立断,先斩后奏。

    接过张尘手书的命令,李谕恭敬施礼,随后便先一步告退离去。

    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张尘的部署,心中顿感无力,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暗中搅动局面,难以捉摸。

    “处置使,莫要忧虑,可以请李御史前来相商,听听其有何看法。”

    同为弱冠之龄,岑参终是理解到张尘的艰难,自其入主剑南,便是风波不断,看来应该是暗中之人出手了,此劫已成,便看谁能破局了,若是最终剑南乱起,那张尘便是罢官下狱,但张尘若是可以肃清隐患扫灭诸敌,那定然鱼跃龙门,终成大器。

    “岑兄所言极是,来人,速请李御史,言本官有要事相商。”

    此事发生的太过仓促,张尘未曾想到李宓,但岑参及时的提醒,点明了自己,无论如何处置,都要知会朝廷的御史,方可顺利行事。

    不多时,李宓赶到大都督府,张尘将当下之事细细告之,并询问其如何破解。

    如此惊世骇俗之事,李宓也一时间难以置信,但心知张尘是不可能欺瞒自己,唯有心中不断思索对策。

    “事已至此,若是处置使有暇,便与下官同去方宅,细细探查一番,才能有所定论,毕竟眼见为实。”

    斟酌了片刻,李宓不敢妄下定论,唯有亲眼探查之后,才能做出论断。

    “好,待本官写完密奏,便随李御史一同前去。”

    虽然事急从权,但张尘了解李隆基的脾性,此等大事不可隐瞒,提笔撰写密奏,将事态禀明陛下。

    ……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如此挑衅的话语,让王昱脸色难堪,从属下口中得知箭簇上的吐蕃文字竟是如此含义,一时间胸中怒火中烧,杀意渐起。

    “是,卑职不敢胡言,确确实实便是如此,大帅若是不信,可以命其他通晓吐蕃语言的同僚翻译。”

    奉命前来的参军仔细检查箭簇之后,将其上的文字翻译告之王昱,但自己其实也是心有余悸,这吐蕃之人如此明目张胆的挑衅大唐,莫非是要再起战事?

    思索近年战事,自开元二十一年,唐蕃于赤岭会盟之后,已然安定数载,王昱主政剑南这几年,唐蕃之间并无太多争端,但方丞并不一样,此人成为自己亲信之前,便已在陇右从军多年,与吐蕃之间多有摩擦,自然也有不小的仇怨。

    “禀大帅,若卑职记得不错,开元十六年,方丞曾在萧丞相手下做校尉,曾与吐蕃一战中大放异彩,被拔擢为牙将。”

    “但方丞侵入吐蕃城池,纵容手下士卒烧杀抢掠,并在离去时将城池付之一炬,惹得朝中多有谏官弹劾,萧丞相最终权衡利弊之下,将其贬为校尉,以示惩戒,在萧丞相入朝拜相之后,曾忆起此事,觉得稍有亏欠,便命人将其调往剑南,而后多有栽培,方才有今日。”

    身为王昱的亲信,胡赢才智双全,对这些事情了然于胸,马上将方丞与吐蕃的恩怨纠葛全部道出。

    “原来如此,那你信几成?”

    即便有所纠葛,但王昱也不太相信吐蕃敢派人深入唐境屠灭唐将满门,这其中总感觉有些诡异,仿佛像是有人刻意为之。

    “卑职猜测,或有二成。”

    悠悠道出答案,其实胡赢亦是不信,如此拙劣的技俩,怎能让人信服,但此事太过惊世骇俗,总要有人承担。

    “禀大帅,处置使和李御史到了。”

    “知晓了,本将就在此地迎接,你去将其引来。”

    亲卫骑马来报,王昱知晓张尘和李宓将来,便在方府门前等候几人。

    吁!

    骑马疾驰,张尘写完密奏,便和李宓骑马赶来方府,远远便见到王昱在门前等候。

    “下官拜见处置使!”

    王昱毕恭毕敬的抱拳一拜,随即望向其身后的御史,似乎有些眼熟。

    “王将军无须多礼,这位是朝廷派来的监察御史李宓。”

    “下官李宓,拜见王经略使。”

    得到张尘引见,李宓望着王昱,见其容貌甚伟,颇为惊叹。

    “李御史久仰大名,铁面无私啊!”

    终是忆起李宓的传闻,王昱心中苦笑,看来陛下让其来此,不单单是调查刺杀一案,或许对自己也是有些猜疑。

    打断二人的相互客套,张尘直入正题,询问王昱还有什么发现。

    既然已经在方宅门前,王昱自然将张尘和李宓二人引入府邸,带其一一探查,而后悠悠说出吐蕃之事。

    亲眼见到如此惨状,张尘心惊肉跳,感觉胃中不断翻涌,甚是难受,但还是撑了下来,直到王昱提起箭簇之字,顿时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

    “此事太过蹊跷,王将军可否找到人证?”

    同行的李宓为官多年,虽然知晓边境动荡,但见到方丞如此下场,还是心生怜悯,不过听闻王昱的解释,觉得太过巧合,便追问道。

    “李御史,此案唯一的人证,便是方家幸存的一个家仆,但其受了太大刺激,此时有些神志不清,疯疯癫癫的,恐怕难以佐证。”

    事实如此,王昱其实也知此事蹊跷,但却无法反驳。

    “王将军,带本官去见见这个家仆。”

    既然只有一个人证,张尘还是需要亲自审问,方能知晓王昱有没有说谎。

    “好,这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