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乾护道人 » 第二百七十九章 对策

第二百七十九章 对策

    秦平安的一番说辞,让果亲王和顾子文面面相窥。

    百姓们,去挖野菜,扒树皮,吃甘土,甚至是易子而食,这是他们怎么都无法想象的事情。

    他们只知道百姓疾苦,可是并不知道如何疾苦。

    千里之地,被百姓们挖的寸草不生,这是何等的一副场景。

    甘土,虽然不同于一般的泥土,但是那终归是土啊,百姓们因为吃这个,而活活的腹胀而死,这就是现在的雍州百姓,过的日子吗?

    易子而食,这是在史书上出现的四个字,可是也仅仅只是四个字而已,顾子文,果亲王,都没有任何感觉。

    可是,这四个字,却实实在在的发生在了他们雍州,这实在是天方夜谭。

    看着二人茫然的模样,秦平安语气有些激动,继续道:“你们的百姓,已经到了如此境地,而你们却还坐着春秋大梦,以为百姓们只是缺粮而已。”

    “雍州是大乾的雍州,百姓,更是大乾的百姓,麸糠虽然不如米粮,但是也远比野草,树皮来的要好。”

    “直接告诉你们吧,你们的赈灾钱款,是朝廷借来的,五年内需要还清,以朝廷目前的情况来看,别说两年,哪怕三年五年,都不一定能够再次支援你们。”

    说着,秦平安便取出一枚收容戒指,丢给顾子文,说道:“这里,是剩下的一千万两,你自己看着用吧,能用多久,怎么用,本侯就不管了。”

    说完,秦平安便不再理会他们。

    顾子文和果亲王,呆愣愣的听完秦平安的话,他们的心中,顿时有些羞愧。

    如果雍州百姓,真的如秦平安说的那样,那么这些麸糠,对于百姓来说,已经可以算的上是美食了。

    顾子文拿着装有千万两白银的收容戒指,双手颤抖着。

    这些银子,是朝廷借来的,五年内,需要还给别人,三五年里,朝廷都可能不会再给支援,这样一来,这一千万两白银,又能不能够支撑的起雍州未来至少三五年的支出呢?

    这一刻,他们才明白,秦平安的良苦用心。

    如果买米粮,恐怕一千万两白银,都不够百姓一年吃的,但是现在,却可以吃两年多。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雍州支撑下去,不让百姓们因为饥饿,而做出不利于朝廷的事情。

    顾子文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巡抚大人,刚才多有得罪,还请见谅。”

    果亲王道:“平安侯大义,本王没有看错人。”

    秦平安看了他们一眼,叹口气,又拿出了三枚收容戒指,丢给顾子文,说道:“这里面,都是大米,这些大米,是给雍州的官员吃的。”

    “救民先救官,只有官吃的饱,才能帮我们去做事,这一点我们之前就定好了。”

    “所以,把这些大米分下去吧,但是记住,千万不能让百姓知道。”

    而一旁的王有为,顺势说道:“本官是跟着平安侯一路过来的,这一路上上,本官看到的场景,是这一辈子都不愿再见到第二次的。”

    “平安侯所说的,还只是一方面,如今乃寒冬腊月,没有住所的百姓,很多都冻死在了睡梦之中,而活着的人,为了争夺死者的衣物,而大打出手者,更是比比皆是。”

    “果亲王,顾刺史,千万不能寒了平安侯的一番良苦用心啊。”

    听了王有为的话,果亲王和顾子文再次心中悲恸。

    灾难发生之后,他们只知道百姓缺粮,但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走出去看看。

    没有看看他们的百姓,在遭受什么样的苦难境地。

    听完秦平安和王有为的诉说,他们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狭隘。

    口口声声说是为了百姓,可是,他们并不能了解百姓。

    他们再次对秦平安施了一礼,这一礼,有感激,有歉意。

    …………

    正月初三,京城,金銮殿。

    宇皇端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他的眼中,罕见的带有一丝怒火。

    殿中,站着的文武百官,更是愁容满面。

    宇皇的声音,不带有一丝感情,缓缓说道:“穆亲王,起兵造反了,幽州刺史死于他的刀下。”

    “浔州,白云山庄响应穆亲王,屠了整个浔州的官员。”

    “如今,幽,浔二州已经被穆亲王掌控,你们有什么想法。”

    穆亲王此时造反,是所有官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他们没想到,造反的会是穆亲王,也许有人猜到了,但是也仅仅只是猜测。

    而情理之中,是因为,此时朝廷乃多事之秋,刚刚击退兽潮,便迎来雍州的地龙翻身,让整个雍州超过八成,两千多里土地的百姓,饱受灾害。

    所以,此时穆亲王造反,他们都不意外。

    仇万里出列,抱拳道:“陛下,穆亲王狼子野心,身为亲王,却意图谋反。”

    “臣,愿领龙武军,踏平幽,浔二州,将穆亲王的人头斩了,以示天下。”

    话音落下,众多武将纷纷符合,愿做先锋。

    而一众文臣,则紧皱眉头,心中吐槽武将的鲁莽。

    丞相裴文清,则出声道:“陛下,臣以为,穆亲王既然敢此时造反,必然是做了万全的准备。”

    “幽,浔二州,被穆亲王掌控,想来,其余各州,也会有穆亲王的拥簇,所以,我们必须要警惕其余各州的境况。”

    宇皇点头,说道:“仇爱卿不用着急,会有让你一展身手的时候。”

    “裴爱卿说的不错,其余各州,不可能没有穆亲王的亲信,虽然,之前一段时间,太保让六扇门的白虎卫,一直在各地调查,扫荡可能跟叛党有联系的官员,商户,但是难保没有漏网之鱼。”

    “诸位以为,此时朝廷,应该如何应对。”

    各州之地,都可能存在穆亲王的人,所以,这时候绝对不可以大军出动。

    此时的京城,除了禁军,金吾卫,和羽林军,便没有了其他军队,如果守在江州边界的龙武军被派去幽州,京城势必空虚。

    如果,京城这时候被趁势而入,难保不会出现什么不可挽回的后果。

    而大乾的四只正规军队,神策军被派去了青州,此时,不但需要防备可能出现的叛军,更要防备难民的出现。

    龙武军则在江洲,随时应对从幽,浔二州出现的突发情况。

    而边境守军,和屠龙军,都在清水关,以备大武国的报复。

    所以,以大乾现在的情况来看,没有摸透穆亲王的实力之前,实在不适合轻举妄动。

    这一点,所有人都明白。

    这时,兵部尚书出列,道:“陛下,臣觉得,此时无论是龙武军,还是神策军,都不适合妄动。”

    “但是,除了幽,浔二州以外,其余各州,目前来看,还是比较稳定的,哪怕其中有穆亲王的碟子,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所以,陛下可下令各州,将府兵,和哨所的将士集合起来,镇守各自边界。”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有效的防备穆亲王的袭击,更可以看出各州里,有没有已经归顺穆亲王的官员,以确保不会再关键时刻,反戈一击。”

    兵部尚书的这个建议,是一个特别保守的做法。

    虽然可以做出有效的防备,但是,各州的府兵,加上哨所的老卒,也不过一万余人,如果穆亲王准备攻打各州,这一万余人相当于白送。

    吏部尚书这是出列说道:“李尚书所言差矣,如果那么做,只会被穆亲王各个击破,倒不如整个各州兵力,全力阻击穆亲王。”

    兵部尚书道:“如果各州的全部兵力,全部出动,万一内部有反叛之人,不是将一州之地,拱手让人吗?”

    工部侍郎这时出列,对宇皇躬身道:“陛下,我们现在,并不知晓穆亲王的实力到底如何。”

    “紧邻幽州的豫州,有肃亲王在,他的手里,还是有些兵力的,加上府兵和哨所,也有五六万人马。”

    “所以,臣以为,可让肃亲王,联合豫州府兵,哨所的兵力,讨伐幽州。”

    “陛下可告诉肃亲王,如果夺回幽州,杀了穆亲王,不但可以免除对他之前的责罚,还会允许他进京,进去入朝堂。”

    工部侍郎的建议,瞬间得到了其他人的支持。

    豫州紧邻幽州,穆亲王造反,正好可以让肃亲王前去镇压。

    如果成功,不但免除他之前的责罚,还会让他进入朝堂,这是对他最大的恩赐。

    四位亲王,包括宇皇的胞弟,之所以分封去其他各州,就是为了避免亲王在朝堂之上结党营私。

    而肃亲王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早早的投入到了太子的怀抱,如果宇皇准许他进入朝堂,那么他这一辈子,都将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未来。

    说白了,肃亲王就是一个怕死之人,只要给他保证,他就可以为宇皇卖命。

    光禄大夫,是一位脸上有着老人斑,须发皆白的老人。

    作为一个地位不输高松柏的大佬,他从来不参加争斗,如果没有什么国家大事,他甚至都不会上朝,这是宇皇对他的恩赐。

    而此时,他却来到了朝堂之上,因为叛军起势,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他出列后,声音苍老,说道:“陛下,工部侍郎说的有理。”

    “各州之地,本就存在隐患,甚至,他们此刻都人人自危,所以,现在可让各州,集结兵力,以应对突发状况。”

    “同时,让肃亲王出兵,讨伐穆亲王,至于浔州,白云山庄的庄主夫人与皇后关系甚好,可让皇后修书一封,告知于她,如果他们能悬崖勒马,在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时,配合肃亲王前后夹击穆亲王,朝堂便可原谅他们的一时之过。”

    “如若不然,朝堂大军压境,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他,给出了更加妥当的方案。

    一边讨伐穆亲王,试探穆亲王的真实实力,一边,尝试说服白云山庄,让皇后打出感情牌,让白云山庄反戈一击,夹击幽州。

    宇皇听到光禄大夫的话,脸上缓和了许多,说道:“杨师所言甚是。”

    随即,对其余人说道:“对于杨师的建议,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俄顷,见众人不说话,宇皇才说道:“既然如此,即刻通知肃亲王,让他整合豫州兵力,讨伐穆亲王。”

    “同时,让各州刺史,彻查各州官员,商户,但凡有一丝可疑之处,宁杀错不放过。”

    宇皇说完,一众文武齐声道:“陛下圣明。”

    接着,宇皇说了句:“退朝。”

    “太保,仇爱卿,裴爱卿,你们三人,随孤来御书房。”